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軍的歷史
德國海軍(德語:Deutsche Marine)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海軍部隊,德國聯邦國防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海軍作為聯邦國防軍的一部分,在北約聯盟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德國海軍的歷史。
歷史簡介
德國海軍的歷史可追溯至德意志統一前。最早作為獨立戰斗單位出現的是普魯士海軍,隨后成為北德意志邦聯海軍(Norddeutsche Bundesmarine)。1872年德國統一后,海軍改稱德意志帝國海軍(Kaiserliche Marine)。隨著工業的發展,帝國海軍的力量大大加強,一度發展為僅次于皇家海軍的世界上第二強大的海軍部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魏瑪共和國成立,海軍失去了絕大多數艦船,改稱國家海軍(Reichsmarine)。到了納粹德國時期,再度更名為戰爭海軍(Kriegsmarine)。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海軍潛艇部隊依靠“狼群戰術”,在廣袤的大西洋馳騁肆虐,給同盟國尤其是英國造成極大威脅。不過其水面艦艇部隊攝于大英皇家海軍的赫赫威名以及一戰期間的陰影,未有大的建樹。后期美英聯手“獵狼”,頻頻擊沉U艇,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茲已是江郎才盡,難有作為。“俾斯麥”戰列艦為英國所圍殲沉沒,更是重創了德國海軍的士氣。大戰臨近結束,德國海軍遭已一蹶不振,黔驢技窮。德國分裂后,東西德各自建立了海軍。1956年,西德加入北約組織,聯邦海軍隨之建立。1990年兩德統一后,聯邦海軍同東德的人民海軍合并,統一稱為德國海軍。
作戰行動
德國海軍長久以來一直是北約海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德國海軍也曾參加國際反恐行動,比如持久自由行動和積極奮進行動等。
目前,德國海軍已派出2艘護衛艦、4艘攻擊快艇和2艘輔助軍艦參加聯合國駐黎巴嫩過渡部隊,使其成為了德國海軍目前所參加的最大型的作戰行動。
組織機構
德國海軍由德國國防部下屬的德國海軍總參謀長指揮,指揮所位于波恩。主要的指揮部包括位于格呂克斯堡的艦隊指揮部和位于羅斯托克的海軍辦公室。所有的作戰部隊均由艦隊總司令指揮,而其它單位,如海軍學校、海軍基地和試驗設施等則由海軍辦公室控制。目前,約有19,000名官兵在德國海軍中服役,此外還有約6,000名海軍人員在聯邦國防軍的各個核心部門工作。
海軍辦公室
海軍辦公廳(Marineamt),羅斯托克
海軍發展局,不來梅哈芬
海軍學校
海軍學院(Marineschule Mürwik),弗倫斯堡-米爾維克
士官學院(Marineunter·ffiziersschule),普倫
工程學院(Marinetechnikschule),施特拉爾松
損管訓練中心(Ausbildungszentrum für Schiffssicherung),荷爾斯泰因新城
策劃執行學校(Marine·perati·nsschule), 不來梅哈芬
后勤支援設施
海軍基地指揮部(Marinestützpunktk·mmand·),威廉港
海軍基地指揮部(Marinestützpunktk·mmand·),埃肯弗德
海軍基地指揮部(Marinestützpunktk·mmand·),基爾
海軍基地指揮部(Marinestützpunktk·mmand·),瓦爾內明德
海軍測試系統指揮部(K·mmand· Truppenversuche der Marine),埃肯弗德
海軍指揮和控制系統指揮部(K·mmand· Marineführungssysteme),威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