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勛章鐵十字勛章
鐵十字勛章是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建立的德國軍事勛章,于1813年3月10日首次頒發。鐵十字勛章曾經在拿破侖戰爭、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多次德國參與的會戰中頒發。下面小編向大家介紹德國勛章鐵十字勛章。
鐵十字勛章相關歷史
鐵十字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總是不可避免的與納粹政權相聯系。事實上,阿道夫·希特勒只是在有1939字樣一面的鐵心中間加上了一個萬字標志。然而,這個以鐵和銀的曲線組成的簡單圖案卻在線條之間包含了勇敢的意義。最主要的事實是鐵十字誕生于納粹政權之前120年。
鐵十字勛章設立
鐵十字于1813年3月10日由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希·威廉三世設立,創立當初只是將鐵十字作為一種臨時性的勛章,以授予在對抗拿破侖的戰爭中立功的人員。當時的鐵十字一共有3級--2級,1級和大鐵十字,它們被授予各個不同的社會階層,而當時的普魯士又是社會階級觀念很重的。這種無社會階級區別的授予方式使得鐵十字區別于當時由皇室頒發的任何勛章。鐵十字被認為無論或士兵,只要對戰爭的結果有影響或者在自己的職責領域作出貢獻就可以被授予。這種在當時應該算稀奇的授予規定和標準使得鐵十字成為一種民主的勛章,即所有社會階級都可以獲得的一種勛章。
卡爾·弗雷德里希·辛克爾,一個31歲的的設計師接受了國王的委托設計這種作為普魯士鋼鐵時代的標志性勛章。國王要求他必須在設計中包含普魯士國王的王冠,他自己的皇家徽記,設立時間(1813)以及德國的神圣之樹---橡樹的葉子。辛克爾的設計靈感主要來源于參加第3次十字軍東征的條頓騎士。1813年3月21日遞交了他的設計,但是這不是最終的定稿。國王有權勢的小舅子--卡爾·馮·梅克倫堡·斯特里茨對設計進行了一些修改,而且得到了國王的認可。辛克爾設計的鐵十字從中心向外直伸四臂,但斯特里茨的修改卻把鐵十字的四臂變成了與眾不同的彎曲狀。這個修改造就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著名形象,在徽章學里用術語表示為Patte(十字)。
最終的設計在鐵心的外圍又加上了銀框(通常是800-900銀)。從紙面上來說,這兩種金屬搭配完全符合審美的標準,但是在開始生產的階段卻造成了一堆問題。即從一開始就無法將兩者焊接在一起,許多粗制的鐵十字在1813-1814年被生產出來了。隨后,生產方式和工藝得到了改進,鐵十字改為3片壓合式生產,即兩個相同的銀框將鐵心夾在中間通過鍛壓方式合在一起。從那一刻起到第2次世界大戰,鐵十字就一直保持了這種結構。
通常來說,1813年2級鐵十字鐵心的正面最初是無圖案的,在鐵心的背面,上臂頂部的圖案是普魯士國王的王冠,下面緊接著是“FW”字樣(FriedrichWilhelm)--威廉國王名字的縮寫。鐵心中間的圖案是一個張開的橡樹葉,而在鐵十字下臂底部則是設立的時間1813。2級鐵十字的長度和寬度在41--42mm之間,銀框上部有懸掛環與之相連,為的就是方便勛帶穿過。還有一種是普通鐵十字(1級和2級)3/4長寬的特殊版本,據考證是專門授予皇室成員的版本,一般稱為“Prinzens”
有功平民(如有影響的政治家)可以被授予非戰斗人員版本的鐵十字,這種版本的區別顯著存在于1813的2級鐵十字相應的勛帶上。戰斗人員的勛帶是由一個黑色寬豎條以及兩邊夾著的白色細豎條組成,而非戰斗人員的勛帶顏色構成則正好相反。這里要說明的是白色和黑色正是普魯士王國的標志顏色。勛帶被用來縫在束腰軍服從上數第2個紐扣處。在1838年這種流行的佩帶方式被威廉國王所認可。
1813年1級鐵十字是一種胸配勛章,所以是沒有勛帶的。鐵心被固定在一面封閉的銀制底框上,用一些別條固定在受勛者的左胸,鐵十字的長寬與2級相同。在19世紀40到50年代,別針被引入鐵十字使之更容易佩帶。
5名最高軍銜的指揮官,包括聲名顯赫的陸軍元帥格哈德.弗斯特.布呂謝爾.馮.沃爾斯塔特獲得了著名的大鐵十字.從外表上來看大鐵十字接近2級鐵十字,但是尺寸卻為56.5mm,綬帶長度為55mm.
在當時,一共有約16,938枚2級鐵十字被頒發,1級為638枚,大鐵十字5枚。每級勛章的授予都是建立在已有低一級勛章的基礎之上。1815年6月26日,威廉國王又為1813鐵十字家族增添了最后一名成員---星芒大鐵十字勛章,這個唯一的勛章被授予及時趕到滑鐵盧戰場,并協助惠靈頓公爵擊敗拿破侖的布呂謝爾元帥。這種版本的勛章最后出現在1945年柏林的Zeughaus,其后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1815年后,鐵十字的官方授予被停止了,直到普法戰爭才又恢復。在此之前,新的鐵十字章不斷生產和用于贈予。但是戰爭時期的版本沒有再出現。在1870-1871的普法戰爭中,威廉三世的兒子德國第1位皇帝威廉一世又重新設立了鐵十字勛章,也是三個級別,而且章體圖案變化也很小。對于2級鐵十字來說,只是將原來的正面圖案放到了背面,并保持原有細節。而過去無圖案的一面被設計成皇冠在上臂頂部,“W”(威廉一世的名字縮寫)在鐵心中間,而數字1870(普魯士及其盟友和法國開戰的年份)則在下臂出現。1870年的2級和1級鐵十字的尺寸變為42--43mm之間,而大鐵十字則變為60mm。1870年2級鐵十字的獲得者有47,244名,1級1,304名,以及9名大鐵十字獲得者(其中一些成為了貴族,還有一枚是皇帝榮譽獲得)。
重新設立
當一戰爆發時,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再次設立了鐵十字勛章,以喚起人們對歷史及他祖父光榮勝利的追思。但是一戰鐵十字也成了德意志帝國第1次失敗的象征,除了數量更多,一戰鐵十字只是將以前1870鐵十字的年份1870改做了1914--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在1914年到1918年間有約4,000,000人獲得2級鐵十字,約145,000人獲得1級鐵十字,而此時也出現了德國歷史上第2位也是最后一位(至今)星芒大鐵十字勛章的獲得者--保羅·馮·興登堡元帥。今天1戰鐵十字仍然可以在各國的軍品商店里被找到,而且價格不高,也許這可能是對收藏者最好的消息了,不過對于收藏1戰1級鐵十字的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噩夢了,因為一戰時期的1級鐵十字版本變化繁多,需要收藏者自身的功力才能鑒別真偽了。
二戰時期
1939年9月1日隨著德國坦克開進波蘭國境,阿道夫·希特勒重新設立了鐵十字勛章,并在原來的3級基礎上增加了騎士級鐵十字。1939的鐵十字比它的前者又擴大了約2mm,隨后阿道夫·希特勒又設立了一些過渡性的勛章,使普通士兵也可以獲得過去難以獲得的大鐵十字,即長寬為48mm的騎士鐵十字及以后的各個級別。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共有約5,000,000枚2級鐵十字和1914版1939勛記被頒發,約450,000枚1級鐵十字和1914版1939勛記被頒發。
61人獲得騎士鐵十字(1939年9月1日設立,7,318個德國人,43個外國人獲得),890人獲得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1940年6月3日設立,882個德國人,8個外國人獲得),160人獲得銀橡葉配劍騎士鐵十字勛章(1941年9月28日設立,159個德國人,1個外國人--山本五十六),27人獲得鉆石銀橡葉配劍騎士鐵十字勛章(全部為德國人),1人獲得鉆石金橡葉配劍騎士鐵十字勛章(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1人獲得大鐵十字(帝國元帥戈林)。
而星芒大鐵十字勛章沒有頒發,但是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外的一個城堡里,美國人發現了一枚原型?,F收藏于紐約西點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婦女獲得過如此得殊榮,如漢娜.萊契(HannaReitsch)(11/42,飛行員)和艾爾斯克羅斯曼(ElseGrosman)(11/45,紅十字會護士就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勛章。1956年北約重新建立聯邦德國國防軍用以抵御蘇聯的可能進攻。而德國政府也于1957年允許二戰的德國當依然健在的國防軍老兵們相見,依然會對佩帶鐵十字的戰友們投去尊敬的目光,因為這代表著過去他們年輕時的光榮,也代表著那個戰火紛飛的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