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德國誰發明了三輪車
1886年德國誰發明了三輪車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1886年德國誰發明了三輪車:卡爾.本茨
卡爾.本茨1886年在德國發明第一輛三輪鏈條傳動的內燃機汽車。1886年德國的卡爾·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三輪汽車,于同年1月29日立案獲得專利。因此1月29日被認為是世界汽車誕生日,1886年為世界汽車誕生年。該車裝有臥置單缸二沖程汽油發動機,785cc容積,0.89匹馬力,每小時行走15公里。該車前輪小,后輪大,發動機置于后橋上方,動力通過鏈和齒輪驅動后輪前進。該車已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電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掛、后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其齒輪齒條轉向期是現代汽車轉向器的鼻祖。
卡爾.本茨1886年在德國發明的第一輛三輪鏈條傳動的內燃機汽車。
在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于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Trouithick)又設計并制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將一臺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臺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鐘。此后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筑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吁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于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后來在制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后于其它工業國家。
由于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EtienceLenor)在1800年制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后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CountNicholasOtto)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后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苯茨(Kart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臺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苯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輛苯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采用一臺兩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后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
與此同時在1893年就與威廉.邁巴特合作制成了第一臺高速汽油試驗性發動機的德國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邁巴特的協助下,又于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輛“無馬之車”。該車是在買來的一輛四輪“美國馬車”上裝用他們制造的功率為1.1馬力,轉速為每分鐘650轉的發動機后,該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當時所謂“令人窒息”的速度從斯圖加特駛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輛汽油發動機驅動的四輪汽車就此誕生了。實際使用表明,此車使用良好。第二年苯茨第一次把三輪汽車賣給了一個法國巴黎人,由于這種三輪汽車設計可靠,選材和制造精細,受到了好評,銷路日廣。
拓展:簡介
天才出世
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英文譯名:C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929年),德國人,發明家,汽車的發明者( 他和戴姆勒各自獨立發明了汽車)。
1844年11月25日,本茨以遺腹子的身份出生于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卡爾斯魯厄,他是父母在婚前所生的,因此隨母親約瑟芬·瓦蘭特(Josephine Vaillant)的姓,叫卡爾·弗里德里希·米歇爾·瓦蘭特(Karl Friedrich Michael Vaillant),一個手工業者家庭,父親約翰·喬治·本茨(Johann Georg Benz)原是一位火車司機。本茨的父母在本茨出生1年后結婚。1846年本茨2歲時父親因一次火車事故喪生(對于本茨父親去世的時間目前還有待驗證,另一種說法是本茨的父親是在1843年去世的,本茨是以遺腹子的身份出生的),這時他才改隨父姓,叫卡爾·弗里德里希·米歇爾·本茨(Karl Friedrich Michael Benz,后又改為Carl Friedrich Michael Benz)。
學生時代
從中學時期,本茨就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家境清寒,他還要靠修理手表來掙零用錢。1860年,在母親的意愿下,本茨進入了卡爾斯魯厄綜合科技學校,并有幸遇到了兩位深信“資本發明”學說的老師,他們影響了本茨的一生。本茨也在這個學校里學到了重要的機械構造、機械原理、發動機制造、機械制造經濟核算等課程,為以后的事業打下了基礎。他從小喜愛自然科學,靠修理手表得到一些零用錢,曾在機械廠當學徒,在制秤廠里成為“繪畫者和設計者”,在橋梁建筑公司擔任工長。并先后就讀于卡爾斯魯厄文理學院和卡爾斯魯厄綜合科技大學。其間,他較為系統地學習了機械構造、機械原理、發動機制造、機械制造經濟核算等課程,為日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成為企業家
在先后輾轉了卡爾斯魯厄機械廠學徒、制秤廠的設計師、橋梁建筑公司工長等工作后, 1872年本茨決定要創建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奔馳鐵器鑄造和機械工廠。但由于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工廠成立之后面臨倒閉。
無力償還朋友借款的本茨在窮困潦倒中,想起了老師的“資本發明”理論,決定制造可以獲取高額利潤的發動機作為人生的轉機。在這場冒險開始后,本茨投入到了對發動機的學習,并領到了制造四沖程發動機和雙沖程發動機的生產執照。本茨革新了發動機的構造, 避免了之前容易出現的爆炸危險。并在1879年,發明了第一臺單缸煤氣發動機。 在經歷過學徒工、服兵役、娶妻生子等人生經歷后,本茨于1872年與奧格斯特.里特(August Ritter)合作組建了“奔馳鐵器鑄造公司和機械工廠”,專門生產建筑材料。由于當時建筑業不景氣,本茨工廠經營困難,面臨倒閉危險,萬般無奈之際,他決定制造發動機獲取高額利潤以擺脫困境。
發明汽車
于是,他領來了生產奧托四沖程煤氣發動機的營業執照,經過一年多的設計與試制,于1879年12月31日制造出第一臺單缸煤氣發動機(轉速為200轉/分,功率約為0.7千瓦)。但這臺發動機并沒有改變奔馳公司的經濟窘境,破產的威脅依然存在。這位不服輸的德國人,并沒有被清貧打敗。經過多年努力后,1886年1月29日本茨終于又研制成功了單缸汽油發動機(與對手不同的是,本茨將發動機安裝在三輪車架上),發明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三輪車(現保存在慕尼黑的汽車博物館)。奔馳汽車公司獲得'汽車制造專利權',正是這一日子,被確認為汽車的生日。(本茨沒有工場、沒有資金,他的妻子就變賣了嫁妝和首飾。
經過幾年餓肚子拼命地工作,他一改再改設計方案,組裝發動機,得到了皇家攝影師比勒的資助,改進了奧托四沖程發動機,終于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試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輛單缸發動機三輪汽車)。 卡爾·本茨于1885年和德國人戴姆勒各自制成以汽油內燃機為引擎的三輪汽車。但由于技術的問題,本茨的汽車總是拋錨,被別人冷嘲熱諷為“散發著臭氣的怪物”,怕出洋相的本茨甚至不敢在公共場合駕駛它。 1888年8月,從始至終一直在本茨身后默默支持他的夫人——貝瑞塔·林格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
她帶上孩子駕著本茨的汽車,一路顛簸到了100多公里外的普福爾茨海姆探望孩子的祖母。隨后,貝爾塔馬上給本茨電報“汽車經受住了考驗,請速申請慕尼黑博覽會”。
同年9月12日,本茨的發明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取得非常大的轟動,當時的報紙如此描述——“星期六下午,人們懷著驚奇的目光看到一輛三輪馬車在街上行走,前邊沒有馬,也沒有轅桿,車上只有一個男人,馬車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們都驚奇萬分。”慕尼黑博覽會后,大批客戶開始向本茨訂購汽車。
此后,他的事業開始蓬勃發展,奔馳擁有了德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廠,開始生產名揚四海的奔馳汽車。本茨經過五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性能非常先進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為奔馳帶來了極高的榮譽,這也顯示了奔馳今后要走的高端產品路線。但由于價格昂貴,“維克托得亞”無人問津。本茨開始在1894年生產便宜的“自行車”。這種世界上第一種批量生產的機動車,給奔馳帶來了很高的利潤。
1893年,本茨研制成功了性能先進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它采用本茨專利的3升發動機,方向盤安裝在汽車中部。盡管該車性能先進,但由于價格高達3875馬克,因而很少有人購買得起,成為公司的滯銷品。這種在技術上為奔馳帶來了極高榮譽的汽車,在經濟上并沒有給他多大的好處。
后來本茨聽從了商人的建議,于1894年開發生產了便宜的“自行車”(定價2000馬克)。這種“自行車”銷路很好,在一年時間內就銷出了125輛。由于是世界上第一種批量生產的機動車,因而給奔馳帶來了較高的利潤。后來,奔馳又對前期生產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進行了改進,將車廂座位設計成面對面的18個,它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輛公共汽車。1899年制造出第一輛賽車,
成立汽車公司
1906年本茨和他的兩個兒子在拉登堡成立了奔馳父子公司(在中文中該品牌注冊為“奔馳”),本茨汽車成為世界著名品牌,
在發明汽車的過程中,卡爾·本茨的勇氣令人十分欽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頭于自己的發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棄了在技術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機而選用了自己并不被人看好的內燃機作動力,反映了他在觀念上的巨大轉變。再次,他既能開發生產反映汽車技術最高水平的'高檔車',又能及時調整產品結構,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普通車',為公司贏得可觀的利潤,說明他既有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又有企業家的經營技巧。 后來,“維克托得亞”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輛公共汽車。1899年,奔馳汽車公司改組為奔馳萊茵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機動車生產廠家。
1903年,本茨逐漸退出了繁忙的公司事務,以監督委員會成員的身份管理公司。1926年,本茨的汽車公司與戴姆勒汽車公司合并,成為戴姆勒—奔馳公司。此時已經82歲,剛過不惑的本茨親眼見證了這個將在日后叱咤風云的德國汽車巨頭的成立。我們現在所提到的奔馳汽車公司并不是由本茨先生一人創辦的,它是兩大汽車巨人的合作,他們就是汽車發明的鼻祖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1926年這兩大汽車公司合并為一家形成了戴姆勒·本茨公司。此時戴姆勒早已去世。而本茨也已經是82歲高齡了。然而造化弄人這兩位汽車發明巨匠不知什么原因,雖然兩人分別在僅距80km的兩座小城內,卻從未見過一次面。成為汽車史上的一大憾事。但他們的繼承人不負眾望,使兩位偉人所開創的事業得以發揚光大,使奔馳汽車公司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汽車公司。
巨人長眠
三年后,為汽車夢想奮斗了一生的本茨離開了人世。本茨用一生對汽車技術的執著實現了制造汽車的夢想,但在締造了自己的企業帝國后,他也能在技術角度之外,用市場的思維來做出決斷。也許,奔馳現在的出色基因,正是他這兩點的悠久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