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故事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君主,也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嫡長子熊侶即位,這位新的楚王就是楚莊王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故事介紹
楚莊王初登王位的時候,為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為了讓別國對他放松警惕,于是在三年的時間里沒有頒布過任何一項政令,在朝政上也沒有什么作為,楚國的大臣們都為楚國的將來感到擔憂。
楚莊王不理政事,每天都是打獵和游玩,要么就是和后宮中的妃子們喝酒取樂,而且還不允許任何人勸諫,還下令命令說如果誰敢勸諫,那么就以死罪處置。當時楚國有個右司馬,他看清了當時不利的局勢,想要勸諫楚莊王勵精圖治,但是礙于禁令,于是絞盡腦汁的想辦法進言楚莊王。
有一天他看見楚莊王和自己的妃子們在猜謎語,于是他靈機一動,準備用猜謎語的方式暗示楚莊王。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他就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說自己在南方的時候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都不展翅不飛翔,也不叫喚,猜這只鳥叫什么名字。
楚莊王知道他是在那是自己,于是就說,鳥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只鳥如果飛一定會一飛沖天,一叫一定會一鳴驚人。楚莊王覺得時機已經到了,于是開始勵精圖治,廢除了許多不利于發展的法律,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啟用了六個有才能的人,把楚國治理的很好。
之后楚國的國力逐漸強盛,出兵討伐齊國,之后又和晉國爭中原霸主的地位,最后打敗了晉國。
楚莊王伐鄭最后贏了嗎
楚莊王問鼎之后覺得時機不妥,于是就不準備取周王室而代之,而是回國養精蓄銳,時刻準備著做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7年,春天,休整了一個冬天的楚軍已經蓄勢待發,楚莊王順勢揭竿而起,親率楚國的軍隊開始北伐。這一次楚莊王發起了他執政以來規模最大,攻勢最猛烈的一次進攻,從進攻的形勢來看,楚莊王對這次戰役的勝利已經是志在必得了。不久之后,楚國的軍隊就把鄭國給團團圍住了。
鄭國被楚軍圍困了十七天,鄭襄公卜卦,卦象言鄭國出兵乃是大吉,于是準備與楚軍一戰,鄭國上下一片哀嚎。經過了三個月的持久戰,楚軍最終還是占領了鄭國,鄭襄公于是袒胸露臂,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向楚軍請罪并求得和解的機會。楚莊王同意了鄭國的請求,于是楚國和鄭國就結盟了。
因為這個時候鄭國早就已經不是強大的楚國的目標了,楚國的目標已經變成了當時中原的霸主,諸侯之中最強大的晉國了。所以楚莊王伐鄭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征服鄭國,而是想以這個機會接近晉國,在經過邊上安排好自己的兵力,以此與晉國一較高下。也就是說伐鄭是楚莊王的一次戰略部署,不得不說,楚莊王也有有勇有謀,他的智慧也足夠撐得起他的野心了。
后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楚莊王最后打敗了晉國,一度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楚莊王欲伐越為什么又放棄了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這個中原霸主當然也不是隨便誰就能當,也是楚莊王勵精圖治一寸一寸土地打下來的。楚莊王討伐過鄭國、陳國等,最后和晉國爭奪中原霸主的位置。所以這一切的成就,都來自于楚莊王的雄才偉略。
當然除了鄭國、陳國,楚莊王還討伐過越過,在《韓非子》中就有對楚莊王討伐越國做了一些詳細的描寫。書中記載,楚莊王原本想要去攻打越國,但是莊子卻出來勸諫楚莊王。莊子問楚莊王,大王為什么要攻打越國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國內的政治比較混亂,而且越國的軍隊也很軟弱。莊子卻說,我擔心人的智力和見識之間的關系,就跟眼睛和睫毛的關系一樣。大王你的軍隊被秦軍還有晉軍打敗,還喪失了幾百里的土地,這能不能夠說明楚國的軍隊軟弱,而且楚國國內大盜盛行,官吏們對這樣的情況束手無色,是不是說明楚國政治混亂。這么說楚國的情況不比越國好到哪里去啊,可是大王您卻還是要攻打越國。指揮就像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樣啊。聽了莊子的一席話,于是打消了要去進攻越國的念頭。
當時楚國國力孱弱,國內政治混亂,但是經過楚莊王的努力,幾年之后楚國就具備了和晉國一較高下的實力,最后楚國也能在楚莊王的領導下最終成為了中原的霸主,楚莊王也因此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看了“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故事”還想看:
1.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故事
2.楚莊王的故事
3.楚莊王有哪些故事
4.關于楚莊王的故事有哪些
5.楚莊王的經典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