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
寫作文可以記錄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以及對這些瞬間的感受和思考。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1
正月十五這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姥姥家過節,我帶了一些湯圓,有芝麻味的,有花生味的,還有豆沙味的,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姥姥開始煮湯圓,打開包,我看見了一個個又圓又白的湯圓 ,水開了后,姥姥把湯圓放在了鍋里,過了幾分鐘,它們飄了上來,房間里飄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端到飯桌上,大家一邊吃著又香又甜的湯圓,一邊說著、笑著,希望我們一家能團團圓圓。
傍晚;爸爸陪我去放煙花,只見爸爸不慌不忙的點燃了芯子,煙花就噴出火花來,一開始,煙花噴的很低,不一會兒,就越來越高,煙花真漂亮,五顏六色,千姿百態,高興的我又蹦又跳。
放完了煙花,我們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今年的元宵節真是一個難忘的元宵節啊!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2
元宵節會有掃塵的習俗,會將家里的各處都打掃干凈,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香噴噴的黑芝麻元宵,流淌出的黑汁怕是勾起了不少人的口水呢!
但是直至今日,元宵也開始變得多種多樣,樣式豐富。有點小孩就喜歡吃各種各樣的水果味的元宵,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味道的,不過也大多叫不出名字。
我記得,水果味的元宵有草莓味的,有藍莓味道的,還有蘋果味道的,等等數不勝數。還記得經典文學紅樓夢里的經典段落嗎?猜燈謎!寶玉的爹賈政混入猜燈謎的格局,故意多次讓賈母猜中燈謎,并為賈母祝賀祝福。而賈母也想了一個燈謎,讓賈政猜猜看,而賈政一下就想出了答案,卻又再次故意答錯。賈母也因此笑的開心起來,笑著賞罰于賈政,賈政便連連受罰出去了。
而我們今天,也會大家庭聚集在一起猜猜燈謎,不過往往是讓小孩子猜,猜對了就會獎勵一下。但是呢,最受小孩子歡迎的卻是挑花燈,各戶各家都會掛起各式各樣的花燈,象征著美好。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3
今天,我想大家一定很高興或很開心。你知道元宵節是什么節日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元宵節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而元宵節也在民間節日里。
剛剛我告訴你的話,我就不重復了,就靠你的耳力了。
今天,我還幫媽媽包了一些元宵。媽媽先把糯米粉倒到一個小盆里,然后用稀飯把糯米粉揉成面團,再把面團搓成蛇形,拽下一小塊,再揉成圓形,用大拇指掏成碗的形狀,把薺菜餡放到“碗”里,再把“碗”口合起來,變成“小蝌蚪”。爸爸燒元宵。
我吃的全是我包的。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4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元宵節要吃湯圓,放煙花。
媽媽煮好湯圓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里,媽媽大叫;“小心點,別燙著。”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元宵節可少不了觀花燈。吃完元宵,我和爸爸來到陽頭廣場。這里的花燈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還有在“游動”的魚兒。真是五花八門!都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兔子花燈。只要一按按紐。兔兒便會唱起歡樂的歌。我連忙拿起我的老虎燈加入鬧花燈的行列,之后我和爸爸去放煙花。
放煙花可有趣了。煙花的種類真多!有的還有的在放甩炮……人們正看得起勁,忽然,一個淘氣的小朋友扔甩炮,人們嚇得四處躲藏;我跟著爸爸放禮炮它噴著火焰天空沖去,“啪”的一聲爆炸了,放出五彩的鮮花。
元宵節真有趣!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5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這天,各家張燈結彩迎來了節日的氣氛。
在這天晚上,我聽到了煙花聲,炮竹聲,還有孩子的嬉戲聲,湊成一曲歡樂的歌。我跑出去,看到了煙花將夜空打扮的絢麗多彩。忽然,調皮的小雪花也趕來湊熱鬧,我想他也是來鬧元宵的吧!
元宵節真熱鬧呀!我希望下一個元宵節快快來到!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6
今天一早,媽媽就給我煮湯圓吃,還告訴我今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我昨天看到校門口貼了一張海報說今天下午晨沐廣場有猜燈謎呢!
吃完中飯,我和媽媽。姨媽還有姐姐一起去晨沐廣場,遠遠地就看見廣場上掛滿了紅燈籠,那里的人真多啊!真是人上人海,有大人小孩還有老人,他們手里拿著紙和筆,在那里記著謎語的號碼。燈謎分了好幾個區,一種顏色是一組。有打一字的、打一體育項目、打一生物名稱——我們猜了字謎還有體育項目,就看到好多人都去排隊換兌獎劵,我們也趕緊去排隊,可是猜謎的人太多了,還沒排到,謎底就出來了,我們只好放棄了,太遺憾了。后來我們就去玩孔明鎖,還得到了獎品,是一副七巧板。
今天玩得真開心!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元宵節。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7
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媽媽教我煮湯圓。
水開了,我小心翼翼的把湯圓一只一只放到鍋里,過了幾分鐘,湯圓一個一個的浮了起來,像一只只白色的乒乓球,隱隱約約能看到里面的餡。湯圓熟了,我把它們盛到每只碗里,我和妹妹顧不得燙,爭先恐后的吃了起來。每一個湯圓里都有著濃濃的芝麻餡兒,芝麻餡兒是用芝麻和糖制作的,吃到嘴里非常香,我最喜歡的吃的就是黑芝麻餡的。
每當去超市買東西,我和妹妹都會去冷鮮區選上幾袋湯圓,因為湯圓不但好吃,還代表了團圓。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8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晚上很熱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晚上鬧元宵。
老人會講起元宵節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時期,獵人不小心把天鵝射傷了,玉帝很憤怒,決心要把人和牲畜全燒死,一位仙人冒死來到百姓中報信,讓人們在五月十五家家點燃火把,亮起燈籠,然 后飛回天宮,玉帝聽了不相信,又看了一看,人間果然一片通紅,火光沖天,就不在追究了,人們為了慶賀這個日子,每到這一天,就張燈結彩,度過一個熱鬧歡慶的夜晚,這就是元宵節神話傳說的由 來。
不一會兒,屋里就充滿了湯圓那誘人的香味,熟了熟了,媽媽給孩子一個一碗湯圓,這碗熱所騰騰的湯圓,比任何東西都要好吃,因為臺灣民謠說:“吃了湯圓,好團圓。”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9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它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正月十五夜晚。正月十五稱上元,也叫元宵,故稱元宵節。它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完了元宵節也就代表過完了年。
元宵節這一天要吃年糕,包餃子、煮湯圓、猜燈謎、擊太平鼓。元宵節又名燈節,在我們南京有上元晚上張燈之說,張燈三夜,也就是從正月十五張燈,到正月十八落燈。家家戶戶都扎一些各式各樣的花燈,制燈技藝十分精巧,有珠燈、料絲燈、紗燈、走馬燈;燈上還繪有古今人物肖像、故事,結構款式新穎多樣。
我們南京的元宵節是最熱鬧的。一大早,四面八方的鞭炮聲就不絕于耳,猶為熱鬧的是南京的夫子廟,入夜,萬燈齊明,各式各樣,加上秦淮河兩岸的燈光點綴,和夫子廟的一些古牌樓射燈的燈光輝映,把整個夫子廟景區光照如晝,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繁華似錦的景象。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10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這喜氣洋洋,燈火通明的狂歡節里,人們都要放鞭,迎龍燈,好好慶祝一番。
夜幕降臨了,人們開始在大街小巷里迎龍燈。龍燈有長有短,都裝扮得十分漂亮,照亮整個夜空,它們在小城街道上穿梭,爆竹聲響徹大江南北,代表人們在新的一年里有美好的愿望,煙火如火箭一般飛 上天空,在空中形成各式各樣的圖案,有的如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像滿天星,閃閃爍爍。
最搶眼的是孔明燈了,它們在夜空中隨處可見,每盞燈代表著希望與理想,帶著人們的祝福與祈福,在天空中搖曳,它們飛過千山萬水,把五谷豐登的期盼帶給遠方的人們。
元宵節的月亮也格外明亮,晚會的節目也非常精彩,今年的元宵節也熱鬧非凡,在明年的元宵節上我自己也要放一個也明燈,給孔明再創輝煌。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11
元宵節到了,到處都熱鬧極了,許多爆竹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晚上吃過湯圓之后,我們就去城里看燈籠。
很快地我們到了城里,就在聯華超市的廣場上,一串串五顏六色的燈籠映入我的眼簾。你瞧!那邊的西瓜燈多像一個綠油油的西瓜發出一閃一閃的燈光,讓人忍不住想切開來吃。還有這邊的兔子燈也在微風的吹動下蹦來蹦去。許許多多的燈上都貼著燈謎,人們都爭先恐后地向前擠,那才中謎底并得獎的人樂得哈哈大笑,那些沒得獎的則很不服氣。
忽然傳來了一陣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只見街頭上有一條“東方巨龍”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盤旋著,而前面一個叔叔拿著一個大紅球左右上下擺動著,那條龍也跟著追逐。許多男女老少圍觀者,笑啊、跳啊,熱鬧極了。
這個元宵節真熱鬧!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12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也是元宵節。古時候亦稱“元夕節”“上元節”。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都會以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來寄托對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天氣比較寒冷,但寒冷卻擋不住人們的熱情,走到了大統華這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到了燈區,大街上五光十色的燈繁多出奇,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令人大飽眼福。有“動物燈”“荷花燈”“仙子燈”等,簡直叫人目不暇接。
這時,天空巨大聲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滿天的星星,有的像六月的雪,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不知不覺夜深了,賞花燈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幸福、開心的神情離開了。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13
元宵節,這是一個好日子!一個熱鬧的日子!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一個令人陶醉的日子!一個令人歡樂的日子!讓我們一起來談論談論吧!
先來說說元宵節的習俗吧!有哪些呢?有吃元宵、送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耍龍燈……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戲呢。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猜燈謎了!知道為什么嗎?因為猜燈謎不僅有趣,還可以培養語言能力呢?你們呢?喜歡哪一個呢?
那么,元宵節有哪些詩句呢?歐陽修的元夕、崔液的上元夜、李商隱的詩曰、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還有李白的……有空一起去欣賞欣賞一下這么多古人寫下的這些好詩好詞吧!
怎么樣?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喜歡這個熱鬧的元宵節呀?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14
什么?元宵佳節去“打虎”?老虎是珍稀動物,不能打!呵,不是打老虎,是猜燈謎。那么,老虎和燈謎有什么關系呀?別急,別急,聽我慢慢跟你講……
猜燈謎是傳統元宵佳節的一個傳統助興節目,因為要開動腦筋,使出打虎的勁才行,所以。稱作“打文虎”
第一輪比賽開始了,這一組四道謎,都是猜一地名。誰先舉手,誰就可搶答,開始了,第一道題是“一年四季是春天”吳亮先高高地起手,大聲地說:“老師,老師,我知道”吳亮說“是昆明!”可老師一句“不是”打破了吳亮的美夢,老師又提示:“是北方的城市”第二組的陳芊果斷地舉起了手,說“是長春”這道題竟然被三年級的陳芊答對了呀!
后來,老師又出了一題,是“兩個胖子”同學們議論了一番,說:“是合肥”答對了,最后,老師評了一下,最高分的是第一組。
競賽完了之后,雖然我們組沒得到冠軍,但是讓我們知道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好玩的謎語。
一年級描寫元宵節作文篇15
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并趨并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于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記載,古代的高蹺皆屬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后再用繩索縛于腿部。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
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喚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采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