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防疫先進個人學習心得_疫情期間感人事跡作文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白衣天使們以生命踐行使命,是最堅強的“戰士”。待到疫情散去之時,愿你們凱旋歸來,收獲團圓與平安!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全國防疫先進個人事跡學習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全國防疫先進事跡觀后感心得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連著地方、社會和國家,《朱子治家格言》道出了家與國的關系:“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他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對此,在當前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新冠疫情的行動中我們有著深刻的感受。
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石月欣,北京天壇醫院感染管理處副主任護師,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除夕夜她在工作崗位上度過了自己的59歲生日。出征前,她沒有向家人做過多的解釋。“除了4歲外孫女,家里都是黨員,用不著解釋。”這是石月欣給主任的答復,也是響應黨的號召,不負人民重托的果敢與決絕。這是一種家庭認同的力量,也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取向,更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仰和熾熱情懷。當千萬份認同感集結到一起,就是我們戰勝病魔的強大利器。
家風,對家族的傳承和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縱觀歷史長河,從“惟德惟賢,能服于人”到“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從司馬光教子有方到吉鴻昌不忘父訓,可以看出良好的家風對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如今面對疫情,為了國家的安寧與強大,無數先鋒、勇士主動投身到最辛苦、最危險的防控疫情第一線,他們對國家的付出和貢獻,離不開家人的支持。正是家國一體、休戚與共的責任心、使命感,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就是我們戰勝疫情的精神支柱。
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隨著肺炎疫情席卷而來,山東省蘭陵縣磨山中學一名八年級的學生陳向奇把自己過年時候攢下來的壓歲錢和零花錢湊在一起,交給了磨山鎮黨政辦公室工作人員。“我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幫助大家,這是我的心意,希望醫護人員早日戰勝病毒,希望我的家鄉早日熱鬧起來,希望我們的祖國早日好起來。”“少而清虛寡欲,好學有家風”,孩子的愛心和奉獻,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鼓勵,這就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更是“潤物細無聲”般良好的家風傳承。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疫情讓我們空前團結,也讓良好的家風吹遍祖國大地。我們在中華文化滋養下茁壯成長,在民族凝聚力中砥礪前行,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厚植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田,她定讓山河無恙,定還歲月靜好,定能在抗擊疫情的大考中不負人民、不負歷史。
全國防疫先進個人學習心得_疫情期間感人事跡作文(篇1)
今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的肺炎自武漢向全中國蔓延,古城某某亦未能幸免。大年初一,某某人民醫院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取消春節休假,全員上班,緊急騰空感染科病房大樓作為發熱門診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隔離病房,短短幾天時間,就收住6例確診病例。
隨之而來的是醫療物質的緊缺、醫務人員及病人的就餐難題也隨之而來。這時,各界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紛紛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完美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內涵。
1月26日,某某中學校友及親友們自發組織自發捐款并多方尋找渠道購買防護物質,讓我們來追述這批防護物質的旅程:先是在泰國的華人朋友幫忙從當地醫院端口調貨買貨、然后杭州旅游團幫忙人肉帶回國并做好出關手續、最后某某疫情防控指揮部車去杭州接貨。這些防護物質的到來對于醫務人員及患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隨后由錢曉英發起的某某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募捐活動,籌集善款3萬7千余元;安徽昌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為堅守崗位的醫務人員送來了方便面、火腿腸等食品;某某五峰閣總經理吳俊華駕車送來了毛巾、襪子、洗衣液、紙尿褲等生活用品;上海乳品七廠送來新鮮牛奶;黃山學院送來臨床急需的酒精;黃山天尊保安公司送來84消毒液;焦光眼鏡送來護目鏡;還有熱心市民徐殿濱、方林洪、方超、汪妮娜……四面八方的捐贈物資源源不斷地運抵醫院,支援抗疫。
根據上級部署,1月31日晚我院6名確診病例順利轉至市級定點醫院集中治療。但我院仍承擔大量防治工作,我們全體醫務人員戰勝疫情的決心未變。
每年春節都是出行高峰,今年受疫情防控影響,許多農民工復工復崗推遲,但隨著疫情的逐漸控制,許多地方鼓勵工廠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開展復產復工,然而目前許多農村客運仍在停運,許多村社仍然禁止車輛通行,如何做好農民工有序返崗,如何做好農民工返崗安全,就需要準確掌握農民工出行需求,提前安排健康體檢,組織統一運輸,實施全程監管,做到農民工出家門進車門,下車門進廠門的“一條龍服務”,確保復工返崗真正安全。
要建立“上下聯動”信息暢通機制,收集出行信息,制定出行路線。自下而上,由村(社區)干部、網格員入戶宣傳,及時收集匯總農民工出行信息,統一上報到縣級政府、交通、人社、就業、衛健委等相關部門,確保農民工返崗需求必須真實、用工單位復工信息必須真實、農民工返崗崗位必須準確。縣級政府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收集、匯總、分析出行信息,針對農民工返崗出行相對集中的時間和區域,采取定制線路、定制包車、定向發送的方式,分層分類、分批分次組織農民工有序返崗。自上而下,由縣級部門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時將班車線路、發車時間下發并告知農民工,由農民工自行選擇并登記報名。通過上下聯動暢通信息渠道,及時準確掌握農民工返崗需求,為農民工“量身定制”出行規劃,能有效保障農民工返崗安全。
要建立“管人管車”運輸保障機制,既要管控人流,也要暢通車流。在疫情防控中,雖然宅家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但是人們需要生活,生活就需要打工掙錢,復工返崗的“熱潮”已然不遠。針對復工返崗中農民工這個龐大的群體,如何準確掌握他們出行情況,確保復工返崗安全,如何管控交通工具,確保不因集中返崗出現新的疫情,就要建立好“管人管車”運輸保障機制。針對農民工,準確收集匯總農民工出行情況,為返崗農民工制定交通保障服務卡,卡上標注個人基本信息、返崗時間、返崗單位、健康證明等信息,既方便“追蹤”農民工活動軌跡,又方便交通運輸部門及用過單位準確掌握農民工出行情況和健康狀況。針對出行車輛保障,各地要逐步有序恢復交通客運,配備齊全防疫物資,全面做好車輛消毒,做好乘車人員進站身份信息、健康證明、出行說明等詳細安檢,為每輛車配備一名隨車人員,做好乘車人員全程監控,暢通出行渠道,確保安全運行。
要建立“全程服務”防控安全機制,閉合式、點對點,保障返崗安全。農民工文化水平較低,自我防范意識不足,自行返崗危險較大,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農民工在返崗過程中與外界接觸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就要建立“全程服務”防控安全機制,減少農民工出行軌跡,安排專車提前到家門口接送農民工到集中乘車點,讓農民工“出家門進車門”;同時提前協調對接用工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開通返崗直達“綠色通道”,讓農民工“下車門就能進廠門”,采取“閉合式、點對點”全程服務模式,定出行路上、安排專車、配備隨車工作人員、配齊防疫物資,集中配發口罩、做好消毒,發放涵蓋新冠疫情科普知識、日常防疫措施以及返崗后的注意事項等信息的“小手冊”,提高農民工返崗后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定時測量體溫掌握身體情況,做好返崗途中應急處置和農民工交接等服務,實現從家門到廠門“無縫對接”。
前些時日,一張全國疫情分布圖在朋友圈火了。貴州突破病毒重圍在一片深紅中抵死捍衛著一抹橙色。網友驚呼,“莫不是真有折耳根護體?”作為貴州一名基層干部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是的,貴州真的有“折耳根”護體,但此時的“折耳根”是基層干部,是醫務工作者,是公安干警,是黨員志愿者。
疾風知勁草,大浪現英雄。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無數“折耳根”拔地而起。
一顆為民初心,筑起防疫鋼鐵長城。他們沒有制服、沒有隔離衣,只有一個普通的口罩,只有一張群眾都熟悉的面孔;他們都沒有想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想讓人記住一生,只是想看好自己轄區內的村民,守好自己的村居;他們沒有誓師會,更沒有請戰書,大年初二闔家歡樂之際,聞令而行毅然返回崗位,留下牽掛的家人。他們告誡所有人宅家不出門,自己卻戰斗在防控一線,走遍大街小巷,設卡排查、疏導勸返、政策宣傳、送米送面。去掉所謂的“干部”這個頭銜,他們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怕嗎?怕,但在疫情面前,他們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不顧自己的安危,寧愿自己多辛苦,但愿群眾俱歡顏,為身后的群眾筑起防疫鋼鐵長城。
一身白色戰袍,守護一方群眾平安。在這場沒有硝煙和鮮血的戰爭中,基層醫務人員、村醫他們雖然沒有奔赴與病毒對抗的最前線,但卻是鄉鎮疫情防控一線的主力軍。對重點人員的防控、檢查、篩查、跟蹤等處處都有“白衣天使”平凡而忙碌的身影。看,他們在衛生院體溫初檢點、發熱門診忙碌,他們在高速路口、入村卡點值守,他們在社區、村寨穿梭,周而復始,白天黑夜默默堅守。他們認真且勇敢,平凡而又偉大。
一抹鮮紅亮色,增添防疫冬日溫暖。黨員干部率先垂范、沖鋒陷陣,越是艱險越向前,讓“跟我上”“讓我來”成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戰斗的最強音,成為老百姓心靈深處最美妙的旋律。干部的辛苦和努力群眾看在眼里,于是乎,在家黨員來了,退休干部來了,返家大學生來了,退役軍人來了,他們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分散在防疫戰場的各處。身著紅色馬甲的他們,或是協助村(社區)干部防疫宣傳到戶到人到網格,或是在卡點排查登記、疏導勸返,或是在超市入口維護公共環境,還有的在為防控一線捐款捐物。有小朋友捐壓歲錢,有大學生捐獎學金,有鄉親送白菜,有個體戶送水果、方便面,有企業送酒精、口罩、食物等物資。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把善良與光熱傳遞開來,使得寒冷的冬日更添溫暖,黨群一條心,讓打贏防疫戰更增信心。
所以,看到了嗎?正是這些戰役“折耳根”們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守護著萬千燈火的安寧。
全國防疫先進個人學習心得_疫情期間感人事跡作文(篇4)
微信運動排行榜第一名又被你占領了!這是遼寧東港“組工人”這些天見面的第一句話。“你的微信運動已經連續好多天占領了我的封面!現在是特殊時期,疫情這么嚴重,你咋還天天在外面跑呢?”一名東港“組工干部”收到的一條朋友關心問候信息。疫情發生以來,就是和生命賽跑,東港“組工人”毅然決然的沖在防控疫情第一線。
堅守初心,黨徽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閃耀。黨徽閃耀,誓言鏗鏘。東港“組工人”始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平臺。同時,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黨員干部積極參與“三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穩防穩控,他們佩戴黨徽,沖鋒在前,不畏險阻,奮戰一線,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建起一條條紅色防線。
凝聚力量,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飄揚。黨旗下的莊嚴承諾。“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是入黨時許下的錚錚誓言。疫情就是命令,旗幟彰顯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東港“組工人”迅速投入戰“疫”,服從統一指揮、統一安排,爭做抗疫“先行軍”。通過發布通知、微信、倡議書、公開信等方式,號召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傳承新時代精神,拿出“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行動自覺,凝心聚力,同國家人民一起共渡難關。
真心為民,黨性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堅守。東港“組工人”每天要步行兩萬余步,在十幾個小區進行檢查、宣傳。他們發揚“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馬拉松精神和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敢打硬仗的優良作風,戰斗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全身心投入到這場保衛群眾生命安全沒有硝煙的防疫阻擊戰中。努力用扎實工作和實際行動筑牢守護群眾生命健康的堅固防線。
沖破短暫的黑暗,將沐浴黎明的曙光。堅定執著的東港“組工人”,懷著“必勝”信念、秉持“硬核”擔當,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奮力奔跑、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