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
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要“不拘一格”,敢于質疑,敢于放開思路,敢于創新。大膽去創新!試一試或許就成功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篇1)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許許多多小事,看上去很平凡,卻總能發現許多奇妙的東西,令人充滿暇想。
小時候,我總是喜歡吃冰激凌,一到夏天,就一連幾天都吃,每一次吃完都感覺十分涼快。偶然一次,我正準備吃冰激凌,剛拿出來包裝都還沒有拆開,這時候,媽媽叫我去做事,我便將它放在桌子上,居然忘記了。過了好一會,“啊呀!我的冰激凌忘吃了!”我忽然想起,便匆匆跑到桌子前,一把抓起冰激凌——不料,桌子上有一灘“不明液體”。我心想,莫非是包裝袋漏了?不可能呀!手中的包裝袋沒有一絲縫隙。于是我只好帶著問題請教爸爸。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冰激凌是冰做的,而空氣相對較熱,所以兩者相遇,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了水,這就是桌子上的“不明液體”!
上小學后,我的知識越來越多了,疑問也越來越多了,有許多問題爸爸都讓我試著自己找答案。有一天上學,外面有許多霧,媽媽讓我戴著口罩出去。我在路上便一直很疑惑——霧是怎么產生的呢?為什么在霧中要戴口罩?于是這個問題一直纏繞了我很久,直到上初中學了物理才明白——霧其實也是由水蒸氣變來的,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變成一顆顆極小的小水珠,因為太輕了所以就浮在空氣中,自然也會有許多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所以霧天當然要戴口罩呀!
而現在學了物理和生物,學的知識更多了,什么人工降雨,對照實驗都了解了許多。我佩服牛頓偶然被蘋果砸到頭而發現了萬有引力,我佩服貝多芬耳聾利用骨傳導聲音繼續作曲,我更佩服愛迪生經歷了一千次失敗后成功發明電燈泡……
這都是什么?這都是科學的精神——創新,堅持與探索。只有勇于創新和探索,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與冷落,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創造別人沒創造的東西。也許許多未知的東西就是像一塊新大陸,一直都存在卻只等待我們去發現,我們要繼續堅持下去,即使一百次一千次,總有一次會成功!
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篇2)
科技創新這個名詞,大家都很熟悉,電腦、電視都是科技創新的饋贈,自從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也是科技創新的結果;自從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我們就離開了黑暗并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頓因為樹上掉下來的一個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又讓科技創新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著這樣幾層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規律是充滿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過程,揭示自然規律的過程也是趣味無窮的。其三,科學一旦與人生碰撞,在科技與人類社會——無論是正面與反面,也是趣味橫生的。
科技無處不在,科技讓人類無比自豪!
科技對于我們是多么重要啊,假如有一天,沒有了電,人們將繼續生活在黑暗中;沒有了煤氣、石油,那人們豈不是還要吃生的東西或鉆木取火,繼續用生畜拉車;沒有了手機和電腦,人們是不是還用飛鴿傳書……
由此看來,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刻都離不開科技的貢獻,相信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也在時時刻刻的對科技的發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著,貢獻著……我雖然頑皮,但也著實體驗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蘇打粉放進被子里,然后加上白醋,這時“火山爆發”了!馬上,白醋冒起了潔白的泡泡。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于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我曾參加省級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榮獲二等獎的好成績,也曾參加市級的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也獲得了三等獎,這些成績和老師的辛勤培育是離不開的。參加科技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信息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現象,越來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愿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新生活。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同領域里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納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鄧小平爺爺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毛澤東主席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句話,飽含了長輩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
科技需要創新,如果沒有創新精神,那么社會就無法進步。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肩負起科技創新的重擔。
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篇3)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了靈寶市高科技農業示范園里參觀。
下午1點,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了園里,又進到了溫室里,脫了衣服,我的眼簾映入了許多盆蝴蝶蘭。那一個個“蝴蝶”揮舞著翅膀,在盆景上翩翩起舞,好像在歡迎我們似的。我急忙拿出照相機“咔嚓咔嚓”地照了起來。粉色的蝴蝶蘭張開了它那嬌氣稚嫩的粉翅膀,向人們展示著它的可愛;黃色的蝴蝶蘭伸展著公主般金燦燦的翅膀,歡迎小客人的到來;白色的蝴蝶蘭高貴傲氣,鶴立雞群,一橫排粉紅色的“蝴蝶”之中才有一只白“蝴蝶”,可見有多高貴。我們參觀完后,又坐在一起以“書香更比花香濃”為話題展開了朗誦活動,有許老師為我們出考題的環節,還有雷老師主持的大人和我們之間的關于“花”的歌詞、關于“花”的成語PK。盡管我們玩的很盡興,但也有一些同學很緊張,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我都很放松,該笑笑,該干啥干啥,徜徉在花海中,真讓人心曠神怡。最后,全體同學、家長、老師以《同一首歌》做了結束。
過后,我們來到了農業示范園的實驗室中,聽彭文瑤媽媽講解著怎樣利用高科技技術將植物批量生產。在實驗室里,我明白了把植物的苗子放在一個瓶里,里面再放入一些化學物體,外面再用紙包起來,防止蠅蟲落在瓶里污染植物,每天下班后還用紫外射線將瓶子進行掃描,去除有害物質。
從實驗室出來后,我們又從后門進了溫室里,一個個紅掌伸長了“手”用那尖長尖長的淡黃色花心向我們招著手。還有迷你型的蝴蝶蘭在這里亭亭玉立,像一位少女,再加上群花在一起,更是美上加美,四周一片妖嬈,讓我目不暇接。
最后,我們又在會議室里看了一部動畫電影--《奇妙仙子》,有的情節惹得同學們哈哈大笑。電影結束后,一個下午的參觀結束了,我帶著滿心的歡樂開心地回家了。
這次參觀,我知道了植物可以用高科技來嫁接,但高科技來自智慧,智慧又來自知識,知識來源于學習,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來創造高科技,讓祖國發達創新。
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篇4)
培養科學精神,從小學教育開始;教育要從教材入手;
暑假學習毛主席《長征》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很有體會!
毛主席《長征》詩,有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股氣勢,毛主席這種英雄豪邁的氣概,很受古午!
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他們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卻是悲壯的,支撐他們走完漫漫長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為中國百姓謀幸福的崇高精神,中國紅軍表現出來的精神是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斗。
希望把毛主席《長征》詩:
寫進小學教育教材!我們不要辜負了這偉大的時代,不要辜負了黨和毛主席對我們的教導!
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篇5)
科學精神是照亮人類進步的火把。科學史中的重大進展或者突破,都是科學家們不停探索和鉆研的結果,科學成果很重要,但是不斷實踐、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才是最寶貴、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是我讀了《數理化通俗演義》最大的感受。
《數理化通俗演義》是當代作家、記者梁衡先生寫的一本小說。這本書用了中國特有的體裁——章回體小說,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情節敘述了一個個偉大科學家一生的付出。這本書為讀者們科普了數理化的歷史,讓人們體會到了科學成果的來之不易。那些繁瑣的歷史故事,被梁衡先生以生動的語言轉化為一個個簡潔、有趣且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了解了許多科學家的故事,也發現這些科學成果后面,既有汗水有淚水,更有喜悅和歡笑。無論如何,每一名學者的付出與犧牲都是有意義的。正是因為他們,才有了現在那一個個看似普通,卻又不平凡的公式。就像梁衡先生說的:“這些公式是多么珍貴,多么可愛”。
讀完《數理化通俗演義》,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特別是勇于實踐和深入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我非常敬佩書中的很多科學家,他們選定方向和目標,通過不停的實踐和探索去尋求真理。科學探索的路上充滿坎坷,但他們鍥而不舍地朝目標奔去,最終有了成就。書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物,例如祖沖之、布魯諾、開普勒等。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人物,他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祖沖之年少時就十分聰穎,學問高深,但是在面對科學的探索上,他一絲不茍、嚴謹求證、不停地去接近真理。
祖沖之在數學史上最偉大的貢獻,便是算出了圓周率十分精確的近似值,即3.1415926<圓周率<3,1415927。當時,在劉徽的《九章算術》中,已經提到了圓周率為3.14,這已經是十分精確的數字了,但祖沖之仍然想精益求精、算得更加精確。他用割圓術,將圓割成六等分,再依次內接十二邊形、二十四邊形、四十八邊形......再用新竹割成的算籌來計算,手指都漸漸被算籌磨破了。祖沖之算到月落烏啼、算到雞鳴日升,他日夜不停地算著,終于算出了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近似值。我想,這種追求真理、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就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科學精神,這種科學精神就是照亮人類進步的火把。
讀完《數理化通俗演義》,我想在生活中也應該向自己的目標堅定走去,哪怕面對困難,只要方向對了,不要放棄,不停努力,總會到達目的地。
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篇6)
這次科技館半日游,雖說只有幾個小時,但卻比以前的幾天加起來獲得的知識與快樂都要多!
科技館,我去了很多次了,每次去都能發現很多新鮮的事物,但每次去都是心不在焉的,光想著玩,從不愿意多看看,玩完就完。
這天,我又去了,本來是想去了看看回家寫作文的,可這一去,卻讓我真正的大開了眼界。剛進科技館還是以往的那副景象,我沒多注意,便上了2樓,我看見了我最喜歡玩的方塊自行車,這是一個輪子是方形的自行車,它在崎嶇不平的軌道內行走,讓你剛坐上去時感到很吃力,慢慢的,變得簡單起來,跟在平地里走一樣。玩完下來,我仔細讀了讀這個游戲的介紹,原先這是一個依靠慣性行走的自行車,只有你蹬得快了,才會感到很簡單。這個游戲雖然我玩了很多次,但還從來不明白這是這么個原理呢!我又到處走了走,看了看,玩了玩。發現了很多我以前沒看見過的游戲,也發現了以前我玩過,但不明白原理的游戲。比如:手指鋼琴啦,力量發電啦,等等等等。
這次從科技館出來,我帶的小本子都快記滿了,我腦子里的科學知識,科學原理也快記滿了,我感覺,從科技館出來,我就變成了一個小科學家一樣。但是從前玩完出來卻從沒有這種感覺。這呀,就是因為我以前來那里都是在玩,從來沒有認真記過東西啊。
這次科技館半日游,雖說只有幾個小時,但卻比以前的幾天加起來獲得的知識與快樂都要多!
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篇7)
周五,我們把教室布置得格外美麗,黑板上像畫上了濃妝,寫著“科技增能”四個大字,字周圍有各種各樣的幻想畫,像什么奇形怪狀的槍啦什么的。你一定會問:“這是干嗎呢?”告訴你吧,我們是迎接檢查團的到來,而舉行的“科技作品創新與展示”的活動呢!
活動就要開始了,檢查團一進門,我們便全體起立。坐下后,主持人宣布活動正式開始了,我們懷著無比緊張和激動的心情鼓起了掌。
當主持人問:“誰想最先來展示一下他的作品呢?”同學們的興趣似乎達到了最高潮,都齊刷刷的舉起了手,我也不甘例外,可是第一個并沒有找我,而是讓阿魯斯首先來介紹他的作品。阿魯斯制作的是一個小電鉆,要說他的想法還真是奇特,他把以前玩過的一個裝有馬達的小玩具上裝了一個鋼筆尖,制作了一個小電鉆,即方便打孔,又可以隨身攜帶。其次是田秋實的智能防盜鎖,最然還沒有成為現實,但是構思很奇特,想法很新穎,很值得深入研究,
接下來劉佳奇和遲新一各自介紹了自己的作品,都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下一個誰想來介紹一下?”我照例把手舉得高高的。吁……謝天謝地總算找到我了,我從容地走上講臺,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
“我制作的是一個摩擦燈,我制作摩擦燈是因為受到電影的啟發,電影里的老式自行車車頭都會有一個摩擦燈,我就是根據摩擦燈的原理制作了我自己的摩擦燈,只是我的摩擦燈力度還不夠,暫時還不能將小燈泡點亮。
這次“科技作品創新與展示”既開拓了我的視野,又增長了我的知識,我也學到了很多在生活中能運用進去的常識,我希望學校能多開展類似的活動。
創新爭先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心得(篇8)
因為創新,我們的生活才這么幸福;因為創新,我們的生活才這么豐富多彩;因為創新,我們的生活才這么精彩。創新,給科技抹上重要的一筆。
那么,我們未來的科技是怎么樣的呢?是不是未來的汽車都是無人駕駛呢?是不是未來的工作都由機器人做了呢?未來是不是會有空中花園呢……我帶著這些疑問,幻想著我來到了二十年后的世界。
我抬頭望去,天空中漂浮著的車輛隨處可見,仔細看,每輛車都伸出又長又有力的翅膀,四個車輪變成鳥的前爪和后抓,后備箱變成鳥的后半身,你根本不用擔心鳥會來撞你,因為它把你也當成小鳥了。天空上的車也會跟地面的車一樣整齊,因為未來的車都是無人駕駛的,機器可以幫你把隊伍排得整整齊齊,一行行、一列列,就像一群整裝待發的士兵。如果你想把在天上飛的汽車變成普通汽車,只需按一下“陸地模式”的按鈕,像鳥一樣的汽車就會收回翅膀、前爪和后抓,小鳥的后半身重新變成后備箱,選擇一塊平地降落下來。做這些事最多只需要三秒鐘。
到了未來,就會有許多海上城市,它會隨著大海不斷漂移,而且形狀還會變化。比如今天東邊是飛機場,西邊是超市,那么它就會跟著海漂移成東邊是超市,西邊是飛機場了。你根本不用擔心會不會迷路,因為,未來的定位系統可是很厲害的。哪怕遇到海嘯,電腦也能預測到。然后,就提前一個晚上把海上城市轉移到風平浪靜的海域,如果覺得還不合適,就可以無限轉移,到合適為止,這樣才能保證所有人平安無事。
以后的列車都會改為膠囊列車了,這種列車顧名思義就是膠囊裝的列車。別看這種列車載的人很少,但跑的速度卻很快,膠囊列車每小時約行一千二百千米,沒過多久,就能從國內飛到國外。假如,你住在廈門,明天要去美國工作,晚上再回到廈門和家人吃飯,也不成問題。這種膠囊列車可以超高速、低能耗、無噪聲、零污染,被認為是繼汽車、輪船、火車、飛機之后的新一代交通運輸工具。
未來的科技是不可估量的,我們只有現在好好努力,到了未來才不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