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異的歷史評價
馮異(?-公元34年),字公孫,東漢著名軍事家,是云臺二十八將第七位。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馮異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馮異的歷史評價
劉秀:之于國家。義則君臣。恩猶父子。
劉琨:昔曹沫三北,而收功于柯盟;馮異垂翅,而奮翼于澠池,皆能因敗為成,以功補過。
李世民:馮異崇讓,功披荊棘。田豫知止,情安鐘漏。前史稱其高致,昔賢以為美談。
張仲宣:漢有二十八將者,上應二十八宿也,或以文雅光國,鄧禹有決勝之奇;或以武能威人,吳漢有綏邊之略。功論樹下,馮異之績彌彰;冰結河中,王霸之誠尤著。
徐鈞:舊是起兵時主簿,今為大樹下。
若看勸帝施恩語,何獨區區戰伐勛。
陳元靚:炎靈中否,奸雄虎爭。大樹爰起,赤伏俄亨。河洛戡定,咸秦底寧。論功校德,莫之與京。
歸有光:光武承王莽之亂,奮跡南陽,恢復舊物,則有鄧禹、吳漢、賈復、寇恂、馬援、馮異、岑彭、來歙之徒宣其力。
李景星:馮異、岑彭、賈復三人,俱以戰功著。雖有專方面與不專方面之異,而其功之卓越則同。馮異前招李佚,漸收河南;后破赤眉,遂定關中。守栒邑而奪隗囂之氣,鎮北地而固中外之防。功業之盛,千載一時。
蔡東藩:至若馮異之遭人讒構,而光武不以為疑,且以河北故事相勸勉,然后進圖討蜀,與定密謀。大樹,原非彭寵龐萌可比。然非光武之推誠相與,亦安能感人肺腑乎?且光武不忘河北之難,異不忘巾車之恩,君臣一德,安不忘危,以此定國,有余裕矣。
白壽彝:馮異既有文才,也長于武略,不僅戰功卓著,在云臺諸將中名列前茅,而且治理郡政也是很有成績。其為人謙退不伐,居功不傲,可謂難能可貴。
馮異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建武三年,赤眉軍在回奚重挫馮軍。不久馮異在崤底的澠池大破赤眉。事后,光武帝劉秀下詔表揚馮異先敗后勝,并道:“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馮異故里
河南省寶豐縣李莊鄉是馮異故里,同時也是馮異的葬身之所。為了紀念馮異,李莊鄉還在古父城遺址附近修建了一座仿古建筑——馮異故里。
在清代《寶豐縣志·輿圖》中標注有“馮異冢”,經過實地考證,馮異冢就在李莊鄉尚王村北的一處田野中。
據縣志記載,馮異冢,墓葬范圍有9000多平方米,墓前原來有石碑,大約高七尺、寬二尺,上書“大樹之墓”幾個字。清嘉慶年間馮異墓經過一次整修,二十世紀50年代前,這兒還有一片墓園,此后由于各種原因,墓碑已不見蹤跡,墓園也變成田地,只剩下一座孤冢。
據《寶邑碑銘》收錄,馮異冢的墓碑上有碑文:“保主劉秀馮異,年殉四十五,憨厚忠貞,不求功績,陣亡沙場,回故土埋葬安寧鄉。”款為“皇清嘉慶二十年重修”。
看了“馮異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以逸待勞的歷史典故
2.歷史上徐達的簡介
3.歷史上周亞夫是誰
4.鄧禹的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