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的核彈試驗經歷
核彈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應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對目標造成殺傷破壞作用的武器。爆炸性核反應是利用能自持快速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產生的核反應爆炸而形成巨大殺傷破壞效應。下面小編給大家解密美國空軍的核彈試驗經歷。
美國空軍的核彈試驗經歷分享
諾爾溫·埃文斯是美國空軍著名的試飛員,在他61年的飛行生涯中(其中38年作為實驗試飛員),他駕駛203種不同類型的飛機累計飛行時間超過15000小時。不久前他在美國《空天雜志》發表文章,回憶了自己參與核武器試驗的驚險飛行經歷:
“紅翼鶇”計劃是美國于1956年在太平洋核試驗場進行的一系列第二代熱核炸彈試驗的代號。在參與該計劃行動的5個月期間,我駕駛美國共和飛機公司生產的F-84F戰斗機7次飛過核爆炸區域,以檢測高溫和沖擊波對飛機產生的影響。其中1956年7月3日進行的莫霍克核試驗的那次飛行,險些置我于死地。
莫霍克核試驗引爆的核炸彈TNT當量為36萬噸,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投擲在日本的原子彈的威力要大得多,不過由于采用的是空中爆炸的方式,這大大降低了在核爆炸區域附近飛行的危險性。因為是按照既定航線飛行,所以我駕駛的F-84F戰斗機要在爆炸后0.1秒的時間內到達指定空域的指定位置,以便使戰斗機最大限度地接觸高溫和沖擊波。這樣的精密計時聽起來似乎很難實現,但這確實是執行核爆炸測試任務時對飛行員的要求。佛羅里達州墨爾本市一家輻射公司研制了一種新型的空間定位系統,可以幫助飛行員完成精確定位飛行。因為我將使用這套定位系統駕駛飛機參加核試驗,所以我奉命為這種系統進行測試飛行,以獲得理論上所需要的數據。1955年我第一次專程來到佛羅里達州的帕特里克空軍基地,進行空間定位系統的測試飛行。實際測試結果表明,這套系統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進。
最終這種空間定位系統未能在莫霍克核試驗中得到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雷達定位系統,試驗過程中由雷達管制技術人員為我導航。至于雷達管制員是否能夠按照核爆炸試驗要求的精度對我進行定位引導,我有點擔心,但我不得不相信他的專業性。莫霍克核試驗屬于低強度等級的核爆炸試驗,其目的是:測定核彈投出后飛機可以成功脫身的最大安全帶彈量,研究飛機的機身、蒙皮、電子設備和發動機承受高溫的極限能力,測定超出設計極限14 Gs后飛機所能承受的沖擊波,搞清楚飛機發動機處于工作狀態下渦輪可以承受的超壓類型。在這次任務中,我將駕駛我的F-84戰斗機,經受低強度核爆炸產生的高溫和沖擊波的考驗。
莫霍克核試驗于凌晨4點拉開了帷幕,參加試驗的飛行員與機組人員吃了一頓特別的牛排和雞蛋早餐。我將駕駛的是一架最新式的F-84F-25戰斗機,在當時這可是空軍在役最結實的機型。其它飛機(B-66轟炸機, B-57轟炸機, F-101A戰斗機)的指定到達位置距離爆炸區域比我要遠一些,查克·基欽斯駕駛一架老式的F-84F戰斗機測定沖擊波的橫向荷載。
發出起飛指令以后,我駕駛戰斗機升入茫茫夜空。大約10分鐘后,我戴好防護帽,操縱儀表繼續飛往埃內韋塔克環礁北部的試驗地點。
倒數計時非常準確,雷達管制員的指令也很容易執行。最后一秒鐘倒數結束,我拉下黑色護目鏡并用戴著手套的左手遮住鏡片。
核炸彈引爆了。刺眼的強光猶如針尖一樣穿透了護目鏡,那幾秒鐘我的眼睛感到劇烈疼痛。當強光逐漸減弱時,我竟然可以清晰看到我的手骨結構。突然之間,我開始感覺有數以萬計的又長又熱的鋼針正在刺入我的身體。
因為當時沒有配備防火服裝,我只穿著輕便的飛行服。當我向上推開護目鏡,看見強光正慢慢減弱,更令人可怕的是我感覺好像被火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