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抗疫英模先進事跡
一場新冠疫情,讓人們更加的團結,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瞬間,才能明白感動的真諦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全國抗疫英模先進事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全國抗疫英模先進事跡5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國抗疫英模先進事跡精選篇1
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的防控第一線因過度勞累而猝死,我們不能不為他惋惜與心痛。他叫宋英杰,是湖南省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他出生于1992年,他正值青春年華,是人生的黃金期。他因公殉職,死的偉大。因為,他是為人民利益犧牲,我們應當向他致哀。
據中國青年網2020年2月4日報道,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杰,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因多日連續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宋英杰從大年初一起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團隊堅持值班,并獨自負責衛生院倉庫醫療物資分發,連續十天九夜奮斗在防控一線。“我年輕,我扛得住,這些事情讓我來”,成了他的口頭禪。3日零點值班結束交接完班后回到宿舍,因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
全國人民應當永世不忘宋英杰這個名字。因為,他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攻堅戰中沒有貪生怕死;因為,他堅守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第一線,沒有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那么嬌貴,而是舍生忘死,毫不猶豫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因為,正是由于他忘我兢兢業業的工作,才能讓更多百姓安全度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感染期。為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宋英杰死得其所,說明他已經把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種子根植于人民的土地上,說明這顆種子已經在人民中間生根發芽和開花結果。而且,正是由于碩果累累,讓他更加感到責任重大,為人民服務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一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第一線舍生忘死的人,他才能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才能用自己的生命托起百姓心中的太陽,他才能在黨和人民之間架起一座心心相印的橋梁,他才能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所以,當他挑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這個千斤重擔的時候,他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 ,時間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
雖然宋英杰僅僅是一個副組長,是個芝麻官。但是,他卻覺得這個副組長的責任比千斤重擔都重要。只有毫不猶豫和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的歷史重任,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教育培養,才能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托,才能不給自己和90后的這個群體丟臉;只有在關鍵時期經得起黨和人民的考驗,才能無愧于醫務工作者這一崇高職業;只有把不忘初心和牢記使命轉化為實際行動,才能產生為人民服務的動力。
宋英杰匆匆走了,我們必須向他默哀,為他送行;宋英杰匆匆走了,當地黨和政府要關心和照顧好他的父母和其他親人,宋英杰匆匆走了,我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敢于擔當和顧全大局的精神,不能讓這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民英雄在天堂留下。
全國抗疫英模先進事跡精選篇2
1.黃文君:豈因禍福避趨之
疫情發生后,湖北孝感醫生黃文軍寫下請戰書:“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申請去隔離病房,共赴國難,聽從組織安排!”之后,他一直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后不幸感染,英勇殉職!
2.肖俊:堅守一線不后退
今年50歲的肖俊,大學一畢業,便到武漢醫院工作,至今已有29年。疫情發生后,肖俊一直堅守抗疫一線。一月底,還值了個24小時連班,白天工作一天,晚上還值夜班。后不幸感染,經搶救無效去世。
3.張軍浩:連續奮戰不松懈
張軍浩,57歲,黃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生,疫情發生后,曾連續十六天奮戰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一線,因過度勞累,2020年2月9日突發心梗去世。
4.朱崢嶸:藏起住院通知書,堅守崗位
年前,江蘇啟東醫生朱崢嶸已經被查出大動脈炎,需要住院治療。新冠疫情發生后,朱崢嶸藏起了住院通知書,堅守一線,連續工作。從除夕開始,整整二十多天,他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直到最后倒下,年僅48歲。
5.柳帆:抗議一線的社區英雄
2016年,柳帆達到55歲退休年齡后,被武昌醫院門診注射室返聘。后來,醫院門診注射室取消,柳帆因此被派到該院下屬的梨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任注射室護士。本次抗疫中,因在一線工作而不幸被感染,于2月14日去世。
后記:
為抗疫而犧牲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代表。面對疫情,他們選擇了逆向而行,選擇了堅守和擔當。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抗疫的堅實防線,保護了身處后方的我們。讓我們向這些英雄致敬,也永遠記住英雄們的光輝事跡,以及他們的閃亮名字!
全國抗疫英模先進事跡精選篇3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疫情當前,一群群的醫務人員遞上一張張“請戰書”,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奔赴武漢,奔赴疫情的戰場上。廣大黨員干部、警務人員、志愿者們也共同沖在了疫情的第一線上,也正因為有了無數“逆行者”,萬家燈火才得以守護、每份團圓才更加幸福!
世上哪有什么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這些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的凡人罷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有這樣一群和死神賽跑的人,他們不顧團圓,拋妻別母,棄子離家,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到疫情的第一線上。剪去了心愛的長發,立下了“疫情不除,頭發不留”的誓言,24小時都堅守在崗位上,從未離開。口罩磨破了臉頰,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背,為了節省一身防護服,他們穿上了紙尿褲,盡量少吃少喝,一堆人擠在隔離房的地板上睡覺。而這些都是為了守護我們,守護每一個患者。對于他們而言,搶救成功的每一位患者,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禮物。
基辛格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八十四歲高齡懸壺濟世的鐘南山,義無反顧地趕赴武漢防疫最前線。與死神賽跑的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和希望。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工作中卻不幸被新冠狀病毒感染去世。七十三歲高齡巾幗英雄李蘭娟,帶領她的科技團隊緊急馳援武漢。最美騎行者甘如意,獨自騎自行車輾轉300多公里返回工作崗位,十天建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者們,負重前行的每一位警務人員,國家有難每一位挺身而出的無名英雄。他們沒有生而勇敢,只是選擇無畏。說實話,我很幸運我是一名中國人,也很幸運有這么一群人守護著中國,守護著我們。
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多家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資供給,高齡拾荒大爺大媽們紛紛匿名捐款,無數無名英雄扔下口罩“落荒而逃”,瞞著家人沖在前線的志愿者們,奔跑在各個街道的外賣小哥和物流運輸人員,他們說“其實我們是很怕的,可是如果我們不出來那么就會讓更多人恐慌。”就是這些很普通的人,他們依舊愿意付出所有守護我們的家園。這世界上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不過是無數的人都在發一份光,然后螢火匯成星河。
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而在我們這個時代,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隱瞞家人奔赴戰場,為了一個個與他素未謀面的人,拼盡全力,甚至付出生命,他們都是最平凡的人,只是因為被需要,所以披上了英雄的盔甲,勇往直前守護我們的國家,而他們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美的英雄。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這是網絡上一位網友說的,作為中國人,我很慶幸,也很驕傲,因為中國人總是處處有善良,時時有溫暖。謝謝一路勇往直前守護我們的時代英雄,謝謝你們從未放棄我們每一個人,謝謝你們一直守護著我們的家園,你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待春暖花開,我們等著你們平安歸來!
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我見識到了華夏的脊梁,我堅信,多難興邦,烏云之后必見暖陽。愿四月人間,櫻花盛開,萬里江河無恙,你們平安而至。
全國抗疫英模先進事跡精選篇4
有這樣一位院長,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疫情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爭的白衣戰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
走進劉智明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墻上。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新冠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劉智明去市里開會接到任務,要接收499名新冠疫情病人,人數僅次于金銀潭醫院。而武昌醫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的轉運。
不眠不休的三天,劉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院是綜合性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床位、調配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智明協調。
而此時的劉智明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后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在ICU里,劉智明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沒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復微信,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說:“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并讓大家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并肩作戰。
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區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后,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而,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月14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離世。斯人已逝,在劉智明所帶領的武昌醫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疫情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癥患者治愈出院。
全國抗疫英模先進事跡精選篇5
鐘南山,男,現年83歲,中共黨員,中華醫學會會長,廣州醫學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擊SARS的戰斗中,鐘南山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原,并率領團隊總結出“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為抗擊SARS的領軍人物;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正確措施,維護了祖國的聲譽。他積極在本職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專家門診,為患者服務;他堅持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教導學生“學本領和學做人相統一”,以身作則弘揚“醫德就是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的價值觀。
鐘南山是我國呼吸疾病領域內的學術帶頭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2003年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場評審和答辯。鐘南山積極推動呼吸病學的國際學術交流,擴大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鑒于他的學識和貢獻,他成為世界慢性氣道疾病防治執行小組組員,2006年底又被聘為世界衛生組織急性重癥傳染病應急委員會顧問,參與國際急性傳染病咨詢工作。
鐘南山積極履行__委員職責,參政議政,積極獻言進策。近年來他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極為關注,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系統的解決思路,并在全國__期間提出議案,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的改進和發展。鐘南山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多次參加社區義診、健康講座等活動。
鐘南山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模范共產黨員、全國白求恩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997年當選黨的__代表,為全國__第八、九、十屆委員。
2020 年初,當84 歲的鐘南山再度披掛出征,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時,我們終于想起了那些把自己最青春風華的時間,奉獻給治病救人的醫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