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青銅器有什么特點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春秋戰國的青銅器有什么特點?
春秋戰國的青銅器歷史簡介
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銅器以蟠螭紋的流行為標志,山西侯馬所出的陶范和舊著錄中的晉公?等器物上都有細密的平面蟠螭紋。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 青銅器紋飾發展成浮雕狀,繁復的鏤空花紋則達到了東周時期青銅器制作的頂峰。代表器物有河南新鄭銅器群,安徽壽縣蔡侯墓銅器群,山西渾源李峪村銅器群以及輝縣山彪鎮和琉璃閣,河南淅川、長治分水嶺,湖北隨縣擂鼓墩等地出土的銅器群等。到了戰國中晚期,許多銅器都變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代表器物有長沙、壽縣等地出土的楚器,陜縣后川出土的魏器等。
春秋戰國的青銅器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主要特點是:
①列國器物大量出現。
西周的有銘青銅器屬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數,諸侯國的為數甚少。到了春秋時期,王室、王臣的禮器幾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國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鑄造的器物。這和當時王室衰微而諸侯、大夫及家臣勢力不斷壯大的形勢相吻合。
②地域風格的形成。
大體上呈現以三晉為中心的中原、以秦國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國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北方、西南方、東南方等幾處少數民族區域也各有其獨特風格。
③各地區之間逐漸交流。
例如吳越地區流行的細線云雷紋在楚地也時有發現,而原先用于北方的帶鉤也傳播到了南方,從物質文化角度反映出東周時期走向統一的歷史趨勢。
④鑄造技術的長足進步。
器物制作方面主要體現在合范法鑄造的高度發達、失蠟法的應用、模印法制范、鑲嵌工藝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處理技術等。湖北大冶縣銅綠山的礦井遺址體現了東周時代青銅冶鑄業的巨大規模,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提高。
延伸閱讀
我國的青銅器最早是以紅銅或黃銅鍛打的,稍后,出現了青銅鑄造的銅鏡。夏代青銅器種類尚少,器型小而單薄,紋飾亦較為少見。商代的青銅器已很發達。到了東周至春秋時期,隨著王室衰微,諸侯崛起,青銅器的鑄造不再是王室的“專利”,各諸侯國競相鑄器,相繼出現鑄造、打制、鑄接、焊接、鎏金、嵌金銀等青銅器工藝。
每個時代的青銅器器形、銘文和紋飾特征不同。按年代可以分為夏代、商代早中期、殷墟時期、西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青銅器10大類。
青銅器制造成本高,留下來的少,是文物收藏品中的一個重要的門類,通常分為飪食器、水器、酒器、兵器、樂器、工具、雜器等七大門類。
飪食器中最主要的是鼎,商周時多用于烹煮魚肉、祭祀或宴饗盛放食品。鼎始鑄于夏代,鼎有方鼎、圓鼎、分檔鼎、扁足鼎、導形鼎等。迄今發現最大的青銅鼎,是陜西淳化出土的牛首獸面紋鼎,高122厘米,口徑83厘米,重達264公斤。鼎的生產應用一直沿至西漢,乃至魏晉。
青銅水器用于盥洗,大致可分為承水器盤、注水器和盛水器,以及碗、釜、盆、缶等。商周時期宴饗前后要行活盥之禮。西周宣王時期的虢季子白盤是以銘文而聞名的青銅盤,有110字,頗為罕見。
青銅酒器主要有飲酒器爵、角、觶、觚,盛酒器尊、卣、壺、方彝、壘、勺等,尤以爵名氣最大。爵有扁形、圓形、方形、釘形、傘形或蟠龍、蟠蛇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