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誰的老婆
武則天(624—705)名曌(zhào),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gè)女皇帝,作為女皇帝,那么武則天是誰的老婆呢,下面由小編來告訴大家。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年十四歲時(shí),唐太宗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后世訛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shí)說:“侍奉的圣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tài)呢?”
對于唐太宗時(shí)期武則天在宮中的生活,史書并沒有詳細(xì)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shí)回憶自己為太宗馴馬一事。太宗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dāng)時(shí)侍奉在側(cè),對唐太宗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唐太宗夸獎(jiǎng)武則天的志氣。
但武則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依唐后宮之例,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yè)寺為尼,但她與新皇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yè)寺進(jìn)香之時(shí),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rèn)并互訴離別后的思念之情。永徽二年(651年),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動(dòng)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dāng)即應(yīng)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了,入宮后生下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后的確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次年(652年)五月,便被拜為二品昭儀。當(dāng)時(shí)王皇后、蕭淑妃經(jīng)常與武昭儀爭寵,互相說壞話,李治都不聽。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宮有謠言說王皇后與其母柳氏行厭勝之術(shù),李治得知后,大怒之下將其母柳氏趕出皇宮,而且還想把武昭儀由昭儀晉封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jì)的反對,最后不能成事。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首個(gè)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zhuǎn)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后,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紛紛向李治連投遞了請求立武昭儀為后的表章。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終于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并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shí),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延伸閱讀:
史書評價(jià)
《 舊唐書 》評價(jià):史臣曰:治亂,時(shí)也,存亡,勢也。使桀、紂在上,雖十堯不能治;使堯、舜在上,雖十桀不能亂;使懦夫女子乘時(shí)得勢,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義之威。觀夫武氏稱制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報(bào)先帝之恩,衛(wèi)吾君之子。俄至無辜被陷,引頸就誅,天地為籠,
昔掩鼻之讒,古稱其毒;人彘之酷,世以為冤。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婦之恒態(tài)也。然猶泛延讜議,時(shí)禮正人。初雖牝雞司晨,終能復(fù)子明辟,飛語辯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時(shí)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有旨哉,
贊曰:龍漦易貌,丙殿昌儲(chǔ)。胡為穹昊,生此夔魖?奪攘神器,穢褻皇居。窮妖白首,降鑒何如 。
《 新唐書 》評價(jià):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其于殺君篡國之主,皆不黜絕之,豈以其盜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沒其實(shí),所以著其大惡而不隱歟?自司馬遷、班固皆作《高后紀(jì)》,呂氏雖非篡漢,而盜執(zhí)其國政,遂不敢沒其實(shí),豈其得圣人之意歟?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舊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紀(jì),蓋其所從來遠(yuǎn)矣。夫吉兇之于人,猶影響也,而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兇者有矣;為惡者未始不及于兇,其幸而免者亦時(shí)有焉。而小人之慮,遂以為天道難知,為善未必福,而為惡未必禍也。武后之惡,不及于大戮,所謂幸免者也。至中宗韋氏,則禍不旋踵矣。然其親遭母后之難,而躬自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