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以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精選《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5篇,以供大家參考!
《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篇1)
《道德經》是一本關于宇宙人生哲理的書,包含唯物主義,自然無為,天地不仁的哲學思想,被譽為“道學之精髓,哲學之先本”。《道德經》能啟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能從中得到一定的借鑒。
《道德經》全書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圍繞著“道”、“德”來詳細闡述各個學科的深刻道理。內容非常豐富,可謂包羅萬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會人生。古時候很多思想的基礎都來自老子的思想,我們現在社會的很多人都喜歡讀《道德經》,這也體現了這本書的極大的魅力。《道德經》中闡述了很多思想、理論,其中物極必反的道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幾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這么透徹,這著實讓我吃驚。物極必反指的是事物發展到了極端就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古代王朝每一個都經歷了初期創立、巔峰和沒落,這跟帝王的統治有很大的關系。當帝王窮奢極欲到一定的程度時,人民被欺壓到一定的程度,都紛紛起來反抗,推翻統治。同樣的,當一個人恃才傲物到了極點的時候,往往會招來禍患。老子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過分,一旦過度就會出問題。這是歷史規律,人生哲理。
我們讀《道德經》就是想從先哲那里學習人生的智慧,提高個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篇2)
最近我在看一本十分富含哲理的書——《道德經》,要物體享受就得靠錢,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講究天人合一,神游太虛,而道德經就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道德經全書僅五千字,但字字珠璣。就拿第一句話說吧:“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能說出來的道,便不是真正的道了。但你理解深刻含義嗎?道德經中有這么一個小故事:楚國有一棵大樹叫“朝生”,對他來說,四千年只是一個春季。在越國有一只神龜叫“暮菌”,對它來說,四千年不過是幾個時辰而已。但人們卻認為彭祖壽命長,活了八百年,但他跟“朝生”,“暮菌”比,豈不是壽命極短?如果人們在遠古指天叫“夷”,指地為“希”,那現在天就是夷了,地就是希了。所以他告訴我們,名稱是虛無的,不要去強求等級名稱,順其自然不是更好嗎?看,短短一句話,竟可以有如此深奧的道理。
道德經中還記到,老子在寫完道德經交給尹喜,出關之前曾跟尹喜說:“你讀完后,要把道德經全忘了才行。”這更是出乎常人意料,應該牢牢記住才對呀!正因為文字把深理束縛住了,所以要把文字忘了,才能見到深理。
六祖惠能身為住持卻不識字,但他卻說:“我用手指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我的手,我的手是用來指導你看月亮。”的確,文字只是用來襯托深理的。
現在,體會到道的博大精深了嗎?
其實,道就在我們身邊,但它卻看不著,聽不著,聞不著,摸不著。只能用心體會,而道德經便是這么一本體會道的工具。
解讀老子《道德經》的真諦啟示,可以使我們解放思想,改變對世界的認知,放棄千百年來沿襲下來的許多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做事不給自己和社會遺留后患。從二元論的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站在一體同觀的全視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樂,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大道至簡——【道德經】真諦啟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決人生不同時期的各種痛苦和困惑問題。此版本譯文清晰準確,簡潔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層譯述,將老子真實的意愿全面解決表達出來,從而將老子先生請下了“神壇”,讓人民大眾真正能與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擁抱,人生的道路就不會偏頗,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大道至簡,真理人人適用。
現在讀過大道至簡這個版本的各界人士,強烈推薦《大道至簡——【道德經】真諦啟示》這本書,它將老子思想與現實生活融匯貫通、有機結合,既深入淺出,又富有哲理,對家長、孩子的工作、學習、生活具有指導意義,拜讀、學習后深受啟發、頗為受益,建議更多的家長、同學們能夠學習這本書并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天下之至美,乃美于無為之美,美于無私之美,美于心靈之美。愿你也可以領悟老子的思想,為心靈覓得一處寧靜的港灣,讓生命之“道”不受羈絆,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篇4)
雖然我學習《道德經》的時間很短,信息也不容易理解,但我在張兼維教授精彩的講座中了解了《道德經》,學到了一些人生哲學,這是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所以這確實是我一生中寶貴的一課,讓我受益匪淺。張教授在講課過程中也加入了許多自己獨特的見解。他還提出主張,大家對《道德經》的理解和感受不一樣,要多互相交流討論。在這里,我就說說自己學習《道德經》后的看法和討論結果。
《道德經》的核心是道。它繼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并提出“天道自然無為”的無神論思想。《道德經》文學豐富,視角獨特,思想深刻,數據深刻。時至今日,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總的來說,在治國安邦、規劃用兵、處理國際關系、現代企業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簡而言之,就是人學習、修養、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精神標準。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在老子之前,人們認為宇宙萬物都是上帝統治的,最高的上帝是天,也被稱為天帝。這種觀念直到春秋時期社會大變才改變。老子是一個從哲學層面自覺而明確地否定天帝的早期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以是道,但很道。很有名,十。沒有什么是世界的開始。是的,萬物之母。”(《第一章》)也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永遠存在。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行。宇宙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它是宇宙之母。
“無為而治”。老子的“道論”,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天人觀”。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基本上都是以人為本,順其自然。至于怎么治國?他認為最好采取“無為而治”的方法,讓人民過自由的生活,無為而治,聽其自然發展,從而達到治理好國家的目的。在老子看來,無為就是有所作為,“無為而無不為”就是這個意思。老子反對以刑、禮、智治國。他反對增加人民的稅收,反對擁有強大的軍隊。他說:“誰樂意殺人,誰就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成功。”(《第三十一章》)他也反對工商業,反對知識,反對文化。在老子看來,如果人類社會不要“智”、“仁義”、“智利”,國家就要被統治。這三件事不足以治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人專注于“簡單”,少一些“私欲”,不求知識,這樣才能沒有后顧之憂。
老子向往的夢幻世界是一個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他說:“一個人少的小國,讓人民有所富余,讓人民寧死也不遠走他鄉。雖然有船,但是沒地方坐。雖有兵,無話可說。這樣人們就可以再次使用它。甘其食,美服,安宅,樂風俗,鄰國,雞犬之聲,民不往來。”(《第八十章》老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休養生息、緩解剝削的迫切愿望。老子說,人為什么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那是因為他們的君主收了更多的稅。“民以食為天”(《第七十五章》)。他還說,“人不怕死,你為什么怕死?”(《第七十四章》)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改良因素。但小國寡民的夢想是幻想,違背了社會歷史發展規律。但要看到,老子的行動是對奴隸社會制度不合理的攻擊,但對后世改良思想家和空想社會改革者的影響是深遠的。
對立互補。老子理論的精髓是他的高明辯證法。我觀察了自然界的變化,生與死的關系,新與舊的關系,社會史與政治成敗、福與禍的關系,在事物中發現了一些辯證的規律。《道德經》,也深刻地論證了對立面相輔相成,事物必然顛倒的道理。老子說,有與無是天生的,難與易是相輔相成的,長與短只有相互比較才能揭示,不同的聲音產生和諧,前后對立,有先后之分。總之,我承認事物是在矛盾中發展的。任何事物都必須是顛倒的,即事物發生變化時向相反的一面過渡,必要時完全變成相反的一面。因此,老子一再警告統治者,他們必須擺脫那些極端和過度的措施,不
那么,事情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世界也就因此失去了。在他看來,一個好的統治者必須知道弱勝強的道理。為了證明弱勝強,軟勝強,他舉了很多例子。他經常用水來比較自然力的偉大和人類的高尚品質。他說:“世界上沒有什么比水更弱,但沒有什么能戰勝強者。不容易。柔勝剛,弱勝強,天下不知,可為也。”(《第七十八章》)意思是世界上沒有比水弱的東西,沒有比水更強的攻擊力量這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明白,軟戰勝硬,弱戰勝強,但是沒有人能做到。老子認為,在發展的過程中,弱者是不可戰勝的,這對于人們認識到新勢力是不可戰勝的,具有進取意義。
當然,老子的辯證自然觀直觀、原始、簡單,缺乏科學論證。同時,他的辯證觀缺乏不可調和的戰斗精神,受到時代和階級的制約。盡管如此,《道德經》中燦爛的思想火花,是值得我們珍惜的歷史遺產。
我們要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來看待和學習《道德經》。老子的思想并不都是正確的、科學的,但仍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哲學思想,對我們當下的生活仍有借鑒意義。也許,在未來的生活中,《道德經》會幫助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篇5)
首先,從身體層面上來講,老子認為我們身體80%的疾病都與心理和情緒有關,也就是心理不健康。這一論述與當代的“抗疫名家”中科院鐘南山院士的觀點非常一致。
當今社會,我們努力地追逐錢財、名利,在巨大的名利場前,欲望不斷膨脹,無法滿足,心情焦慮,不惜大量消耗自己的身體資源,能量,也就是內耗,破壞了身體陰陽平衡。久而久之,疾病找上門來。
就拿我們投資界來說,許多享有盛名聲譽的投資大佬追求高收益,高業績,在名利雙收的耀眼光環籠罩下,迷失自我,日夜研究,殫精竭慮,最終累垮身體,英年早逝。令我們唏噓不已,身體沒了,什么都是扯淡,這種舍本求末的做法應當令我們警醒。
當今社會,快節奏,高能量膳食,低運動,焦慮的不斷攀比心理,無法滿足的欲望,全方位構筑了我們的身體負能量,造成我們的身體重負不堪。錦衣玉食,甚是歡喜,但無節制的生活習慣帶給我們的身體是妥妥的傷害。
老祖宗幾千年遺傳下來的我們身體基因,承受不住近幾十年國家大力發展帶給我們突然變化的富足生活,需要我們有節制地規避身體健康風險。
老子提倡我們降低欲望,放低自己,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以平和的心態,愉悅的心理,知足常樂,豁達樂觀地生活,注重陰陽平衡,善待自己的身體,方能健康幸福長壽。
因古典國學的深奧內涵,經過我近段時間的反復的研讀,消化,浮燥的內心也平靜不少,透過表象看本質,也理解了許多事物的發展規律,核心要義,也能冷靜應對處理當今社會各種眾生相。粗淺分享,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