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重大歷史知識點梳理
中華民國(1912--1949)。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由中國國民黨在南京建立的政權,簡稱民國。位于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下面看看這個時期都有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
民國(1912--1949):
231、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發生的由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以清王朝為代表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232、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又領導了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233、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毛澤東(左圖)、董必武等13名代表出席了代表大會。后來中共中央把7月1日定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日。
234、1924年,孫中山領導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起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統一戰線。
235、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得到了華僑的大力支持,“華僑是革命之母”,形象說明華僑對辛亥革命的巨大貢獻。
236、黃興,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和孫中山一起參加辛亥革命,領導和指揮了同盟會的多次武裝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總長。
237、1904年黃興等人在長沙組織成立了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并策劃了反清起義。
238、秋瑾(右圖),又稱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辛亥革命中的女志士。1904年離家別子到日本留學,先后加入光復會、同盟會,是同盟會浙江負責人。1907年在浙江準備發動反清起義,不幸被捕,英勇就義。
239、二次革命:1913年孫中山繼辛亥革命之后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獨裁、維護民主共和體制的斗爭。李烈鈞、黃興分別在江西、江蘇組織討袁軍,宣布獨立,南方幾省相繼響應,但最終戰敗,孫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240、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掌握了清朝軍政大權。他一面出兵威脅孫中山讓位,一面又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3月,袁竊取了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位。
241、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北洋軍閥是依靠帝國主義的封建軍閥政治集團。
242、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把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自己當皇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243、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激起全國上下的強烈反對。蔡鍔會同李烈鈞等人在云南組織護國軍,出兵討伐袁世凱,各地紛紛響應。這就是著名的護國運動。
244、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分化為皖、奉、直三個派系。
245、皖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主要首領是段祺瑞,掌握北系政府實權,控制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靠日本支持和扶植。段是安徽合肥人,故稱為皖系。
246、直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主要首領是馮國璋,其后為曹錕、吳佩孚。主要勢力在直隸(今河北)、湖北、江蘇、江西等省,由英、美兩國扶植。馮是直隸(天津)人,故稱為直系。
247、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以張作霖為首,控制東北三省,依靠日本支持和扶植。張作霖是奉天(今遼寧)人,故稱為奉系。
248、李善蘭,近代數學家、翻譯家,寫了許多數學專著,較早闡述了微積分的初步理論,在當時數學界影響很大。他翻譯了《代數學》、《幾何原本》、《植物學》、《談天》等書,介紹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249、徐壽,近代化學家、翻譯家。他有多項發明創造,與華蘅芳合作,制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以蒸汽為動力的木殼輪船,并大量翻譯西方化學、醫學、法學著作。
250、徐壽在譯著《化學原鑒》中發明了對固體金屬元素的中文命名法,創造了鋅、鎂、錳等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
251、詹天佑(左圖),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1905年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
252、京張鐵路是詹天佑主持建成的由北京至張家口的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為確保行車安全,設計出人字形路軌,并出色完成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京張鐵路于1905年動工,1909年(比預計提前2年)完工通車。
253、馮如,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和杰出的飛行家。在旅美華僑的幫助下,他于1909年在美國試制飛機成功。1910年制成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飛機,并在國際飛行比賽中獲第一名。他拒絕美國的高薪聘請,攜帶兩架自制飛機回國,投身于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任廣東革命政府飛機隊長。
254、嚴復,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譯家。曾留學英國海軍學校,后任北洋海軍總教官。主張變法維新。翻譯介紹了許多西方社會學、經濟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