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朱元璋的歷史故事
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其經歷之坎坷、功業之輝煌、制度之創制,在古代帝王中幾乎難有匹敵者。那么你知道朱元璋的故事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歷史故事--朱元璋
朱元璋為何能一統天下?
元朝之后,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軍隊也主要是朱元璋滅掉的。然而,在元末的各路起義軍里,朱元璋所部是消滅元朝軍隊最少的一支。那么,滅元軍最少的朱元璋為何能最終一統天下?朱元璋是如何以較小的代價登上開國皇帝寶座的?
在那個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槍便是草頭王。話說到了1356年,各路起義軍都搶到了一定的地盤:劉福通擁韓林兒為帝,擁有安徽、江蘇、河南、山東等大片領土,并不斷向北方和西北進攻。徐壽輝稱帝于武昌,擁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張士誠稱王于蘇州,擁有江蘇、浙江等地。明玉珍則殺入四川、云南,也欲稱帝。這四支隊伍是消滅黃河以南元朝勢力的主力軍,他們已控制了黃河以南絕大部分地區。
此時的朱元璋占據安徽中部的滁縣、和州一小塊地方,他手中只有兩三萬兵馬,這還是繼承其岳父郭子興的遺產。他力量雖弱,但慧眼獨具。他發現南方當時還有一塊地盤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張士誠和徐壽輝勢力中間的江蘇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長溜地方。這里人口眾多,物產豐富,而且其中還有一個虎踞龍盤的歷史名城建康(南京)。于是朱元璋立即發兵,由采石磯偷渡長江。攻下南京后,又繼續向南進攻。用四年時間,一直打到浙江的金華、衢州。
此后朱元璋在南方就一直和其他漢人武裝打,再也沒有打過蒙古人。元朝在黃河以南的軍隊大部分被滅于其他起義軍之手,朱元璋所部消滅元朝軍隊最少。這期間,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大舉北伐,分四路向元朝進攻。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并遷都于開封。北路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東路打下了山東。西路一直打到陜西鳳翔。一時間,紅巾軍號稱百萬,幾乎掀翻元朝。
本來,按照劉福通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徹底推翻元朝。但劉福通的戰略出現大的失誤,他沒有集中兵力猛攻北京,卻是兵分四路,四面出擊。結果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讓元軍得以各個擊破。再者,元朝出了一個奇人察罕貼木爾。此人出身布衣,卻精通軍事。在短短十年間,他依靠自己建立起來的軍事力量,在北方全力對抗紅巾軍,創造了幾乎百戰百勝的奇跡,并終于打敗了百萬紅巾軍,維持了元朝搖搖欲墜的半壁江山。
紅巾軍潰敗后,朱元璋在安徽的領地,直接處于察罕帖木爾的威脅之下。如果察罕帖木爾揮師南下,首當其沖的就是朱元璋。以朱元璋當時的實力和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是絕對無法與之相抗的。
天助朱元璋。正在這時,元軍內部開始沖突。貴族出身的元朝悍將博羅帖木爾,嫉妒察罕帖木爾這樣布衣出身的人實力和地位都將超過自己,竟然提兵向察罕帖木爾的軍隊進攻。察罕帖木爾也不甘示弱,于是雙方軍隊在山西、河北不斷發生摩擦。蒙古人沒完沒了地同室操戈拉開了序幕。1362年6月,察罕帖木爾遭手下叛將的毒手突然死亡,元朝痛失頂梁柱。
察罕帖木爾一死,朱元璋再無后顧之憂,于是傾全力和南方各支漢人武裝大打出手。1363年與陳友諒大戰于鄱陽湖,取得決定性勝利并取得江西全部。1364年攻下武昌,取得湖北。1365年平定湖南、廣東。1367年又完全打敗張士誠、方國珍。基本統一了南方。
與此同時,北方蒙古統治者的內訌加劇,各支軍隊也開始互相攻打,一打就是好幾年,元順帝都調停不了。結果使元朝陷于一片混亂,日趨衰弱。更要命的是,元朝滅亡的千古罪人——奸相綽斯戩出現了,他貴為丞相,竟然趁亂雇人印假鈔以大發橫財。不僅如此,他還趁皇帝叫他出面調解博羅帖木爾和庫庫帖木爾的矛盾之機,拿著圣旨當收錢器,“視南北兩家賂遺厚薄而啖之以密旨”。南面送的錢多,就對南面說:皇帝有密旨叫你們去打北面;北面送的錢多,便又對北面說:皇帝有密旨叫你們打南面。使得形勢愈益紛亂險惡,內戰無休止地延續下去。
1367年,當南方同根相煎的勝出者朱元璋回過頭來看北方時,發現北方的統治者似乎早把南方忘記了,還在忙于窩里斗呢。朱元璋于是下令北伐。10月,徐達、常遇春率大軍25萬,朝北方進發。一路幾乎兵不血刃。山東、河南、陜西等地的元軍要么是迎旗而降,要么是聞風而逃。數得上的戰斗,只有洛陽一場:當時洛陽守將托音帖木爾在洛陽城外聚集了五萬軍隊,欲與朱元璋軍隊一戰。卻被常遇春一沖,立即潰敗。當年察罕帖木爾用十年時間收復的從陜西到山東的廣大中原地區,朱元璋軍隊僅僅用了八個月就全部占領!
1368年8月,朱元璋軍隊進逼北京,元順帝帶領三宮后妃、皇太子等棄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大草原。其余庫庫帖木爾、李思齊等手握重兵的將帥,也失卻了內戰時的勇敢,竟也毫不抵抗,全部逃跑。朱元璋僅僅用了十個月時間,以極小的代價就占領了整個北方,從而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明朝。
朱元璋義氣贏天下!
朱元璋的江湖義氣,在許多史料和傳記作品中都有記載。
吳晗先生在其《朱元璋傳》中,曾經對此繪聲繪色地作過描述:
朱元璋少年當放牛娃時,有一次,他與同村的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餓了,又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議,將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頭花白小牛犢宰了來吃。大家歡呼雀躍,吃得心滿意足。隨后,當一群小壞蛋們意識到無法向主人交代時,朱元璋一個人拍胸脯承擔了全部后果。他想出的主意是:告訴牛主人,小牛鉆進石洞里,拉不出來了。最后,事情以朱元璋挨了一頓痛打并丟掉放牛的差事而告結束。
吳晗先生評論道:“朱元璋雖然吃了苦頭,丟了飯碗,卻由此深得伙伴們的信任,認為他敢作敢為,有事一身當,大家心甘情愿把他當作自己的頭目。”
朱元璋投奔扯旗造反的紅巾軍以后,在相當長時間里,都保持了這個特點。這可能是他能夠迅速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此,這支部隊的大頭目——元帥郭子興很賞識他,才幾個月時間,就將他提拔到自己的親兵衛隊里擔任小頭目,并且很快親自主婚,把自己的養女——就是后來名聲很大的馬皇后,嫁給了他。
但是,使他能夠真正團結起一批死黨,并得到死心塌地的擁戴,除了才干等因素,他的膽識與江湖義氣所起的作用,恐怕不小。
當時,在這一伙造反部隊中,分成幾個不相統屬的山頭,相互間時常發生摩擦。有一天,郭子興一個人上街,撞上了冤家,結果被對方綁架后關進地窖。他的所有親信、親屬,包括兩個兒子,都被嚇壞了,紛紛躲藏起來。朱元璋是人們公認的郭子興心腹,肯定也是被打擊的對象。此時,他恰好領兵在外,躲過了此劫。
得到消息后,出乎人們意料,朱元璋立即動身,準備返回去營救郭子興。有人力勸他不要自投羅網,白白送死。朱元璋回答得大義凜然:“郭公有大恩于我,現今有難,我若只顧自己不去搭救,還能算個人嗎?”結果,他回去后,利用那幾派之間的矛盾,又打又拉,竟然平息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派系殘殺。朱元璋自己則爬墻上房,身蹈險地,最后縱身跳進地窖,砸爛枷鎖,將郭子興背上來。
后來,當郭子興被其他造反好漢擠兌得很難受、不得不離開自己的根據地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甚至將自己發展起來的數萬人馬,拱手交給他,一如既往地輔佐這個并不成器的末路英雄。
還有一件事。有一回,朱元璋在打敗一支曾經背棄他的部隊后,抓獲了數萬名俘虜。這些人極度不安,害怕遭到報復。朱元璋卻下令,從中挑選500名勇猛壯士,擔任自己的宿衛。
當晚,星光燦爛。朱元璋蒙頭大睡,原有的警衛全部換成這500人。燈火通明之中,這500人靜聽著朱元璋鼾聲大起,相當感激。從此,全軍死心塌地地沖鋒陷陣,極大地擴充了朱元璋的實力,成為朱元璋奪取天下的基本力量。
湯和比朱元璋大3歲,是當年一起分吃那只小牛犢的小壞蛋之一。
湯和比朱元璋更早地投奔了紅巾軍,有一種說法認為,正是湯和寫信給朱元璋,勸誘這個游方和尚也投奔了紅巾軍。當時,由于戰功,湯和已經官居千戶,大約相當于今天的縣團級干部了,但他對朱元璋相當恭敬。史書記載說:朱元璋受到郭子興的信任,從一個馬弁迅速崛起為部帥后,軍中諸將以同輩視之,沒有人肯服低做小,唯獨年齡與資歷都勝過他的湯和,遵從他的約束與指揮。這使得朱元璋“甚悅之”,感覺特別愉快。
稍微用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上述故事和朱元璋參加紅巾軍之后的諸多故事,已經具備了古代江湖義氣的全部要素和現代黑手黨故事的一些最重要特點。朱元璋顯然也具備了成為團伙老大的基本素質。
這些分吃過小牛犢肉,和后來在紅巾軍受過朱元璋恩惠的伙伴們,大多成為朱元璋武裝集團中的重要戰將,出生入死地跟著他打天下。
大明帝國建立后,他們全部成為帝國的開國元勛,享有崇高的榮譽、地位與待遇。比朱元璋小4歲的徐達,甚至成為這些武將中的首席功臣。最后,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中風后不停地淌口水的湯和,算是逃脫了洪武皇帝的毒手,其余無一善終。
而在打江山的過程中,無論如何,朱元璋的含生忘死、“有肉大家吃”的義氣、才干及其對未來的預期,可能是相當多的好漢死心塌地跟著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