文明醫生家庭事跡材料范文
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你是否在尋找“文明醫生家庭事跡材料”?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醫生家庭事跡材料范文篇1
小王,男,1987年10月出生,滁州市南譙區龍蟠小學教師,從教已近7年;其妻子小曹,1987年8月出生,是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的一名護士,從事護理工作近10年。一直以來,夫妻二人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老人、夫妻、小孩一家人和睦相處,幸福美滿,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條。全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相信科學,積極進取,樂于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師者若水,如水之親善
身為人民教師的小王,雖然不能像醫療專家和護理人員那樣支援武漢,但他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寒假期間,學校成立黨員先鋒隊,他第一時間加入。每天參與到校園疫防控工作中,常常忙得一天都回不了家,這段時間泡面成了他的主食。
隨著疫情的發展,寒假延遲,但“停課不停學”。從事學校信息化工作的他便更加忙了起來,因為網上教學錄制網課視頻的需要,龍蟠小學先后承擔了四年級英語、六年級科學、五、六年級體育、道德與法治、美術課的錄制工作,為了學生們能順利進行網上學習,他連續好幾個晚上和上課的老師一起加班到凌晨兩、三點,不是幫忙制作課件,就是幫助進行課程的錄制和后期的視頻剪輯工作,充分做好后勤服務保障工作。
不僅如此,在疫情管控期間,小區人手不足,身為黨員的他還向所在社區黨支部進行了登記,當好小區志愿者,做好進出小區的人員登記工作。在他的影響下鄰居何邢陽(一名大一學生)也主動參與到小區志愿者的行列中來。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
在這個假期里他的表現其實也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個縮影。日常工作中,他也是一名優秀的老師,對待同事熱情有禮。他在學校是負責信息化的工作,不管是班級的班班通還是老師的辦公電腦出現問題,只要同事找他幫忙,他總是義不容辭的伸出援手,他就是同事心中的“及時雨”。在學生眼中他也是一位好老師,同學們都很佩服他,因為他和學生們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孩子們都知道王老師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
醫者仁心,若春風和煦
大年初一,在接到黨中央“封城”并支援武漢的消息后,小王的妻子小曹第一時間向科室領導申請支援武漢。小曹覺得自己一方面是一名有著十年工作經驗的重癥監護室護士,另一方面自己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科室領導經過再三考慮,因其家中還有一個八個月大的寶寶,正在哺乳期,需要喂奶。于是決定將小曹往后面排一排,把她安排在第四、五批支援武漢。雖然沒能即刻支援武漢,但小曹大年初二就到崗上班,迅速投入到繁忙的重癥監護室護理工作中去。
和美與共,育優良家風
相對而說,日常生活中,小王的時間充裕些。小曹上班比較忙,小王就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和孩子的學習生活。
妻子小曹也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有的時候小王在學校加班到深夜時,小曹還經常打電話來關心他,能夠體諒他、理解他。
不僅如此,他們還是孝敬父母的模范。他倆利用節假日經常回家看望老父親,幫助他做做家務,陪陪老人家,每到周末他們必到老家,全家人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這些都讓左右鄰居羨慕不已。
耳濡目染,家中小女初長成
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重視榜樣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從而創設出良好氛圍,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他們家表現得更細致入微。雖然大女兒只有6周多,但自理潛力強,見人有禮貌,是個懂事、活潑、嘴甜的好孩子。每次,女兒和爸爸一起乘公交車,女兒都能夠主動、禮貌的為老人讓座,旁邊的乘客紛紛為這個孩子豎起了大拇指。
小王一家是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很普通的一個家庭,但又是一個很不一般的家庭。正因他們這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是那么的禮貌守法,那么團結和睦、那么融洽,他們是熱愛生活的家庭,這個家庭愿意并肩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文明醫生家庭事跡材料范文篇2
田徑,男,39歲,中共黨員,中專文化,畢業于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系印江自治縣纏溪鎮方家嶺村人。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醫生這個職業是光榮而崇高的,不僅是能以肉體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給人安慰,所以選擇了這個職業必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所在的村衛生室轄區服務四個行政村,共服務3000人口,能愛崗敬業,扎根在農村最基層衛生服務,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定的收費標準,堅持從正規渠道進藥,藥品價格,收費標準公示上墻,不開大處方,不亂收費,讓群眾花小錢,就能放心就醫。醫者父母心,對群眾熱情,關心,耐心聽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們的需求和意見。時時急病人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時嚴肅認真,細致診查每一例病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上班時還是下班時,隨叫隨到,無怨無悔言。有時一晚能出診數次,一夜都睡上覺,有時剛端上飯碗,吃了一口飯,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沒輕閑過,更談不上平時節假日,曾有人問,這么沒日沒夜,圖的是什么,即沒有高的收入,也沒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憑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道德。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衛生任務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非典期間早出晚歸,整天排查從疫區回歸人員,為他們早晚測一次體溫,不畏懼隨時被感染的可能為轄區內兒童檢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區兒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發現疫情及時上報,認真篩查轄區內出國回歸人員,做好登記,嚴密防控h1n1流感的發生和流行。
所在村衛生室,管理規范,制度健全,資料齊全,去年被評為鎮先進村衛生室,個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后,多次被評為先進鄉村醫生,鎮優秀共產黨員,纏溪鎮第五屆、第六屆人大代表。
在轄區內經常開展巡診工作,及時送發防保所下達的各種宣傳資料,使防病抗病知識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戶。向村民宣傳黨的衛生工作方針,宣傳新型家村合作醫療的優越性。配合主管部門村委員會開展改水改廁工作,主動參與,當好參謀,向村民宣傳改水改廁對人的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把各種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經常為60歲以上老人健康體檢,聽心肺、測血壓,建立了村民健康檔案,規范管理性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為他們檢查,建議治療和康復方案。開展35歲以上測血壓,及時發現高血壓病人,提出最佳治療意見。及時通知轄區內孕婦去醫院體檢,向她們宣傳住院分娩的好處。夏秋季產后訪視的同時宣傳預防產婦中暑。做好兒童保健和計劃免疫工作,及時發放預防接種和體檢通知單,結核病督導工作一絲不茍,主動與患者達成服藥協議,發現副反應及時報告。
文明醫生家庭事跡材料范文篇3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和睦團結,友鄰和善。國家繁榮富強、社會和平,我們才能安心踏實工作和愉快生活。
她叫小單,是一名中共黨員,自1994年09月工作至今,在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從事護理工作20多年來,循規遵矩、愛崗敬業、團結同事、積極學習、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揮共產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在生活中,尊老愛幼、夫妻和睦、睦鄰友善、孝敬公婆,家庭氛圍良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良好傳統的家教、家風。
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她無論在何種崗位,都會認真負責地對待工作。工作中“視病人如親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在2020年1月疫情開始至今,經常加班加點,毫無怨言,總是早出晚歸,披星戴月。白天忙完工作后,下班后總是梳理當天哪些工作做完了,哪些工作還需要完善與補充?一天幾次幾點準時向上級單位上傳表格,她一次也不拉下。數幾個月一直這樣。在疫情緊張時期,有時候二半夜里,只要聽到電話,“發熱患者需要院內會診,會診后確屬于上報病例”后,她總是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趕往醫院,一分鐘也不耽擱。還記得有次發熱門診有位患者,原有基礎疾病,加之發熱,病情較危重。她聽到坐診大夫喊一聲“快來救人”后,毫不猶豫地戴上防護口罩、穿上隔離衣,沖進就診區域,立即就地搶救,協調組織本科室值班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積極搶救患者。給予胸外心臟按壓、建立靜脈輸液通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壓給氧,積極參與搶救急危重病人。她立足于本職工作,履行自己的職業諾言。以工作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二、抗擊疫情、毫不松懈
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她一直堅守在發熱門診一線工作,從發熱門診最初的一名護理人員,發展到現在的發熱門診團隊10多人,采用24h排班制輪流工作。從人員的培訓,物品的申領,到發熱門診的設置與整改工作及發熱患者就診、轉診制度、流程的優化工作等,她很少休息,大半時間都呆在醫院里。不顧自己的小家,為醫院大家考慮和工作。記得今年大年三十,她曾轉診一位疑似_患者,當時發熱門診值班人員是位年輕的媽媽,考慮到同事比較年輕和在家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她冒著風險,自告奮勇、穿戴上防護用品,親自為患者采集核酸檢查標本,多次與金水區疾控中心溝通,并將患者護送到定點醫院進一步診治。當天忙完,已經凌晨1點多,2020年的新春晚會早已結束。此次_疫情期間,在院領導與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發熱門診團隊目前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和本科室醫務人員的零感染,零報告制度。還被評為“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優秀團隊的稱號”,優先成為“達標科室”。
三、相夫教子、家庭和睦
在單位里,她干工作,從不拖延,總是今日事情今日畢。但回到家里,她視丈夫為天,自己是個小女人,被丈夫和兒子關照著,不論早晚回家,家里人做啥飯,吃啥飯,從不挑剔。家里的衛生規定每周全家人共同打掃一次,不管單位還是在家里,她要求房間定時整理和清潔,就像人的思想及時清理和丟掉無用的垃圾一樣,做個干干凈凈的人。家里面她鼓勵丈夫積極向上,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凡事往壞處打算、往好處努力。盡人事,知天命。看人長處,幫人難處。家里遇事商量,達成共識、和平相處。
另外她教育兒子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寬容他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別人滴水之恩,以涌泉相報。她還每逢節假日或者周末,她總是提醒丈夫給家里年邁的公婆打個電話問候一聲。每逢春節,她帶領孩子回家,看望家里老人,給老人帶上禮物,給他們所需。真是愛屋及烏,視公婆為自己的親生父母。如孩子爺爺的腿疼,作為兒媳的她,總是惦記著,經常問候和買點醫院自制的特效膏藥捎帶回去,她的公公常說,“兒子好不如兒媳好”。她是公婆眼中的好兒媳。
文明醫生家庭事跡材料范文篇4
她叫小丁,發熱門診的一名醫生。
2019年歲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橫空而降。2020年1月17號晚7時,醫務部緊急通知開會,會上通報了省衛健委關于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要求與安排。1月23號就是除夕,情況緊急,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猶豫和多想,于她是主動請纓,和另外四名主任輪流24小時值班。經過協商,先從1月18號(農歷二十四)開始至1月30號(農歷正月初六)迅速認真學習下發的有關材料,各種防護物資協調準備,診治流程梳理清楚,篩查發熱患者,做好登記與上報,確保春節安全、平穩度過。
做為一名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60后醫務工作者,她因為以前參加過2003年SARS一線防控、2009年H1N1甲流防控,從一線積累了豐富的防控知識與經驗;即便深知這項工作的危險與困難,但強烈的使命感還是促使她毫不猶豫、毅然決然的報了名,繼續參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線抗戰,并同時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幸被選中,并且從1.18號成為發熱門診第一梯隊一線接診大夫,一直到現在依然堅守在發熱門診,堅持在抗疫一線。從最開始_防治草案,一直到現在_試行第八版,以及醫院下發的各種防控培訓,并經常參加全市_疫情防控“疾控大培訓”學術會議,不斷學習,確保不出現任何漏洞、差錯,在做好自身防護的情況下,確保患者、員工零傳染,對每一位接診的`發熱患者按照規范,耐心登記,仔細詢問,詳細診查,認真治療,愛心疏導。到目前為止,她一共接診發熱患者共計800余人,新型冠狀肺炎疑似病例1人,無1例誤診、漏診,無1例醫護及患者被傳染。得到領導、同事、患者的一致認可與稱贊。她能無畏艱險,第一時間沖在一線,并一直堅持在抗疫一線,一方面與祖國的培養、領導的鼓勵、同事的支持分不開,另一方面,與她家人的大力支持、守望相助分不開。她的父親是一位_的志愿軍老戰士,母親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他們恩愛和睦,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從小經常給她講_的故事,告訴她沒有國哪有家的道理,講解仁義禮智信的立身之本;上學時經常寫信鼓勵她,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不要怕困難,任何困難都是紙老虎;結婚后經常來電話告訴他們夫妻一定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互相鼓勵,恩恩愛愛,齊心協力;工作后時時告訴她,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一定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不要拈輕怕重、不要挑肥揀瘦,人的能力有大小,你盡力了、你認真了,就無怨無悔;由于疫情,今年春節一直到5.1以后,都沒能回去看望八十多歲的老父親,而他過完春節就罹患了帶狀皰疹,聽哥哥打電話說父親疼得吃飯都有些吃不下,晚上更是疼得難以入睡,可當打電話問他情況時,總是告訴她沒事,這點小病不可能帶他見馬克思,讓她安心工作;當父親終于得知她在發熱門診工作時,對她說,別害怕,做好防護,這病能有美帝的鋼槍大炮厲害……今年伊始,她第一時間來到發熱門診,當回去告訴她愛人時,他說”我就猜到你會去,讓你去武漢你肯定也會義無反顧的,這個時候就是責任擔當的時候,絕不能逃避,此時不去,更待何時?我支持你,不過,你一定要做好防范,嚴格按規范執行!”他在網上買來紫外線燈、來蘇兒、酒精等,她一下班回家,總是用酒精給我從上到下噴灑一遍,然后把換下的衣服用紫外線照射,最后放至洗衣機內清洗干凈,從始至終,未有半句怨言,還總是噓寒問暖,為她擔憂,包括捐獻到科室的微波爐,也是她愛人得知她們沒法按時吃飯時,偷偷從網上買的…….她的女兒,抗疫期間,作為一名考研學生,正好在家,當突然得知她去了發熱門診時,哭了起來,讓她一定注意安全,不斷的上網了解_的情況…她下班回到家,總能吃到可口的飯菜,香甜的水果!她有熱愛的事業,有依戀的單位,有溫暖的家庭,人生圓滿如是,足矣!
文明醫生家庭事跡材料范文篇5
我是一名鄉村醫生。為周圍的鄉親們作預防保健,治病療傷工作。我拖著重度殘疾的雙腿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務于社會,不僅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卻是那樣的精彩。
1975年,一場蕭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兒麻痹后遺癥,從此就再沒有站起來走過一步路。貧寒的家境,苦悶、彷徨、無助甚至絕望伴隨我度過了本該是無憂無慮,從滿天真與童趣的童年。
也許是命不當絕,上天雖然沒有給我一雙健全的腿腳,卻賜予了我能吃苦耐勞而又自強不息的好父母,我們真情無私的呵護,不向苦難低頭的可貴品質,還有那些好心村民對我的真誠鼓勵和開導,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別是看書學習,驅走了我心中久積不散的陰霾,感受到陽光的明亮和燦爛。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開始嘗試著自學。家里有《小人書》和一本撕的沒有部首的《新華字典》。我就把《小人書》上的字一頁一頁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標到《小人書》字的旁邊,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讀。不到半年我就認識一千多字。之后,我借來舊課本開始按照課本學習。
這就是我自學的開始,從aoe開始念起,從一筆一劃開始寫起,從簡單的加減乘除開始算起。學習使我過于單調無聊的生活中有了樂趣,當然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勞。
學習更給我打開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對生存和生命進行深刻思考的營養,特別是我知道了許多殘疾人的人生經歷,貝多芬、保爾、張海迪,他們也是殘疾之軀,處境也非常艱難,但是他們沒有因為身帶殘疾就失去對生活的勇氣,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迷茫不振,沒有逃避現實,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頭,挺起胸,自立自強,向命運挑戰,向不幸抗爭,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深深觸動著我,感染著我,并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逐漸內化為我的人生信條:雖然身患殘疾,但也要奮發努力,爭取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不成為社會包袱、不成為家庭拖累的人。張海迪不是說讀書可以給人帶來生活和戰勝困難的力量嗎?那么小小的我就要為了自身“站起”、改變命運而刻苦學習。就這樣,白日苦讀,夜伴孤燈,七年辛勤自學,我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
知識照亮我前進的航程,信念賦予我攀登的勇氣。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鄉村,遠赴千里之外的省會石家莊,自費在一所醫學院跟班學醫。
我想做一名醫生,為老百姓治病療傷,服務于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石家莊學習了的三年里,我沒有回過一次家。環境變化和身體殘疾給我帶來了許多困難,功課的壓力我要堅持頂住,迎頭趕上。日常生活中,上樓下樓、打飯打水、洗衣服、上廁所等一些瑣事,對于一個健全人來說是舉手之勞,可是對于我而言卻是何等的艱難。但我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仍然以堅韌挺過每件難事,用微笑迎接每個黎明。
我的學習成績在全系也是很優秀的,教授們對我的經歷既感到驚訝又很是贊賞。驚訝的是我的自學歷程,贊賞的是我雖是自學,但成績卻一點也不比正式參加高考學生的成績差。05—06我連續兩年被學校授予“優秀學生”的榮譽。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著癱瘓的雙腿,以一個跟班生的身份,圓滿完成了醫學大專課程的學習,留給老師和同學的是身殘志堅的感動和優秀的學業成績,留給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獲和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著香港回歸祖國懷抱的腳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長的故土。
記得我剛回來就趕上夏秋季節時的腹瀉流行,這種病幾乎每年都會流行。原因就是個人衛生和飲食習慣的不良。鄉親們知道我回來了,有的人試著來找我看病。望著鄉親們那種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憐憫又是同情。他們太需要懂得醫學知識的醫生為他們服務了。我把帶回的藥品無償的分發給了已發病的人們,然后向健康人群宣講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腹瀉流行期間應注意的起居飲食。人們很樂于接受我的宣講。同往年比較,這一年的腹瀉發病率明顯的下降。
開辦診所,對于一個靠手搖三輪車才能出行的殘疾人而言,困難可想而知。辦各種手續的周折,特別是開始資金僅有500塊錢,所進的藥品數量少,品種單一,每周都得往十幾公里外的縣城跑一趟進藥,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這里的土路并不平坦,斜坡坑洼隨處可見。路上每逢斜坡坑洼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氣,搖著車努力向前沖,因為只有靠這一點點的沖勁兒慣性才可能沖上斜坡,穿過坑洼,滑下來了還得再來一次甚至兩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來,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渾身是汗,好多次趕上手搖車壞了,不管寒冷、暴雨還是狂風,就只能在路邊等,等著路過的好心人來幫忙推一推,或者給家里報個信兒……命運是不公的,生活是無比的艱難,但是我沒有因此而流淚。當手搖車壞了,有人路過時我還是以微笑來邀請幫忙,決不把痛苦與無奈表露在外,因為我不愿意在人們的同情中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