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是怎么廢除的
對德、奧、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加入協約國參戰,作為戰勝國,停止對戰敗的德、奧賠款支付;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國部分的庚款余額,蘇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棄。
對日、意、西、英、美
1940年11月,日本與汪偽政權簽訂條約,“撤銷其在中華民國所有的治外法權,并交還其租界”。這實際上是瓦解已遷都重慶的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的策略。為了提升重慶國民政府的地位,并挽救其日益受到挑戰的威望,蔣介石也將廢除各國對華的不平等條約,作為外交的主要內容。然而在此后的一段時期內,盡管蔣介石做出了積極的外交努力,但英蘇忙于歐戰、無暇顧及遠東,美國也極力避免過早地與日本發生沖突,所以對蔣的建議反應冷淡。 [54]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不宣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轉機也隨之來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中國政府便向日德意三國宣戰,宣布“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之關系者,一律廢止”。這樣,中國與日本、意大利及其軸心國同盟的西班牙所簽署《辛丑條約》的相關條款,至此廢止,而德國從《辛丑條約》中所獲得一切權益也早在一戰后就被中國收回。 [54]
不止如此,由于世界政治格局的迅速變化,中國與其他《辛丑條約》簽約國的廢約交涉,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契機。1943年1月11日,駐美大使魏道明與美國國務卿赫爾在華盛頓簽訂《關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同一天,外交部長宋子文與英駐華大使薛穆也在重慶簽訂《關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中國與英、美兩國之間的《辛丑條約》正式廢止。 [54]
其他國家
中國與英美交涉的成功,對其他的國家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43年10月20日,中比條約第二條,1945年5月29日,中荷條約第三條;1946年2月28日,中法條約第三條,均做出同樣規定,廢除《辛丑條約》?!缎脸髼l約》原簽字國,共十一國。除上述英、美、比、荷、法五國外,其余如德、奧、俄、日、意大利、西班牙六國,因宣戰或改定新約,也已取消。 [54]
至于瑞典、挪威、丹麥、葡萄牙、雖非辛丑條約簽字國,因有使館界等關系、于1945年4月5日、1943年11月10日、1946年5月20日、1947年4月1日,先后以條約或換文放棄。至此,《辛丑條約》強加于中國的約束基本得以清空,列強通過《辛丑條約》在中國獲得的權益只剩下使館界一些房屋的產權而已。 [54]
1947年12月26日,《北平使館界官有資產及官有義務債務清理委員會與外籍顧問協議書》的簽字儀式在北平市政府西花廳舉行了,抗戰勝利后北平市政府收回使館界的工作,至此也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