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抗疫
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醫院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抗疫如何擬定?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醫院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抗疫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院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抗疫(篇1)
李星,女,1972年出生,1991年畢業于石家莊地區衛生學校,當年到行唐縣人民醫院工作,大專學歷,2000年成功競聘為醫院手術室護士長、2004年擔任內一科護士長、2008年至今任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2015年又兼結核科護士長。
一、沖鋒在前,不畏生死,守護全縣人民
“這里有危險,讓我上!”作為感染科的護士長,李星置個人生死于度外,帶頭沖向最危險的地方,首例涉武漢疑似患者由她收治,帶領著全科護士日夜堅守,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帶領的團隊共排查419名發熱病人,治愈并解除留觀29人,現仍留觀6人。1月22日晚,李星放棄了家人團聚的寶貴時光,帶領第一梯隊護士迅速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無畏被感染風險,積極護理疑似患者,直面生死考驗。用她的話說“有領導的支持,家人的理解,我有何懼”。她的女兒是預防醫學專業,特別理解自己的媽媽,主動承擔了照顧患有慢病爸爸的責任。憑借多年從醫經驗,她在為病人輸液、疏導、護理方面更嫻熟,尤其是在穿上防護服后,原本簡單的工作卻成為極大的挑戰,對于高難度的操作,她親力親為。哪里是最危險的地方,哪里是最困難的地方,哪里就有她沖鋒在前。眾所周知,核酸檢測時鼻咽拭子標本采集是感染風險最高的,而正確的標本采集是檢驗結果的最根本前提和保障,每次標本采集她都親臨現場監督。一個多月以來,她從未休息過,從未喊過一聲苦和累,她用自己的全部,來換得全縣人民的安全。
2020年1月29日15:00李星在隔離病房進行消毒工作。———您逆行的身影,親力親為的行動,讓我們看到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與千千萬萬中華兒女血脈相通,生死與共,它在大難中生根,在苦難中磨礪,在艱難中長成!
二、謀劃在前,科學分配,守護全科戰士
“大戰在即,糧草必先行!”醫護戰士的“糧草”是醫用防護物資,李星憑借多年應對傳染病的經驗以及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提前申請儲備應急物資,帶領全科高效解決了春節假期調配難問題,從容攻破了許多史無前例的挑戰。整整4天4夜,李星奔走于各個單位、部門之間,每一件儲備物資,如數家珍;每一條工作規范,千叮萬囑;每一次培訓考核,嚴之又嚴,是她的認真細致,讓大家從最初的恐慌、緊張轉變為從容,讓原本的混亂、無章轉變為有序,她成為了戰友們的“好大姐”。她嚴格要求,讓行為隔離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將區域劃分入腦入心,配備專職院感督導員,對所有進入科室的梯隊人員、醫務人員、救護車轉運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和清潔人員均開展嚴格培訓考核;她創新方式,遵循科學防護、合理適度原則,根據接觸感染風險的高低選擇和分配不同的防護用品,提高物資利用效率;她細致嚴謹,親自演示,逐人指導,配置穿衣鏡,張貼防護用品穿脫流程,有效避免感染風險;她關懷備至,為隔離區申請對講機,減少接觸,科學安排班次,強制輪休,安排營養餐和休所,開展談心交流,緩解醫務人員心理負擔;她不漏一處,完善了隔離病房終末處理流程,每天親自檢查,確保發熱門診消毒隔離制度與消毒隔離措施落實到位。她用暖心的守候保護了醫護人員的安全,用最周全的行動保障了工作環節的安全。
2020年3月6日10:15李星結束工作,脫下隔離服后,疲憊的身影,汗濕的衣背。———若問疫情有多么兇險,您的笑容就有多么感動,若問平凡有多么偉大,您的背影就有多么動人,您不再挺拔的脊梁彰顯著無懼生死、戰無不勝的中國精神!
三、疏導在前,關懷備至,守護隔離患者
“不要擔心,有我們在!”一句簡單的話卻有千斤重,因為她讓身心煎熬的患者獲得安寧,讓暴躁易怒的情緒獲得平靜,讓緊張痛苦的情緒獲得紓解,是她不吝嗇的微笑與關懷和不介意的擁抱與疏導,為患者帶來了帶來了無窮的力量。護士是與隔離患者接觸最多的人,李星成為了他們的家人,她不僅日常照顧得當,經常溝通交流,還加上了患者們的微信,和他們以朋友的身份相處,給他們帶來心靈的慰藉,因為依賴所以信任,因為信任所以有了與病魔抗爭的勇氣,保持良好心態是痊愈的關鍵。在隔離病區有這樣一位特殊的病人,一個15歲的小男孩,由于年齡小,又無陪護,李星和他互加了微信,有時間就和他視頻交流,孩子由原來的恐懼變成了不舍,在男孩解除隔離的那天,孩子母親為感激她提出要兒子認她做“干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李星用自己的專業和智慧扛起了一片天,她是這場戰役中最美的天使,用愛心和溫暖撐起患者的希望,是李星和像她這樣默默奮戰在一線的無數戰士們,讓我們相信,這場戰“疫”,我們必勝!
醫院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抗疫(篇2)
王__,中共黨員,本科學歷,__縣中醫院急診科醫生。2019年下半年他在__結了婚,因為是結婚后的第一個春節,他張羅了好多禮品,按老家的習俗,他要領著新娘子到親戚家走訪拜年,他老早就請準了假,盼望著放假這天的早點到來。突如其來的__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__月__日,醫院黨委決定讓其主持發熱門診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王__接到醫院通知后,毫不猶豫地肩負起了這份重任,表示“疫情不退、決不收兵!”
回家后,王__很快做通了愛人和老人的工作,妻子和父母的“給力”支持,打消了王__的所有顧慮,他日夜駐守在醫院,一直堅守在防控一線。王__還是醫院防控小組成員、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成員,他還要參與對單位職工進行全員防控培訓,參加現場演練,進行專家會診等工作。每天近十個小時一直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他從來不說受不了,王__每天都在認真地接待著每個前來就診的發熱患者,一系列工作總是做得規范有序。特殊時期下的繁重任務,回家吃頓飯對王__來說也成了“奢侈”,愛人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每天都堅持往醫院給他送飯菜。
__月__日凌晨,__縣中醫院黨委接到組派醫療隊赴__援助___救治的通知,王__得到這一消息后,第一個請纓要求到__抗戰一線去,院黨委同意他的請求并決定讓他肩負帶隊隊長,他沒顧上和妻子道別就到醫院報到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醫療隊隊長王__出征前回答同事的詢問,他說,“如果派一個人去,那個人就應該是我!”。
到達__后,王__帶領工作隊的其他同志,嚴格服從工作分配,認真遵守工作紀律,以一個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高質量完成當地指揮部交給的每項任務,認真踐行一個醫務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到達__的第五天,他積極推薦其他四位非黨同志在防控一線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__月__日,__省衛健委對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進行了全省通報表揚,號召全省衛健系統向他們學習。王__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彰顯了新時代的中醫人的醫者仁心和無疆大愛,彰顯了新時代、新青年的奉獻精神和家國情懷。
醫院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抗疫(篇3)
劉__,男,30歲,入黨積極分子。是__市人民醫院的一名普通護士。從2013年至今一直在急診科從事臨床工作。多年來,劉__把“每天、每人、每事;盡心、盡力、盡責”作為人生的追求,在周而復始的護理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獻,真正做到“把人病當己病,視病人如親人”,全心全意地為廣大患者服務著。
劉__從事護理事業已有六年余,他已經記不清護理過多少位患者,參與過多少次搶救。他深知: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工作也會以積極的回報回饋于你。
作為一名急診科、重癥醫學科護士,劉__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搞好病區管理,一絲不茍的做好護理及帶教工作。6年的護理工作使他不僅掌握了護理技術,還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6年的工作中,劉__堅持早上班,晚下班,24小時隨叫隨到,從未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影響到工作。2013年__特大臺風“天兔”,他接到領導電話,冒著狂風暴雨走路到科室參加積極的救助工作,在特大的呼嘯風聲中在救護車上穿梭于__大街小巷去參加救援,全身濕透了,擦干眼鏡,提著急救箱再去下一個地點,沒有半點退縮。最后在醫院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經過八個小時的救援,等臺風過后,最大程度的保證了__的人民安全,同時也被市政府評為2013年抗擊特大臺風“天兔”積極分子。
在工作中,劉__總是把患者看作自己的親屬,認真履行“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2015年有一次院前出診到貿易城七樓救治一名昏迷老年患者,去到時患者淺昏迷,呼之不應,休克血壓,但是家里只有一個老太太,老樓房擔架過不了,時間緊迫,劉__和醫生一起把老人從七樓背下來,送上救護車,拉到醫院后優先搶救,事后把老人送入內科住院。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劉__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把繁忙的工作譜寫成生活中彩色的篇章,得到了科室內部、院部的肯定,劉__在2014年__市第一屆演講比賽中榮獲第一名的成績;2014年評為__市優秀護士。2015年評為__市個人先進;2016年護理操作比賽小組賽第二名。2017年廣東省人民醫院進修;2018年評為汕尾市優秀護士。2019年評為醫院個人先進。
醫院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抗疫(篇4)
“疫情之下,沒有人是旁觀者,我早已做好準備!”當2月4日省人大發出《致全省各級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后,省人大代表、岑鞏縣注溪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劉澤香第一時間寫下請愿書,交到岑鞏縣疫情防控指揮部。
自1月20日銅仁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會議召開,正式拉開銅仁市疫病防控的工作序幕后,劉澤香就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一線,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守好群眾“生命健康防線”。
劉澤香家住岑鞏縣凱本鎮,但工作在注溪鎮中心衛生院,兩鎮之間往來驅車需要1個多小時。為更有效的工作,平時劉澤香住在衛生院,周末才能與家人團聚。
劉澤香在衛生院化驗室對排查出的48名患者進行化驗檢驗
面對突發的疫情,春節假期的到來,還來不及跟丈夫和兒子好好在家過個年,她就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我是一名醫務人員,現在注溪的群眾需要我,我得馬上回去。”1月20日劉澤香接到任務后,跟丈夫和兒子道別時說。
注溪鎮全鎮12個村2萬多人,正值春節大量外出人員返鄉過節特殊時期的嚴峻形勢,作為衛生院分管健康扶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婦幼計生工作的劉澤香果斷召開緊急會議,快速擬定應急分工方案,組建疫情防控應急小組。
“從1月20日至23日,我和同事加班加點上門走訪,用三天的時間基本完成全鎮2萬多人的排查。”農歷大年三十,這原本是全家老少團聚,歡慶春節的日子,為了讓注溪鎮群眾安心過春節,劉澤香做完當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后已經晚上7點多了。下班回到凱本鎮跟家人簡單地吃頓已經涼了的“團圓飯”,因路途較遠、車輛不便,當天晚上劉澤香在家休息時,心中還一直牽掛著工作。一夜未睡好的她,大年初一一早便匆匆趕回單位,這一回,就頂在疫情防控一線直到現在。
“___是個新鮮病種,防控指南和防護提示時時都在完善和更新。”為做好全鎮疫情防控工作,劉澤香按照上級標準要求,嚴格布置發熱門診、留觀室、隔離室、預檢分診室,并認真落實清點庫存應急物資、制定疫情防護知識宣傳資料和劃分醫院警戒區等重點工作。
面對疫情,她不敢有絲毫懈怠。按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不漏一項的要求,劉澤香加強與鎮政府信息互通,快速組織人員對武漢入黔人員進行排查,一旦排查發現“可疑對象”及時上報,確保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保障。
從初步排查出的92人到最終通過精準核實篩查鎖定41人作為重點管控對象。“預檢分診”設置好后,劉澤香還主動向院長請纓到關鍵崗位上,嚴格把好第一關口,對來往醫院的人群進行逐一詳細詢問、測量體溫,對拒不接受檢查的極個別人員進行耐心的勸解。通過預檢分診排查人員3100人次,發熱對象116人,無疑似或確診病例。
劉澤香對來往醫院的人逐一測量體溫
“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干部和群眾的共同參與配合,不然就會功虧一簣。”劉澤香這段時間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在疫情防控初期,很多老百姓抱有僥幸心理,沒有自覺加入疫情防控中來。對此,劉澤香和其他醫務人員一起,每天起早貪黑,戴著口罩進村入戶,上門為武漢及湖北入黔人員等重點對象量體溫、核查身體狀況。同時,還苦口婆心地為群眾宣傳疫情相關知識,并告知當前疫情的嚴重性。
截止目前,她上門為重點對象核查身體上百人次,發放疫情防護知識3800余份、張貼宣傳海報18幅,引導返鄉人員及密切接觸者有感冒癥狀的在衛生院進行篩查40人、送到指定隔離點進行醫學隔離的4人。同時,在預檢分診點值守的她,看到絕大部分前來就醫的人員沒有佩戴口罩,在醫院應急物資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她請示院長同意,免費為群眾發放口罩1000余個。
劉澤香給群眾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
“我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回家,想兒子只能通過視頻,但我依然會堅守崗位到疫情防控的最后。”劉澤香說,從自己進入醫護行業的那一刻起,她就隨時做好了“棄小家為大家”的準備,堅守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才是她作為醫護人員的使命與責任。
醫院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抗疫(篇5)
2020年的春節,一場無情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飛奔而來。為了早日戰勝病毒,確保患者安全,精神四科全體醫護人員和全院上下廣大的干部群眾,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共同奮戰。兩個多月的抗擊疫情“戰斗”,在我們身邊發生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事跡,他們默默的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的奉獻、堅持著,不求回報,不計報酬!
精神四科為封閉式急性女病區,接到上級通知后,董國平主任和李素華護士長指導全科人員以最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緊張的“戰斗”中,精密部署、嚴格把關,杜絕一切傳染源!為科室患者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體醫護人員也在第一時間紛紛請戰,按下了一個個珍貴的紅手印,爭著為國家為醫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董國平主任自疫情以來,每天早出晚歸,除了負責科室繁雜工作外,還分別擔任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應急處置專家組、危重癥搶救專家組、病區主任門診等重要工作,每天不分白晝穿梭于門診、各個病區,對發熱和危重患者的會診,隨叫隨到。緊張的工作安排,使他兩個多月沒有休息過一天,有時能好好陪家人吃上一頓熱乎飯都是奢侈。看著董主任憔悴的臉龐都勸他多休息,注意身體,但他卻說:“沒關系,在國家危難時刻,在醫院用人之際,我作為黨支部書記、第一病區主任、科室主任,一定要起到帶頭模范作用,雖然沒有去武漢一線抗疫的機會,但能在我們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也是在為國家為醫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辛苦一點不算什么!”
由于科室休產假、隔離工作人員多,人員非常緊張,封閉病房防疫工作難上加難。李素華護士長為了減輕護士工作壓力,每天早上顧不上吃早飯,六點多就到病房,幫忙給患者開飯、喂飯,嚴格按照醫院要求,實行隔離患者的病房安置,對發熱患者嚴格篩查上報、單間隔離,保障了病房患者安全。為了工作,她隨時都待在病房。疫情期間禁止家屬探視,為了增加長期住院患者的營養,李素華護士長經常把自己家里的水果帶到病房分發給患者,對待親人一樣照顧她們的飲食起居,讓患者在疫情期間感受到親人一般的愛和家的溫暖!
受疫情的影響,患者家屬不能來探視,大多患者在原發病的基礎上出現了焦慮、發脾氣現象,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都會有患者心情低落的問:“護士,怎么家人都不來看我了,是不是他們不要我了!”每當這個時候劉春曉都會耐心的拉著患者的手為她們解除心里的疑慮。為了能緩解患者在疫情期間住院的壓抑心情,劉春曉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帶領患者做健身操、跳舞鍛煉身體,豐富了患者的住院生活,穩定了她們的住院情緒。患者們都在歌聲和舞蹈中忘記了暫時的不快,體會到了家一般的感覺,患者的心也漸漸的平穩下來,安心的配合醫療、護理住院治療。
王森是精神四科一名剛參加工作不到兩年的年輕護士,在臨時觀察病房成立招募人員時,在很多人看來很危險的工作環境,這位帥氣的小伙得到消息后卻主動向護士長報名,要求代表科室前去奮戰。在觀察病區工作期間,他始終不忘自己肩上的責任,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聽從每位老師安排,任勞任怨,從沒說過一個“累”字。忙碌的日常工作和奉獻的快樂使他認識到自己在各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義無反顧的向上級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說:“加入中國共產黨,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我一定要加倍的努力工作,無愧于肩上的這份責任!”
在我們醫院,還有許多像精神四科這樣默默奉獻的醫護人員,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醫護人員的醫者仁心和醫德本色,他們不計個人安危,無私奉獻的精神,彰顯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全院干部職工在以付院長為首的帶領下,取得了零感染的戰績,我們精神四科也為全院的抗疫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我們相信,在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阻擊戰!共建我們美好醫院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