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歷史故事 周恩來歷史故事精選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學過關于周的文章,那么關于他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嗎?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周恩來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周恩來歷史故事一
1958年7月,周恩來到廣東省新會縣視察,風塵仆仆,日夜操勞,確實辛苦。時任該縣的書記黨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實在過意不去,就在周離開新會的前夕,悄悄地安排為設宴送行。宴會地點就安排在院內的一間小屋里;廚師,就是伙房的灶事員,而且沒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盡管這樣,在吃喝將近結束時,周語重心長地說:“黨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這樣一頓飯,你請不起,還是讓我出錢,算我請客吧!”周隨即示意他的秘書,把300元人民幣交給了的司務長。
周恩來歷史故事二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時,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門前的聯合國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聯合國還沒有為誰下過半旗。一些國家感到不平了,他們的外交官聚集在聯合國大門前的廣場上,言辭激憤地向聯合國總部發出質問:我們的國家元首去世,聯合國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國的去世,為什么要為他下半旗呢?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站出來,在聯合國大廈門前的臺階上發表了一次極短的演講,總共不過一分鐘。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周沒有一分錢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說完,他轉身就走,廣場上外交官各個啞口無言,隨后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周恩來歷史故事三
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又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
周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建設成就。這位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嘲笑中國窮,實力差,國庫空虛;一個是想刺探中國的經濟情報。周在高級外交場合,同樣顯示出機智過人的幽默風度,讓人折服。這樣的問題事先怎么準備,沒有雄辯的口才和飛速的思維怎么可能做到?
3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周:“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么卻要叫‘馬路’呢?”周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周把“馬路”的“馬”解釋為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周恩來歷史故事四
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聽后,風趣地說:“談起這支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你們中國人怎么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
周恩來歷史故事五
1934年10月間,正當蔣介石反動派集中兵力向蘇區發動瘋狂“圍剿”的時候,周恩來同志從瑞金路過于都楂林鄉,住在雇農張慈福家里,環境異常艱苦。他的身體很差,但仍然夜以繼日地帶病堅持工作。
警衛員們很為自己首長的身體健康擔心,總想給他弄點有營養的東西吃,但一則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則周恩來同志不答應。眼看著自己首長的身體一天天瘦下去,他們的心里感到比刀割還疼。
有一天,上級發下了津貼費。大伙兒便計議,無論如何也要買點好吃的給自己的首長補補身體。他們聽說冬瓜燉雞營養高,就去老鄉家買來一個冬瓜和一只雞。他們小心地殺了雞,扯去雞毛,把雞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燉。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思來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撲鼻,周恩來同志以為這是警衛員向有關方面特別要來的,便對他們說:“這是哪里來的 ? 同志們要知道,越發在艱苦的時候,越發要堅持原則,絲毫也不能特殊呀!” “不,這不是領來的,這是用我們自己的津貼費買的”大伙趕快向他解釋。
周恩來同志聽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種親切的口氣說:“好吧,既然買來了,就把張慈福父子倆也請過來,我們一起聚餐吧 ! ”
看過周恩來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經典勵志小故事大全
3.十個成功勵志小故事
4.激勵人心的小故事
5.50個經典勵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