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榮個人概述
葛榮(?- 528),鮮卑族人,北魏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初為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鎮將,后投靠鮮于修禮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縣西北)的起義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葛榮個人概述,希望對你有用!
葛榮個人概述
葛榮(?— 528),鮮卑族人,北魏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北魏孝昌二年(526)正月,原懷朔鎮兵鮮于修禮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縣西北)領導起義。原懷朔鎮將葛榮參與起義。八月,叛將元洪業殺鮮于修禮,請降于魏。葛榮殺元洪業自立,繼領起義部眾。九月,北趨瀛州(治今河北河間),于白牛邏(今蠡縣境)襲斬魏章武王元融。自稱天子,國號齊,年號廣安。不久,擒斬魏廣陽王、驃騎大元淵。次年正月,攻陷殷州(今隆堯東),殺刺史崔楷,進圍冀州(今屬河北)。十一月陷冀州,俘刺史元孚。魏以都督源子邕為冀州刺史,率兵進討葛榮。十二月,葛榮率10萬起義軍在陽平(今山東莘縣)東北漳水曲大敗魏軍,擊殺魏將源子邕、裴衍等人。武泰元年(528)二月,擊殺另一支起義軍首領杜洛周,并其眾。三月,克魏滄州(今河北鹽山西南),擒刺史薛慶之。八月,引兵圍鄴城(今臨漳西南),眾號百萬,游兵已過汲郡(今河南衛輝西南)。九月,魏柱國大爾朱榮率精騎7000(一說騎兵7萬)攻義軍于滏口(今河北磁縣西北),葛榮恃眾輕敵,兵力分散,被爾朱榮出奇兵擊敗。葛榮被俘殺,起義失敗。
葛榮所處的歷史背景
亂世出英雄,魏晉南北朝就是這樣一個大亂世,亂得驚心動魄,亂得不同凡響,亂得有滋有味,當然也就亂得英雄輩出。人人皆知有魏蜀吳三國鼎立(姑且稱之為前三國),卻較少人關注周齊陳三分天下(姑且稱之為后三國),這里先交代一下這周齊陳三國的歷史。 魏蜀吳三國合一的結果是晉朝短暫的統一后又一個大分裂時代的開始,共歷經三百年,才由隋朝統一,而隋朝恰恰又是周齊陳三國合一的結果,兩個三國時代將亂世開啟和結束,可謂歷史的一大奇觀,從此南北文化交融,漢血緣合流,創造出了輝煌的隋唐盛世,在當時世界上形成的崇高威望和深遠影響后世一直都未有能力逾越。因此探究周齊陳三國就顯得比魏蜀吳三國更有歷史意義,實際上后三國的故事比前三國還要精彩許多。前三國從黃巾大起義算起到晉朝滅吳結束,公元184年——280年,共歷時96年。后三國從六鎮大起義算起到隋朝滅陳結束,公元523年——589年,共歷時66年。后三國歷時雖然短暫,但其過程和民族矛盾要遠遠比前三國復雜多變。后三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東魏,西魏,南梁三國鼎立。第二階段為北齊(代東魏),北周(代西魏),南陳(代南梁)三國并存。最后由北周滅北齊,隋朝代北周,隋朝滅南陳而告結束。這與前三國的魏滅蜀,晉代魏,晉滅吳幾乎如出一轍,歷史驚人的相似性又重演了一次。
后三國歷程極其復雜,先是北魏和南梁南北對峙,然后北魏大亂,分裂為東魏(高歡掌權),西魏(宇文泰掌權)。侯景之亂打破三方力量對比,北齊代東魏(高家為帝),北周代西魏(宇文家為帝),南陳代南梁(陳霸先為帝),其間曲折難以盡述,可參閱<周書>、<魏書>、<北齊書>、<梁書>、<北史>等歷史著作。
南北朝時期是個混亂的年代,同時也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葛榮就是這個亂世中的一個杰出的英雄人物。
葛榮起義大事
北魏孝昌二年(526)正月,原懷朔鎮兵鮮于修禮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縣西北)領導起義。原懷朔鎮將葛榮參與起義。
526年8月,叛將元洪業殺鮮于修禮,請降于魏。葛榮殺元洪業自立,繼領起義部眾。
526年9月,北趨瀛州(治今河北河間),于白牛邏(今蠡縣境)襲斬魏章武王元融。自稱天子,國號齊,年號廣安。不久,擒斬魏廣陽王、驃騎大元淵。
527年正月,攻陷殷州(今隆堯東),殺刺史崔楷,進圍冀州(今屬河北)。
527年11月陷冀州,俘刺史元孚。魏以都督源子邕為冀州刺史,率兵進討葛榮。
527年12月,葛榮率10萬起義軍在陽平(今山東莘縣)東北漳水曲大敗魏軍,擊殺魏將源子邕、裴衍等人。
武泰元年(528)2月,擊殺另一支起義軍首領杜洛周,并其眾。
528年3月,克魏滄州(今河北鹽山西南),擒刺史薛慶之。
528年8月,引兵圍鄴城(今臨漳西南),眾號百萬,游兵已過汲郡(今河南衛輝西南)。
528年9月,魏柱國大爾朱榮率精騎7000(一說騎兵7萬)攻義軍于滏口(今河北磁縣西北),葛榮恃眾輕敵,兵力分散,被爾朱榮出奇兵擊敗。葛榮被俘殺,起義失敗。
葛榮敗亡原因
河北的葛榮軍,雖然聲勢浩大,但并無逐鹿天下的大志向。范文瀾先生評價道:“他們是變兵,是尋求生存的流亡者,是根本不知生產為何事的破壞者。”他們毫無紀律,專事屠殺擄掠,攻破滄州城,城中居民十之八九遭到屠殺,然而這還只是被歷史記錄下來的一小部分而已。
他們所到之處肆意殘破,但從來沒有萌生過收羅人心,建立一個鞏固的后方根據地的念頭,這是胡族理念中所不存在的一個論題——他們因這個王朝的漢化而失去地位,因此堅決反對漢化,甚至于反對漢人,更不用說汲取漢民族統治思想中的那些精華了。數年間,葛榮空擁百萬之眾,卻只不過是在華北平原上四處游蕩就食。然而河北經數年戰亂,也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不足以養活袖手坐食的成百萬人。
葛榮遂分兵南下,其仆射任褒率軍南掠至沁水。北魏軍團也開始集結,準備尋葛榮主力決戰。爾朱榮以上黨王元天穆為前軍,司徒楊椿為右軍,司空穆紹為后軍,而自己親率左軍。
五二八年,七月,葛榮親率號稱百萬的主力部隊,包圍重鎮鄴城,外圍游兵已活動到汲郡一帶。爾朱榮親率七千配有副馬的精銳騎兵自晉陽出擊,以狡黠善戰的羯族人侯景為前驅,倍道兼行,東出滏口,越過太行山脈進入河北平原。
當時葛榮勢力強大,橫行河北無敵手,根本不把爾朱榮這區區七千人看在眼中,聽說他來了,喜形于色,下令軍中諸人各自準備長繩子,待爾朱榮“至則縛取”。葛榮將其百萬大軍,自鄴城以北列陣數十里,箕張而進。
爾朱榮把部分兵力藏在山谷中,作為奇兵,分督將以上三人為一集團,每集團數百騎兵,到處揚塵鼓噪,虛張聲勢,讓對手莫測多少,爾朱榮又以混戰之中,刀不如棒,勒令全軍將士每人準備木棒一根,置于馬側。同時頒布戰場紀律,規定戰時不以斬級為功,以防因此而擾亂陣列,影響己方騎兵機動。和葛榮的大大咧咧相反,爾朱榮戰前的準備相當充分。
葛榮一方雖然人馬眾多,但布置太過分散,連葛榮自己也難以掌握。爾朱榮大將高歡,原來在杜洛周、葛榮手下都呆過,熟人不少,此時趁機于陣前招降了葛榮軍中七個王和一萬多人的軍隊。爾朱榮軍事政治雙管齊下,一方面派高歡展開政治攻勢,另一方面他親自陷陣力戰,率騎兵突破穿透葛榮的大陣,又從后返擊,葛榮軍大敗,他本人于陣前被生擒,爾朱榮把他裝入囚車送往洛陽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