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歷史故事 毛澤東小時候歷史故事
毛澤東是新中國成立的最大功臣,關于他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嗎?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毛澤東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毛澤東歷史故事一
韶山沖一是沖多,共有21條沖。二是山多,崇山峻嶺,群巒起伏,縱橫交錯,都以韶峰山為中心,山嶺向周圍延伸,自成其脈。分東北、東南兩條。由南向北包抄,把韶山沖圍在其中,其山峰錯落,虎踞龍盤,有不少山谷幽深、陰靜。山中喬木灌木有20多類230多種,生長茂密,山下居住人口稀少,韶山沖不到200戶人家。不少山沖無人煙,山下幾里無人居住,經常有豺狼虎豹出沒,經常下山傷人或偷吃牲畜。農家小孩如哭啼不止,只要說“山上老虎來了”,小孩馬上停止哭泣,躲到大人懷里,一聲不吭了。
毛澤東從11歲開始,獨自去外婆家棠佳閣。他滿13歲以后,他父親毛順生多次打發他到沖外結帳接錢。有時回得早,大部分是晚上才能歸家。據毛澤東的表哥文澗泉和韶山沖老人回憶,他有三次遇到了老虎,但還是安全歸家了。
一次,正值冬天,他從外婆家棠佳閣回來,為了早點進屋,以免母親擔心,走近路從滑油潭山沖里走過來的。他行走到書堂山底下時,“吼……”一頭威武雄壯的大老虎,坐在半山腰上朝著空中大叫一聲,毛澤東聽了,不由得后退一步,他急忙躲到樹后隔遠望去,離他只有二十丈遠,一只大老虎,足有三百斤重,頭大而圓,頭上有個色彩斑斕的“王”字,全身呈現出褐黃色和黑色橫紋,虎眼圓瞪,威風凜凜,嘴邊還長著白胡子,一條大尾巴時而翹起搖擺,時而垂下橫掃,柴草被掃得沙沙作響。毛澤東聽他公公毛冀臣說過,路遇老虎,一不要心慌,解開前胸三粒扭扣讓冷氣涼胸,壯大膽子,你不惹虎,虎不傷你,萬一虎向你走來,你往樹上爬就行了。二是虎只走直路,不走彎路,它是逢山過山,逢田過田,逢水過水。虎來了,你只往兩邊走就行了。毛澤東小心地,慢慢的從樹背后走了出來,仍沿回家的山路小跑回家,說也奇怪,你不惹它,它不惹你,這只老虎眼睜睜地望著他走了,一直坐在那里未動。毛澤東回到家里,直喘粗氣,跑得汗濕了里衣里褲。母親問他,出了什么事,他說:路上遇上了老虎。從這次開始,他母親要他去外婆家棠佳閣,一再叮囑他走黃田坳,不準他走滑油潭。
毛澤東歷史故事二
毛澤東出生成長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毛澤東的母親勤勞儉樸、聰明賢慧、性情溫和、心地善良、樂善好施,深為鄰居稱贊。他在家操持繁重的家務,同時還要撫養、教導孩子,非常辛苦。她對教育孩子,常常是寓理于事,循循善誘。她為人慷慨,樂于助人,常常救濟施舍鄰里窮苦的鄉親,毛澤東與母親感情極其深厚,深受母親的影響,他學著母親,常設身處地理解窮人、幫助弱者。毛澤東多次幫助鄰里窮苦鄉親,雖遭到父親的反對,但受到母親的贊許。
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有嚴厲、暴躁的性格、脾氣。毛澤東生下來后,毛順生心目中只不過是為毛家傳宗接代了,他為毛澤東設計的是做一個毛家優秀的農民,做一個會賺錢的生意人,他只相信“吃不窮,用不窮,無人算計一世窮”的古訓,他一心只想把兒子培養成為繼承家業的接班人。
有一次,毛順生為一塊山林產權與人打官司,因自己文化不多,眼睜睜看著別人強詞奪理,振振有詞贏了官司。這件事對毛順生振動很大,從此以后,他才下決心要兒子讀書,要兒子成為一個精明、有文化、有知識的人。當毛順生發現兒子毛澤東的一些行為不合自己“發家”的要求時,就常常責罵兒子“不孝”、“懶惰”、“不聽話”,這樣,父子倆漸漸產生了矛盾,發生了沖突。
一次,毛澤東按照父親的吩咐,放了牛草,喂了水后,倒在放稻草的樓上看書。毛順生看見兒子不做事,順勢抓了掃把就去打兒子。毛澤東知道父親拖掃把是要打他,從樓上一溜下來就跑,沒有打著,“你要我做的事做完了,看點書冒犯法,你要打我有何道理。”毛順生見兒子翻嘴,舉起掃把去追,這里毛澤東母親跑了出來,“算了,算了,石三快給我扯幾根大蒜來。”毛順生這時才熄火。
毛澤東對父親盛氣凌人、為所欲為的秉性強烈不滿。他受不了嚴父如此單調、刻板的家教,在較長時間的壓抑中形成了逆反心理。毛澤東10歲那年,在私塾讀書,一個同學背書背錯了一句,先生周少稀脫了這學生褲子用竹篾皮打屁股,把屁股打得青一塊、紫一塊。毛澤東實在看不下去了,走了去搶了先生的竹蔑皮,“周先生你太殘酷了。”周先生看到有學生膽敢在學生面前,搶他的打人工具,還罵他太殘酷了,感覺丟了面子,喪失威信。反過來要打毛澤東。毛澤東理直氣壯地說:“我書會背,字會寫,不吵,不調皮,你憑哪一樁要打我。”周先生氣得臉紅脖子粗,有氣不好出,只得向毛順生告狀。這天,毛澤東放學回到家里,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拖跟竹棒要打毛澤東。毛澤東邊跑邊喊:“你憑什么理由要打我。”毛順生握著竹棒邊追邊講:“你讀書還去管別人的事,給周先生丟了面子,給我毛順生也丟盡了面子,還不該打。”毛澤東只顧往山里跑,毛順生追了一陣,人冒打到,倒弄得上氣不接下氣,只得算了。毛澤東在山上到處找吃的,又到山下找水喝,這樣一連堅持了幾天。
三天后,毛家的人才找到他,從此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才不得不對他客氣了一些,私塾周先生也不那樣打罵學生了。這件事,也讓毛澤東嘗到了“造反”的甜頭。
有一次,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對毛澤東幫毛四阿婆收谷,自己的谷子被雨沖去,買豬退押金,給同學送飯菜等事,耿耿于懷。當著客人的面罵他是吃里爬外的逆子。
毛澤東聽了氣不過,便從家里跑了出來,他父親也跟著追了出來。毛澤東見父親罵了他還想打他,就說:“你一再追我我就跳到塘里。”嚇得毛澤東的父親止步不前。
這次“反抗”毛澤東得勝了。從此以后,只要父親罵他,他就采用公開反抗的辦法,保衛自己。
毛澤東的少兒時代正處在父母兩種截然相反的性格的共同影響之中,形成了他反抗壓迫與同情下層民眾的性格,形成了他自己獨有的心理結構。
毛澤東歷史故事三
毛澤東的外祖母和母親都篤信佛教。在毛澤東出生前,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已生過兩胎,均夭亡。1893年12月26日,文氏生下第三個兒子毛澤東,格外疼愛。她唯恐這個獨生子再夭折,多方燒香拜佛,并念佛吃齋,她堅持吃“觀音齋”的歷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即使是這樣,文氏還不放心,她請人給毛澤東算了個“八字”算命先生說毛澤東八字大,要寄拜干娘才能養育成人。為了使兒子“根基穩固”,她將毛澤東寄居娘家,拜后山龍潭口一塊巨石為干娘。文氏娘家有個龍潭,內有清泉流出,四季不竭,且挺著一塊石頭,高9米,寬7米,石下傳說鎮有一妖怪,石上建有小廟,人們稱為“石觀音廟”,遠近聞名,經常有人前來禱告。毛澤東出生不久,外婆就和母親文氏把他抱到“石觀音廟”,燒香叩拜,拜石觀音為干娘。因毛澤東排行第三,小時候大家便叫他“石三伢子”,毛澤東也曾用石頭筆名發表過文章。
毛澤東經常來這里放牛、飲水,一遇病,毛澤東的母親就要他去外婆家住幾日,并順便帶個空水桶,回家帶上一桶“神泉”回。說是從那以后毛澤東漸漸長大,也很少鬧病。
1991年4月上映的《少年毛澤東》就真實地再現了這一幕。
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鄉親們聞訊,紛紛前來探望,毛澤東風趣地說:“我的親人都來了,就是有一位親人沒來。”“毛主席您回來了,您的親人當然都來了!”鄉親們忙解釋道。“不,還有我的石干娘沒來哩!”聽毛主席幽默地一說,鄉親們才恍然大悟。
看過毛澤東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中國歷史寓言故事大全
2.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3.中國歷史趣味小故事
4.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大全
5.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