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珍貴歷史照片
清朝晚期(1840年—1911年)中國歷史時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晚清珍貴歷史照片。歡迎欣賞閱讀。
一、清朝晚期
(1840年—1911年)中國歷史時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1856年—1860年)開啟中國近代史,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于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然而甲午戰爭(1894年—1895年)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并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后,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氣數殆盡,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卷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
二、歷史階段
開啟近代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39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貿易的弊端,派林則徐到貿易中心廣州宣布禁煙,此即虎門銷煙。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爆發之初,中方只視英軍為蠻夷,認為不具威脅。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懿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面,并根據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在封鎖珠江口之后,北上進攻浙江舟山。7月5日,英軍開始進攻戰略要地定海縣城,鴉片戰爭正式爆發。7月6日,定海淪陷。是役,英軍旗艦“馬利拿”號在岱衢洋百畝田礁觸礁,船底洞穿,“威里士里”號成為旗艦。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開始動搖。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至廣州,并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10月,琦善署理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7] 。
道光帝派奕山、隆文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但義律先下手為強,于1841年2月23日進攻虎門炮臺,雖然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靖遠炮臺將士奮力抵抗,但仍不敵英軍,虎門炮臺最終失陷。5月21日,奕山令水陸軍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動,挈火箭、噴筒,夜襲英船,擲火焚燒。次日早晨英軍2400人反攻,清軍潰退。四天之內,廣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名清軍盡退城內,秩序大亂,奕山豎起白旗求和,簽訂《廣州和約》,不但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勒索廣州商家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英軍收錢后也撤出廣州。期間廣州民間反英氣氛熾熱,發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而奕山為了不被皇帝懲罰,便虛報戰功,甚至將該戰役的慘敗說成大勝 。
1841年9月26日——1841年10月1日,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鎮海鎮總兵葛云飛及四千清軍與英軍發生戰斗,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鎮海鎮總兵葛云飛先后陣亡,清軍全軍覆沒。英軍傷亡人數不詳。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中國近代史 。
被殖民狀況
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西方各國迫使清政府開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使得傳統農村經濟受到破壞。各地乘機紛紛起事,其中華北以捻亂為主,華中華南以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與云南杜文秀、馬如龍的云南回變為主。洪秀全改造基督教教義,1851年于廣西金田起義,聯和天地會、三合會北伐。兩年后攻陷并定都江寧,并且發動兩次西征; 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余人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 。
后來曾國藩、左宗棠與李鴻章為保護儒家文化,紛紛組織湘軍與淮軍抵抗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發生天京事變后國力衰退,部分勢力轉入捻軍。太平天國最后于1864年被湘軍、淮軍以及外國人組成的常勝軍、常捷軍圍攻之下而亡。
看了晚清珍貴歷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