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與水稻的故事介紹
袁隆平的先進事跡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那么你知道哪些袁隆平與水稻的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袁隆平與水稻的故事介紹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袁隆平與水稻的故事介紹【篇1】
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卻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外界對袁隆平爺爺最動人的一句評價是:“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粒種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萬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鏡,右手拿鑷子,彎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終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爺爺發現一株稻株結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的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在袁隆平爺爺的努力堅持下,他帶領科研團隊不斷研發,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水稻畝產從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隆平爺爺帶領著他的團隊一次次刷新著世界紀錄。這樣的輝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我們可以坐在稻穗下乘涼。我想他的這個夢,已經快要實現了。回憶曾經缺糧的苦,他一字一句嚴肅地說:“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為,不正是一個國家的拯救者嗎?
袁隆平爺爺的另一個夢想:是讓全天下都能吃飽飯。他在湖南開辦雜交水稻培訓國際班,來自80多個發展中國家14000多個學生跟他學習最先進的育苗技術,親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稱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隆平爺爺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長不出莊稼的馬達加斯加開荒,去仙人掌都種不出的迪拜種水稻,不僅是我,許多的外國專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隆平爺爺的事跡時時刻刻鼓舞著我:他造福世界的技術,攻堅克難的勇氣,樂觀豁達的心態,低調謙遜的美德,沒有一項不令我佩服,而最讓我欽佩的,卻是他那專注、堅持、畢生逐夢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歲的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巨星會隕落,光芒永不滅!袁隆平爺爺一定變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脈脈地凝望著大地的五谷豐登吧。記得您曾說:人生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而我想對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說:我會好好吃飯,也會努力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與水稻的故事介紹【篇2】
每當看見碗里的米飯,我總是會想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用自己的汗水讓全國人民都可以吃飽飯,是一個大英雄。可惜,我們卻都收到了這樣一則新聞:袁隆平爺爺去世了,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從小時候去園藝園看葡萄就對稻田好奇,總是問這問那的,雖然因此遭老師的“討厭”,但是就靠自己的好奇心,成為了“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靠自己的發現和充足的農業知識,發明了一代又一代的雜交水稻,讓大家都吃的是好米。再回頭看上個世紀的大饑荒,餓死了許多的人,但我們多了一位英雄:袁隆平爺爺,我們以后再也不怕有這種事情發生。
袁隆平爺爺用自己的一生,換取了世世代代人們美好的生活,因為每片金色的稻田,都可以讓我們想到袁隆平爺爺的身影。他的這種精神深深打動了我,用自己的一生為人民做貢獻,說起來簡單,卻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即便袁隆平爺爺去世了,他也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炎黃子孫將會學習他的精神,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我還看過一本寫袁隆平爺爺的繪本,叫《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里面寫了袁隆平爺爺做過一個夢,夢里自己在很高很高的稻谷下乘涼,谷子上的米還有花生那么大,于是袁隆平爺爺勵志要完成自己的“禾下乘涼夢”。
他鉆研苦學,歷來艱辛工作于農務發展,終于,他看到了一個特別好的谷子,谷子上有200多個麥粒!他把這個谷子起名叫鶴立雞群。他靠這個谷子開始鉆研雜交水稻,取得了驚天動地的成績。
當我們看見碗里的米飯和美麗的稻田,千萬不能忘記,那位偉大的英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與水稻的故事介紹【篇3】
“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這是袁隆平爺爺說的話,但是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意思是: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誰也不知道會長成什么樣子,結出怎樣的果實,它充滿了希望和無限的未來。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無法預知未來,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不一定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但是總要去努力的成長,就像種子一樣喜歡接近陽光和雨露。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解決了我國億萬人的溫飽問題,是令我們尊敬和敬仰的科學家。作為一個每天與水稻打交道的人,我們都以為他會是那種挽著褲腿俯身在稻田里的人。
像許多生物課本上的照片那樣,可真實的袁隆平卻是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他英文流利,俄語也不差,小提琴、踢踏舞,都不在話下,這真不像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做的事,他的活力和他的精神令我們這些青少年都敬佩至極,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人,更是新中國的偉人。
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都實現了。可我呢,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給我定了個小目標,期中考試都考到90分以上,可以享有超市3分鐘自由購物。
可我根本沒有把它當回事,覺得肯定沒問題,也沒有去認真復習,最后期中考試,考得非常不理想,我應該向袁隆平爺爺學習,學習他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努力讓自己的夢想實現。
2021年5月22號13:07袁隆平爺爺因為多個器官衰竭在長沙逝世了。他的離去,全世界都在為他悲痛不已,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一個讓中國擺脫饑餓的人,一個時時刻刻掛念著中國溫飽問題的人,一個讓中國端穩飯碗的人,他的突然離世怎么會讓我們沒有感覺呢?現在,家家戶戶都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這些都離不開袁隆平爺爺必生的心血。沒有他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的今天。致敬袁隆平爺爺,愿你一路走好!
袁隆平與水稻的故事介紹【篇4】
“讓更多的人吃飽”袁隆平91歲離開。大師隕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家的脊梁”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杰出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三系”雜交秈稻,成功開發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幾十年來,他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為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世界60%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是顯著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學術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和挫折。無論什么情況,他的身體里總是流淌著祖國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還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敗、挫折。他一直埋頭苦干,不怕吃苦,闖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會失敗?”一直激勵著無數科學家參與游戲科學競賽;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也不要怕別人說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勵著青年學生勇闖創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后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袁隆平與水稻的故事介紹【篇5】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杰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并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斗,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舍。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干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復試驗,終于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于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項目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并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