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齊王墓地
西漢齊王墓地處臨淄齊故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大武鎮(zhèn)窩托村南側(cè),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墓南為丘陵,墓北是平原,地形由南向北傾斜。墓葬封土高大,巍峨壯觀,歷經(jīng)兩千余年風雨剝蝕、人畜損害,仍然有24米之高。占地面積62500平方米。
西漢齊王墓地概述
20世紀70年代末,淄博市博物館考古人員配合膠濟鐵路東風車站擴建工程,發(fā)掘了齊王墓外圍的5個陪葬器物坑。1983年秋天,又對墓室之上的封土進行了發(fā)掘和范圍勘探。由此拉開了探討研究臨淄地區(qū)西漢齊王墓葬以及相關(guān)歷史問題的序幕。
西漢齊王墓明顯承襲了戰(zhàn)國晚期大墓的布局風格,與戰(zhàn)國后期的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基本相同,和西漢中期開始流行的石室墓、洞室墓卻有明顯的差異。至于墓主是何人,因為主墓室還沒有發(fā)掘而缺少直接證據(jù),但是當?shù)厝罕姺Q做“駙馬墳”、“相公冢”,明嘉靖《青州府志》認定為戰(zhàn)國齊贅婿淳于髡墓,顯然有謬誤之處。專家依據(jù)史籍和其他資料,初步推斷墓主有可能是第二代西漢齊王——哀王劉襄,但證據(jù)尚不充足,還需要以后的考古成果加以證實。
西漢齊王墓地規(guī)模
西漢齊王墓的墓壙平面布局呈“中”字形,中間有接近方形的寬大墓室,南北長42米,東西寬41米,深度約20米。墓室南北各有一條墓道,其中南面的一條長63米,北邊的一條長39米。兩條墓道都略成梯形,與墓室相接處寬約35米,墓道口寬約15米。這樣寬闊的墓壙結(jié)構(gòu),在已有文獻記載的漢初諸侯墓葬中是罕見的。5個隨葬器物坑,有一個在北墓道西側(cè),其余4個分布在南墓道入口處東西兩側(cè),四壁都用枋木構(gòu)成木槨,槨蓋與底部均由圓木密集排列。據(jù)專家分析,這種在墓室以外設(shè)置隨葬器物坑的做法,和當時流行的“外藏槨”葬制吻合。即在墓主的“正藏”——墓室的主槨以外,另設(shè)木槨盛放“婢妾之藏”或者“廚廄之屬”。
位于北墓道西側(cè)一號隨葬坑,是一處器物坑隨葬品主要是禮器和生活用具??娱L19.9米,寬4.1米,深3米??又邪l(fā)現(xiàn)了豐富的隨葬品,計銅器、陶器、銀器、鐵器、漆器等200件。其中在坑西部放置的24件陶器,部列均勻,多為陶罐,其次是陶罍,一部分器物上的朱繪卷云紋圖案,其艷麗色彩清晰可見??又胁勘眰?cè),發(fā)現(xiàn)1件長方形提梁鐵制烤火爐,2件溫酒用的銅方爐。鐵爐與銅爐之上疊壓著2件漆案。附近無序放置了許多金屬和陶、漆器。其中的60多件銅器制作十分規(guī)整,器形有鼎、壺、盆、釜、鈁、罍、勺等;50多件仿銅陶禮器,器形有鼎、盤、盆、甕、釜、缽、勺、匝、甑等,多數(shù)表面磨光,部分有朱繪卷云紋圖案;4件盤、盒等銀器紋飾精美,器形完整,是少見的珍品;疊置的漆器數(shù)量雖多,但已朽毀殆盡,僅存銀扣、銅鈕。觀察其殘跡,可分木胎、夾紵胎兩類,器形有盒、箱、案、耳杯等,多數(shù)有朱繪卷云紋或者幾何紋圖案。
二號坑為殉狗坑,位于墓室西南方向的墓道西側(cè)。長7.7米,寬4.1米,深3.36米,是五個隨葬坑中最小的一個。在坑口以下2.3米處可見木槨的朽跡。槨室內(nèi)有30只殉狗,骨架粗壯,相互疊壓,無規(guī)律放置,大約是殺死后隨意扔進的。每條狗的頸部都系有用貝殼串成的項圈,有28條狗頸部套有銅環(huán)。其中,有一條狗的頸下有8件銅轉(zhuǎn)環(huán)、8件銅帶鉤,還有皮條的腐朽痕跡,大概是一只倍受主人青睞的寵物。齊地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崇尚玩樂,晚年的齊景公就以“好治宮室,聚狗馬”而著稱?!稇?zhàn)國策·齊策》也有居民愛好斗雞、走犬的記載。二號坑的30條殉狗的發(fā)現(xiàn),證明齊地這種侈糜生活的遺風,直至漢代依然盛行。
三號坑是一處兵器儀仗坑,位于二號坑以南的南墓道西側(cè),長13.4米,寬4米,深3米。在坑口以下1.1米處發(fā)現(xiàn)木槨朽跡。槨室內(nèi)有銅鏃、木弓、箭桿、弩機、彈丸、漆器、樂器、儀仗器5000余件,其中銅鏃、彈丸數(shù)量最多??訓|南部側(cè)置100支捆綁在一起的鐵戟;東北側(cè)放置了上百個銅鏃和上千個彈丸,以及成排的漆箱。漆箱腐朽嚴重,僅剩殘跡,里邊有300余件帽形飾物;西北側(cè)有東西向排列的71件木弓和與之配套的銅質(zhì)弩機,并且堆放著50個鏃盒,每盒裝有24只銅鏃。銅鏃和附近堆積的大量箭桿,都是弩機上專用的兵器零件??又羞€出土銅錞于、甬鐘、牌狀漆器各一件,前二者屬于軍樂器,后者當為儀仗器。
四號坑是一個車馬坑,位于墓室東南方向的南墓道東側(cè),長30.2米,寬4.6米,深3.8米,是五個坑中最大的一個。坑口以下2米處有木槨痕跡。坑西部自西而東放置著3輛朱輪華轂車,形制大致相同,有絲織品做的傘狀車蓋,因槨頂坍塌而被壓扁。由殘跡推算,輪徑1.44米左右,軌距在2.06~2.2米之間,單轅長度在3.2~3.75米之間,可以斷定是3輛實用車??又胁坑醒绸R13匹,狗兩只??訓|部有通長2.84米、高約1.14米的輕便軺車一輛,沒有參乘和車蓋,輿近90厘米見方,座位置于輿前部,外表有一層紅色絲織品,里面是富有彈性的皮條方格網(wǎng)。輿后部有梯形車門。車輪直徑0.98米,軌距1.13米,26根輻條各長34.5厘米。
五號坑是兵器、器物坑,位于南墓道東側(cè),北距墓室約51米,西距墓道約11米,坑口以下90厘米處有木槨朽跡。隨葬品以兵器為主,其次是生活用具。坑中部有戟、矛、鈹、殳等四種鐵制兵器,戈、矛、戟等銅制兵器。坑西部置漆盾12件,圓銅鏡4件,矩形銅鏡1件。坑東部的一處夯土臺上,發(fā)現(xiàn)銅劍兩把,鎏金銅熏爐兩件,銅骰子兩件。骰子附近有長方體狀骨質(zhì)博具。
文物價值
2254件兵器的出土,是西漢齊王墓給予考古工作者們的又一驚喜。銅制兵器中既有劍、矛、戈、戟等手持兵器,又有弩機和弩機用專用箭鏃等發(fā)射兵器。鐵制兵器中不但有戟、矛等常用兵器,而且有鈹這樣的兼具矛能的先進兵器。它對于中國兵器發(fā)展史和漢初齊國歷史的研究,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大量先進兵器的隨葬,顯示了漢初齊國強大的軍事勢力,也反映了身為齊王的墓主人對軍事的高度重視,與《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中關(guān)于西漢齊哀王屯兵濟南、配合平息諸呂之亂的記載相吻合。
從姜太公封齊到西漢的十個世紀,是淄博地區(qū)古代史上最輝煌的一千年。西漢齊王政權(quán)承接了姜齊、田齊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憑借著巨大的慣性,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再造輝煌。漢高祖劉邦的長子(庶出)劉肥被封為齊王,足見西漢朝廷對齊地的重視。臨淄城也迅速發(fā)展成為擁有十萬戶人家、“民眾殷富巨于長安”的東方名都。大武西漢齊王墓的宏大規(guī)模,隨葬器物炕出土的珍貴文物,正是西漢齊國經(jīng)濟空前繁榮的縮影。尤其五號坑出土的矩形龍紋銅鏡,長115.1厘米,寬57.7厘米,厚1.2厘米,重達56.5公斤。形體之大,工藝之精,舉世無雙,正是齊國泱泱大國之風的真實寫照。我們期待著窩托西漢齊王墓墓室的早日發(fā)掘,從而揭去高貴的墓主人那神秘的面紗,給予世人以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