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勵志事跡
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你是否在尋找“屠呦呦的勵志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屠呦呦的勵志事跡介紹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屠呦呦的勵志事跡精選篇1
個人生平簡介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女,藥學家。195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院(后為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博士生導師?,F任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取得顯著成績,帶領課題組人員發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瘧病青蒿素和還原青蒿素。2011年8月,因發現青蒿素獲得拉斯克醫學獎臨床醫學研究獎。2012年1月16日,《紐約時報》發表長篇文章稱,青蒿素的發現是對抗瘧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獎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質疑。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突出事跡成就
寸草心,幾度寒暑報春暉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作為一名藥學專業學生,屠呦呦考入北大醫學院時就和植物等天然藥物的研發應用結下不解之緣。從1955年進入中醫研究院(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來,她幾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愛的事業中,將一份份漂亮的成績單回饋給黨和人民。
屠呦呦入職時正值中醫研究院初創期,條件艱苦,設備奇缺,實驗室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體很快受到損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外,她還常常“一頭汗兩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樣本,先后解決了中藥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貢獻;結合歷代古籍和各省經驗,完成《中藥炮炙經驗集成》的主要編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發現青蒿素,作為防治瘧疾的一線藥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并且在與瘧疾這種致命疾病的持續戰斗中產生了長遠的醫療福利?!崩箍嘶饡缡钦f。
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崗位上大有作為?或許我們可以從她說過的一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科技工作者,是不該滿足于現狀的,要對黨、對人民不斷有新的奉獻?!?/p>
傳承者,古代醫書淘到金
1971年10月4日,一雙雙眼睛緊張地盯著191號青蒿提取物樣品抗瘧實驗的最后成果。隨著檢測結果的揭曉,整個實驗室都沸騰了:該樣品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時間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國緊急啟動“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項目,代號為“523”。項目背后是殘酷的現實:由于惡性瘧原蟲對氯喹為代表的老一代抗瘧藥產生抗藥性,如何發明新藥成為世界性的棘手問題。
臨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要在設施簡陋和信息渠道不暢條件下、短時間內對幾千種中草藥進行篩選,其難度無異于大海撈針。但這些看似難以逾越的阻礙反而激發了她的斗志: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甚至連群眾來信都沒放過,屠呦呦終于在2000多種方藥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稍谧畛醯膭游飳嶒炛?,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尋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屠呦呦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重新在經典醫籍中細細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的幾句話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币徽Z驚醒夢中人,屠呦呦馬上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為高溫會破壞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隨即另辟蹊徑采用低沸點溶劑進行實驗。
追夢人,求索之路無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敗之后。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該成果得到重視,研究人員從這一提取物中提煉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這些成就并未讓屠呦呦止步,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郁郁蔥蔥地長在山野里,外表樸實無華,卻內蘊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樣的科學追夢人,大愛在左,奉獻在右,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生命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綠意盎然,讓不同地域、種族的人一起吮吸現代科技的芬芳。
屠呦呦的勵志事跡精選篇2
如果用拯救的性命的數量來衡量一個人的偉大程度,那么屠呦呦絕對獨占鰲頭。
20世紀60年代,瘧疾肆虐南非各地,所到之處生靈涂炭。治瘧救生,屠呦呦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毅然接下了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那時,瘧疾還沒有根治的方法,屠呦呦便走訪民間,整理有關瘧疾的各種藥方。她憑著一雙腳,走遍大街小巷;靠著一雙手,記遍醫囑藥方?!皼]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屠呦呦一步一個腳印,硬生生整理出640萬字的藥方集。這些字堆積起來,超越了東南亞到南非的距離,超過了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不是所有的失敗累加起來就是成功,屠呦呦研究了200多種藥材,依然顆粒無收。有人苦口婆心地勸她放棄,畢竟許多發達國家都拿瘧疾沒辦法。但,屠呦呦依舊不肯放棄,因為她覺得她的手上攥著無數病人的生命,寄托著他們唯一的希望。
她翻閱古代的醫書,書里對青蒿的記述給了她莫大的靈感和希望。她發現有一種物質對瘧疾的抑制程度幾乎達到100%,這就是青蒿素。但就在她欣喜若狂之時,希望之火卻被一盆冷水給澆滅了——青蒿素能不能用在人身上?藥一旦用錯,那可是誰都承擔不起的代價。
屠呦呦毅然決定以身試藥。在一次次“生命危險”之后,屠呦呦終于迎來了振奮人心的時刻——實驗成功了!在一次次“改良、實驗”的死循環后,終于在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新藥證書。于是,她讓瘧疾患病率直線下滑了50%。
現代社會中的家長,其實有很多都不希望讓孩子去搞科研,只想讓他們有份好工作,踏踏實實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就好。屠呦呦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卻將一生都投入到科學事業中,她用行動給了人生一個非凡的答案。
屠呦呦,您是世界的福音,中國的驕傲,我的偶像。
屠呦呦的勵志事跡精選篇3
屠呦呦的3個哥哥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孩,屠呦呦同樣從小就開始接受了完整的教育。
只是,屠呦呦的學生生涯,從1946年始中斷了兩年多。這一年,16歲的屠呦呦經受了一場災難的考驗——她不幸染____肺結核,被迫終止了學業。此時,經歷了戰亂洗禮的屠家,生活已變得十分拮據。得了肺結核,對這個小女孩的考驗可想而知。
所幸的是,經過兩年多的治療調理,屠呦呦得以好轉并繼續學業。這段患肺結核的經歷,在屠呦呦看來,正是自己對醫藥學產生興趣的起源?!搬t藥的作用很神奇,我當時就想,如果我學會了,不僅可以讓自己遠離病痛,還可以救治更多人,何樂而不為呢?”
一代藥學家的原始起點,就是來自于這種“治己救人”的樸素愿望。
家庭的熏陶,也讓屠呦呦對醫藥漸生興趣。父親屠濂規是銀行職員,__時則喜好讀書。家中樓頂那個擺滿古籍的小閣間,既是父親的書房,也成為屠呦呦最愛的.去處。父親去看書時,屠呦呦也會坐在一旁,裝模作樣擺本書看。雖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醫藥方面的書,大多配有插圖,這讓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簡單而快樂的讀圖歲月。
屠呦呦作為父母唯一的女兒,備受疼愛,曾讓許多同學羨慕不已的是:屠呦呦喜食香螺,在繁忙的求學生活中,媽媽總會親手做好腌香螺,捎給自己心愛的女兒。
1948年,休學兩年病情好轉后,18歲的屠呦呦開始進入寧波私立效實中學高中就讀,也與父親屠濂規成為校友。
這是一所頗為傳奇的學校。創立于1912年2月的效實中學,由__早期物理學家何育杰以及葉秉良、陳訓正、錢保杭等一批當時著名的科學家,聯手寧波當地實業家李鏡第共同創辦。學校以“私力之經營,施實川之教育,為民治導先路”為宗旨,創校之初就提出了“教育之事,貴有適性,與人適意志,與地適風尚,與時適際遇”的教育理念。
學校辦至1917年時,就已聲名鵲起。名校上海復旦大學及圣約翰大學皆與效實中學訂約,凡效實中學畢業生皆可免試,直接保送入學。
1948年2月,當屠呦呦以同等學力的身份,進入效實中學讀高中一年級時,學校從____戰爭的戰火中走出還不到3年。在1941年4月寧波____后,直至1945年10月25日,效實中學才得以復校,這一天,也成為后來的寧波效實中學校慶紀念日。
屠呦呦的勵志事跡精選篇4
女藥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為中國帶來了極大的榮譽,然而為大眾所關注的卻是屠呦呦的身份背景以及榮譽歸屬,這預示著國民思考進入了更深的層次。
相比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民的思考還僅僅停留在關注榮譽之中,莫言榮獲諾貝爾獎后,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莫言的熱潮,大眾盲目跟風追求莫言知名作品,甚至在之前根本不知道莫言是誰,國民的思考有了很大的進步。
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之后,人民除了關注這個榮譽之外還有兩個焦點,一個是關于他的身份背景,一個三無科學家為何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確實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一個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學背景,也沒有院士頭銜的藥學家,憑借什么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他跟他的科研組堅持不懈地研究了7年,這7年來是什么支撐了他們這么久,他們在這7年來都做了哪些努力,遇到哪些困難,這些問題都是現代國民關注的話題。
二是這巨大的榮譽的歸屬,功勞是歸屠呦呦,還是他所帶領的團隊呢?這個問題的提出也顯示出了國民思考的進步,莫言獲獎后大家都關注他的獎金有多少,由此看來,現代國民的思考有了實質的飛躍,從關注物質到精神,從盲目崇拜到了了解背景,國民的思考層次不斷的深入。
關于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國民對這一重大事件的主角已經有了了解,不僅僅了解獎項的榮譽以及獲得的獎金,還有他和他的科研團隊近年來對研發抗瘧新藥青蒿素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實踐。沒有學位,沒有背景,沒有頭銜的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和不斷的創新實踐學習創造出來,高校的新一代抗瘧藥。向大家反映了強大的精神與力量。
這一個諾貝爾獎的獲得掀起了千層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問題,針對這件事情也有不同的認識,不拘泥于僅僅關注榮譽獎項,獎金的問題。
經過這一事件國民的思考有了很大的進步,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國民的思考層次也不斷的深入,這也暗示了我國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程度的不斷上升。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國看待任何問題也是應該如此,不應該拘泥于表面,要不斷的深入。
屠呦呦的勵志事跡精選篇5
【頒獎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人物事跡】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并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后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后,項目組終于通過低溫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來的反復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于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于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人物故事】
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填補了我國無諾貝爾科學獎的空白。她將中醫中藥推向了世界,她將民族的變成世界的。過去,包括很多中國人在內的國內外學者專家,都批評中醫中藥為偽科學。屠呦呦用諾貝爾醫學獎粉碎了他們對中醫中藥的'攻擊,奠定了中醫中藥在世界醫學領域的地位。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勛、佼佼者,她對科學的貢獻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條件和環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從醫藥中尋找抗瘧新藥談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可謂歷經千辛萬苦。失敗了,推掉重來,經歷了無數次的實驗。在失敗面前,他們不言棄,始終執著地追求。屠呦呦被稱著是“三無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業業,對科學執著追求,鍥而不舍。為了檢驗藥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親自口服藥物,嘗試藥物在自己身上的反應,以做到保證藥物的萬無一失,屠呦呦的肝臟因此受到了損傷,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換來大家的健康,換來人類的科學進步。屠呦呦與青蒿素之間充滿了許多精彩傳奇故事,表現了科學家的態度、品質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極好的勵志書。必須用好這本書,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學習現時代科學家的精神特質,“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茖W有險阻,苦戰能過關。”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榮譽待遇面前不伸手,為著祖國的科學事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今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更需要講好屠呦呦與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眾,振奮精神。
大家一定記得,當年,陳景潤摘得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引起了全社會的轟動。1977年10月3日,新華社報道,陳景潤的突出貢獻為數學學科的發展寫下光輝一頁,中國科學院提升他為研究員。1978年1月,《人民文學》刊發了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隨后予以轉載,“怪人陳景潤”轟動全國。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時,“七七級”大學生剛剛入學報到,坐定課桌,開始如饑似渴地求知。都是關于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的精彩故事,不僅教育了“七七級”。《哥德巴赫猜想》還被選入了初中語文課本。陳景潤的故事遍布大街小巷,刻入每一個人的腦海,激勵了我們這一代人,至今,仍記憶猶新。
屠呦呦獲諾貝爾科學獎是振奮人心的消息,讓中國人揚眉吐氣。屠呦呦是時代的符號,是科學家的優秀代表,是當代的陳景潤,必須大張旗鼓的宣傳屠呦呦與她的諾貝爾獎,講好她和青蒿素之間有著精彩傳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勵人,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科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