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抗疫典型事跡材料
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你知道哪些教師抗疫典型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教師抗疫典型事跡材料參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抗疫典型事跡材料【篇1】
梅世敏,28歲,重慶路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師,2018年參加工作,2020年獲得“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凌晨接到學校的通知,家在南皮的梅老師用最快的速度洗漱,下樓,開上車就趕緊往學校趕!路上梅老師給她的媽媽打電話,囑咐他們戴好口罩,疫情嚴重了,注意個人防護。媽媽說:知道了,你慢點開車!母女兩人沒有說再多就心照不宣的掛掉了電話。
從南皮到滄州一路倒是沒覺得異常,梅老師當時還很慶幸,應該沒事,可當看到滄州收費站大批的交警和嚴格的管控,梅老師意識到了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了。一路上電話不停,消息不斷,最后領導派梅老師去天成明月洲西區名人社區,負責信息采集,和醫護人員并肩作戰,共同給居民做核酸!我們的梅老師也由三尺講臺上的師者化身為抗擊疫情的逆行者!
梅老師說,從南皮到滄州一路倒是沒覺得異常,當時還很慶幸,應該沒事,可當看到滄州收費站大批的交警和嚴格的管控,梅老師意識到了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了。一路上電話不停,消息不斷,最后領導派梅老師去天成明月洲西區名人社區,負責信息采集,和醫護人員并肩作戰,共同給居民做核酸!我們的梅老師也由三尺講臺上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化身為抗戰疫情的大白!
從不熟悉到熟悉,雖然很累但也很感動,第一天到了下午4:00梅老師才吃上第一頓飯!同行的醫護人員很暖心的說:孩子坐這邊,別迎著風吃不然會肚子疼!掃碼的時候也有小朋友對梅老師說:“阿姨,辛苦了?!彪m然是第一次見,第一次相處,但都彼此關心著,共同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著!
回不去家的梅老師每天堅守在一線,開始幾天都是住在學校里,晚上等通知了第二天安排才入睡,凌晨4:00多起,5:00到社區。在這期間梅老師收到好多同事和領導的關心與照顧,有的同事隔著柵欄遞給梅老師換洗的衣服和生活用品。校領導說:“小梅,辛苦了。學校就是你家,不會做飯沒事,我們給你做,不會餓著的?!辈贿^,在學校住宿終究不是很方便,后來一個同在一線抗疫的同事聽說了梅老師的情況后,主動邀請梅老師去自己家居住,此后兩位老師一起奔波于兩點一線的抗疫之路上。
疫情無情,人間有情。這些天以來梅老師感受最多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助。我們共同期待脫掉大白,期待重回我們的三尺講臺,更期待校園重回往日的書聲瑯瑯和歡聲笑語。
教師抗疫典型事跡材料【篇2】
2022年春開學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包頭的大地上驟然打響,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無煙戰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校疫情防控工作自啟動以來,學校組織黨員干部、志愿服務者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逆向而行,示范帶動,活躍在抗疫前線,引導學生、家長正確看待疫情,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做出了積極貢獻。黨員宋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員。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是所有共產黨員在入黨時,面對黨旗許下的莊嚴誓詞,更是宋廣清同志一直以來內心堅守的信念。宋廣清同志積極向前,請戰上崗,哪里群眾最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宋廣清老師作為一名黨員,在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參與到全員核酸檢測的工作中??墒钦l又能知道,宋老師的愛人也是防疫工作的志愿者,年邁的父母還無人照顧,上高中的孩子每天上網課還得自己準備三餐。我問她:“您能放心的下家里嗎?”宋老師笑了笑說:“雖然放心不下,但是關鍵時刻我必須沖上來,我是一名黨員,得起好帶頭作用”。
宋老師在這次的全員核酸檢測中承擔了登記員的工作。凌晨四點的月光與路燈交映的光影灑在漆黑的路面,從培訓籌備、檢測到入戶,每一項工作都認真負責。那一天宋老師僵硬的手指倔強地在冬日寒風中恪盡職守了15個鐘頭,仔細核對數據,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沒有休息,保證了登記信息數據的準確??烧l又知道,宋老師剛崴了腳,行動起來都不是很方便,每每看到她一瘸一拐的戰斗在一線時,我心里總是隱隱心疼。入戶時,工作人員都已十分勞累,宋廣清老師強忍著自己的疲憊,為大家加油鼓勁,用自己的.樂觀幽默影響著身邊人。大夫告訴她,再這樣下去,半個月能養好的病再過三個月都好不了了??墒?,我依然能看到她騎著電動車從寒風中“呼嘯而來”,沒有一絲懈怠。老黨員教師宋廣清一瘸一拐的身影在這次的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我們敬佩。
2月份的天氣,寒意襲人,每個點位的檢測工作仍如火如荼地進行,她們身穿防護服,搭帳篷、搬物資、布置場地、組織引導居民、維持秩序、錄入信息、清潔消殺……不論在哪個崗位,環小的教師志愿者都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對于我們年輕人,宋老師也是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提醒:“手套戴好,戴兩層”“你的防護服破了,太危險了,趕緊換”“醫療垃圾不能隨便扔”“脫防護服小心點,邊脫邊卷,污染面向里”……整個工作過程中,宋老師十分細心,就像一個愛操心的大家長,耳邊總能響起她的話語,讓我們在寒冷的天氣中感受到太陽一般的溫暖......
她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初心和使命。春天總會來的,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等待戰“疫”成功。
教師抗疫典型事跡材料【篇3】
我是__路小學的一名體育教師,是黨員也是一名中層干部。自疫情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保證起好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我是負責正北社區的全員核酸檢測任務中入口測溫和檢查健康碼這項工作。其實這項工作很簡單,就是給每一位測溫的人測量體溫和查看居民的健康碼。我們負責的礦機小區老人比較多,出示健康碼有一些困難,需要耐心的為他們找到健康碼,有的沒有使用過健康碼的還需要填入所有的信息才能打開健康碼。由于我們都是穿著防護服,帶著醫用手套,所以手機觸控有一些困難,即使這樣大家都沒有怨言,為老人們耐心地服務,等到所有檢測都結束了,大家的手早已凍得沒有了知覺。
__月__日晚我接到第二天全員核酸檢測的通知,要求第二天早晨5:30準時到崗。晚上12點多妻子突然也接到昆區的核酸檢測通知,要求第二天6點準時到社區參加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孩子還小不能把她一個人留在家里,無奈之下大半夜撥通母親的電話,和母親商量好凌晨四點把她從青山接到東河來幫看孩子。這一夜幾乎沒有睡覺,凌晨4:30把母親接過來后,由于一天的核酸檢測任務繁重不吃飯是不行的,趕緊從冰箱找出速凍餃子煮了一些,我和妻子匆匆忙忙吃完各自奔赴工作點位,開始一天的忙碌。由于要幫老人們找出健康碼,一早晨手幾乎都是凍著的,這時有幾位好心的`居民送來一些熱水瓶才得以緩解。從早晨5:30一直到下午2點,大家沒吃、沒喝、也沒有人去廁所,克服了所有的困難,順利地完成了東河區兩輪全員核酸檢測任務。
疫情當前我們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發揮好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怕困難,沖鋒在前,為抗擊疫情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師抗疫典型事跡材料【篇4】
郗娜,33歲,重慶路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2012年參加工作,是一名有著11年黨齡的黨員教師,2021年獲得滄州市運河區“師德師風”先進個人。
在支援疫情防控中,郗娜老師視疫情如命令,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以實際行動體現了一名黨員教師的責任和擔當。2022年3月9日凌晨四點,接到組織的通知后,立刻到達學校聽從安排。當得知疫情局勢要求學校配合社區做好核酸任務時,丈夫告訴她:“這是共產黨員應該帶頭的時候,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兩個孩子很支持你,她們有你這樣的媽媽很自豪”。在“小家”和”大家”的取舍中,郗娜老師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是啊,疫情當前,總要有人選擇逆向而行,總要有人挺身而出。
在黎明前的黑夜里,在乍暖還寒的春風中,郗娜和一起并肩的“戰友們”雙目炯炯、信心滿滿、步履篤定。粘貼試管標簽、采集居民身份信息、維持現場秩序。這幾天的北方大幅降溫,室外溫度接近零度,手凍紅了,就搓一搓,腳凍麻了,就跺一跺。
這些困難都算不了什么,最難的是掛念著家里的兩個孩子。一天,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來做核酸,他自己主動摘下口罩,張開嘴巴,大夫把棉棒伸到他的嘴里他也絲毫不抵觸。他對郗老師問道:“阿姨,我是不是男子漢?”郗老師回答說,“你太棒了,當然是男子漢啦”一轉身,她的眼框就紅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有沒有這么乖,剛過完兩歲生日的他從來沒離開過媽媽這么久,夜里有沒有想媽媽呢……相信經過這次疫情,他也一定能成為一個小男子漢。長長的隊伍在等待核酸檢測,來不及兒女情長,她趕緊調整好情緒,迅速回到工作當中。從三尺講臺到抗疫一線,她對防疫工作全心投入,對抗疫勝利充滿信心,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教師的大愛。
有一天核酸檢測剛開始,她接到了母親的視頻電話,視頻中她笑著跟母親介紹自己的工作,電話那頭卻半天才說話,“聽說有志愿者老師核酸陽性了,你千萬注意啊!以前看別人穿這身衣服還不覺得怎樣,自己的閨女穿上了這心里真不是滋味,媽就你這么一個閨女,你可得照顧好自己……”說著,就抹起了眼淚。父親接過手機“閨女,跟領導說說,爸爸替你去行不行啊,爸爸抵抗力更強,比你身體好!”聽到爸媽這么說,她的鼻子酸酸的,父母都是快六十的人了,還要為自己懸著個心。但工作總要有人去做,身為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爸媽,哪有你們想象的那么嚴重,我們防護措施做的很好,放心吧!等我平安歸來!”“好,你舍小家,護衛大家,我們不怨你,但一定做好防護啊……”“好的,好的…”嘟嘟聲還未停止,便把手機放進了兜里,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這個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對未知兇險,每個人都會心懷恐懼,但出于責任和擔當,有些人選擇了無畏逆行,這就是共產黨員。
面對居家隔離狀態的學生們,郗娜老師結合孩子們在家的實際情況,每天通過微信群組織孩子們進行語文的相關學習,讀書、寫字、畫畫,除了配合做核酸檢測,孩子們在家學習的也不亦樂乎。郗娜老師結束了防疫檢測工作后,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孩子們一一點評,督促孩子們及時改正錯誤。目前,她們班的孩子每天積極配合老師完成學習任務,郗娜老師寓教于樂,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她胸前的黨徽上,郗娜老師笑著說:“作為黨員教師,要用使命和擔當,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在疫情嚴峻的時刻,應該由我們年輕人沖鋒陷陣,戰斗在最前沿?!?/p>
這些一線人員的無私奉獻,正應了基辛格的那句“中國正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他們將自己放下,為我們撐起團圓與燈火通明。疫情無情,人間有情。他們以自己的身軀為小家大家筑起守衛的城堡,為我們撐起一片生命的屏障。我們亦為你們在各方祈禱佑護,佑你們健康無恙的歸家,佑滄州重歸鳥語花香,佑中國走出黑暗,重迎光明。
教師抗疫典型事跡材料【篇5】
孫亞杰,出生于1990年,中共黨員,中小學二級教師,重慶路小學二年級組數學教師。
三月的滄州,春寒料峭,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疫情防控任務艱巨而緊迫,面對這種情況,重慶路小學3月9日凌晨開始組織志愿者隊伍支援社區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孫亞杰老師聞令而動、堅定前行,帶領本校十余名教師,協助名著社區工作者開展核酸檢測任務,成為寒風里一支最溫暖的“紅燭”隊伍。
那一天,令她終身難忘,工作七年來,那是上班最早的一天,睡夢中被電話叫醒,放下幾個月大的孩子,第一時間奔赴崗位。她帶領著“紅燭”隊伍在名著社區掃碼登記信息。臨危受命,人員不足,業務生疏,物資不全,重重困難阻礙著防疫工作的進行,就這樣她一邊解決問題一邊有序開展工作。那一天,也是她工作時間最長的一次,所有人爭分奪秒,從黎明一直到黃昏。因為心疼辛勞了一天的同事們,她獨自完成了最后的收尾工作。匆忙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八點,孩子正哭鬧不止。那一刻,她心疼極了??伤雷约翰恢皇且粋€媽媽,更是一名黨員!那是黨組織賦予她神圣而又偉大的使命,疫情當前,她又怎能忘了初心?
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媽媽擔心的打來電話:“咱跟領導說說,家里倆孩子,老二才幾個月,還得喂奶,讓領導關照關照,咱別去了。”家庭群里一遍遍的提醒她:“名著是疫情重災區,太危險了,千萬要做好防護,家里還有孩子”,熱心鄰居也跟她說:“還去一線啊?快歇歇,看你老公天天弄著個那么小的孩子做核酸,可太不容易了!”孩子是媽媽的軟肋,這些話讓本來擔憂的她更加揪心,萬一不幸被感染,會把風險帶給孩子,對于一個幾月齡不會說話不會表達的小嬰兒來說,恐怕是無法承受的。想到這,她時常在防護面罩下偷偷摸兩把眼淚,而后又迅速擦干,鉚足勁頭,繼續工作。非常時期,誰不是迎難而上,顧全大局。她顧不上多想,她知道作為黨員,更應該以身作則。就這樣,每天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晚上到家繼續和社區書記、學校領導交接匯報工作,休息的時間被壓縮到了三個小時,這一干就是十幾天。
疲憊、困倦、對病毒的恐懼籠罩著她,惡劣多變的天氣更是給在室外工作的抗疫人帶來了嚴峻考驗。薄薄的塑膠手套、冷冷的消毒液、刺骨的寒風,讓她的手被凍得通紅。數日的高強度工作,讓本身就有腱鞘炎的她,病情加重。長時間的低溫室外環境,讓她全天渾身冰涼,腰背酸痛,十分難受。但是當她看到社區工作者,不眠不休,甚至暈倒在地還在咬牙堅持時,看到物業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凝心聚力投身服務時,看到越來越多的志愿者不顧安危加入一線時,她被深深的感動著,她覺得她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當然,她也收獲著屬于自己的小幸福。工作再危險再辛苦,“紅燭”隊伍里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人掉隊。在她的感染下,同行的代老師在抗疫一線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希望把防疫工作當作考驗自己的“試金石”。老公也跟她說:“鄰居們知道你在一線,看我自己帶著小孩子做核酸,都不讓我排隊?!贝丝蹋男呐?,她知道她的付出值得!
莫道浮云能蔽日,嚴冬過后綻春芳?!奔t燭有光,它能照亮陰霾;紅燭有熱,它能溫暖心房;紅燭有淚,它能帶來幸福的希望。在新冠疫情肆虐滄州大地的時候,她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盡職盡責,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共同堅守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作為一名黨員的擔當。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她堅信“紅燭”的.努力付出會像涓涓細流匯成波瀾壯闊的江河,勇敢堅毅的滄州人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