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的基本簡介
拜占庭(希臘語:Βυζ?ντιον,拉丁語: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于公元前667年建立的。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拜占庭帝國的基本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拜占庭帝國的地理位置
拜占庭帝國位于連結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中陲。拜占庭帝國于七世紀中期達到極盛,此帝國恢復了原先羅馬帝國大部分領土,只缺少伊比利半島(現在的西班牙、葡萄牙),高盧(現在的法國)和英格蘭。拜占庭掌握中東好幾個世紀,但帝國主要生存于巴爾干半島和現代土耳其所組成的領土上。
拜占庭帝國的首都
拜占庭首都為君士坦丁堡。由三堵牢固城墻和超過一千座塔樓防御于陸地一端。強大的海軍保持由海上而來的補給。君士坦丁堡在羅馬帝國衰亡后屹立超過千年,防衛歐洲免受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略。
拜占庭帝國的行政制度
早期的拜占廷帝國采取了類似于羅馬帝國的行政制度,設立元老院、執政官和各大區長官。隨著時間推移,元老和執政官逐漸變為榮譽性頭銜。拜占廷皇帝的輔弼機構為御前會議,其成員包括執事長官、大區總督、軍隊司令、司法大臣和君士坦丁堡等高官。執事長官是帝國最重要的高級官吏,其職權包括指揮禁軍、巡視部隊、監督各級官員、簽發官方文件、主持外交活動、締結條約、參加審理重大案件、掌管皇宮內外事務等重要職責。執事長官的人選不以出身和等級為依據,而是依照其實際能力、干練程度和對皇帝的忠誠度來選擇,由皇帝直接任命。7世紀后,執事長官也逐漸成為虛職。
拜占廷帝國仿照古羅馬的行政制度,將全國分為若干個大區,每區包括羅馬時代的若干行省。早期拜占廷帝國設立了四個大區,即東方大區(君士坦丁堡)、伊利里亞大區(薩洛尼卡)、意大利大區(拉文納)和非洲大區(迦太基)。大區總督是皇帝的全權代表,行使行政和司法職權。由于大區總督權力極大,因此自君士坦丁一世后的歷代皇帝逐步削去其權力,將部分權力分給省區總督。7世紀上半葉,大區總督一職被取消。拜占廷帝國在重要省份和戰略要地還設立直屬帝國中央政府的地方總督。
君士坦丁堡也屬于高級官吏,地位僅次于執事長官,其職責與外地的大區總督類似,總掌首都的行政和司法權,并且負有治安責任,掌握一定的軍事指揮權。拜占廷帝國的國家金礦、銀礦、鑄幣廠、國庫由大司庫官掌握。大司庫官下轄10個司,包括教會事務司、軍餉司、郵驛司、鑄幣司、歲入統計司、大區財政事務司、礦務司、軍械司、工場司、皇帝服裝司。皇家財政(包括皇室土地)由皇家私產長官掌管,大區總督掌握地方金庫。
拜占廷的法律屬于羅馬法系統。司法大臣由君士坦丁一世設立,最初相當于皇帝的法律秘書,為皇帝起草法律和法令,6世紀后成為最高法官。
根據規定,拜占廷的法官必須接受5年以上的專門法律教育,全面掌握羅馬民法并通過嚴格的國家考試,領取資格證書,方可從事司法工作。早期的法官還兼管商業仲裁、稅收、行政等業務,查士丁尼一世推行的司法改革要求法官專職化,并將法官與立法者區分開來。執事長官、大區總督和君士坦丁堡握有比法官更高一級的法律仲裁權,而拜占廷皇帝則始終握有最高的立法權和司法權。
拜占庭帝國的歷史發展
興起
萊茵河和多瑙河所遭受的一波波的蠻族入侵,迫使羅馬帝國于五世紀分裂為二。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羅馬帝國,是更具吸引力的脆弱目標。最后的西羅馬皇帝于476年被殺。東羅馬帝國于此時期存活下來,并以拜占庭帝國之姿重現。
第一位偉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年-565年)。他的野心是恢復古羅馬帝國版圖,他也接近達成目標。查士丁尼的手段乃此一時代最杰出的貝利薩留斯所領的專業軍隊。立即而來的威脅是復興的波斯帝國脅迫要侵略越過幼發拉底河的小亞細亞。當威脅暫時平息后,貝利薩留斯首度于533年侵略北非,接近現代突尼斯之地,擊敗了上個世紀被迫遷居至此的汪達爾人,一路攻到德國。貝利薩留斯由北非轉戰意大利。536年時,他從奧斯特格斯手里重新取回羅馬城。540年重新取回北意大利。
貝利薩留斯再度被派往東方,該地有新波斯王正在征服亞洲的拜占庭行省。貝利薩留斯、波斯瘟疫、和巨額黃金賠款阻止了波斯人的進軍。下個威脅來自保加利亞人和北方的斯拉夫人南下直至巴爾干半島。在540年和558年之間,他們總共被擊敗四次。當奧斯特格斯重新點燃意大利的戰火,另一支拜占庭軍隊永遠擊破了他們的軍力,重新占領了部分西班牙南部領土。除了軍事上的戰役外,查士丁尼藉由建立強固的法律行政體系及強勢保衛__教會,為將來奠立良基。
希臘化時代
拜占庭帝國雖然失去了許多土地,但這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好處:它不再那么混雜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希臘化了,希臘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銜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國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國與西歐的區別已經不可忽視了。不過拜占庭帝國國內也有不小的區別,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__,而不是東正教。這些省份失落后,在剩余的省份中東正教更加強大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試圖占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拜占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后,東帝國開始得到恢復。
8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圣像破壞運動的爭論。利奧三世下令禁止圣像,這個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都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圣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有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劃,但這些計劃未能成功。9世紀初圣像破壞運動重現,843年再次被制止。這些爭論使得當時與其已經開始離心離德的天主教和神圣羅馬帝國(對拜占庭帝國來說這個名字相當荒謬)未能重新統一起來。
黃金時代
在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拜占庭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它的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里,拜占庭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里亞海的制海權,占領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爾二世·保加利亞屠夫打敗了保加利亞人,并于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拜占庭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不過有時也是敵人):在基輔的俄羅斯國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傭軍。
但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當時許多占有土地的貴族打亂了軍區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國只需要對付它的舊敵神圣羅馬帝國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話它可能還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敵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譽:諾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進入了小亞細亞。突厥當時最大的敵人是埃及,而小亞細亞則是拜占庭帝國士兵的主要來源地。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羅梅納斯四世被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戰敗,拜占庭帝國從此失去了小亞細亞省。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雙方互相革除對方的教籍。
帝國末日
1180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國疆域拜占庭帝國的最后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亞歷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圣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意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意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盡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國艦隊的骨干。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占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而拜占庭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國這時已經三分五裂了: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當鄂圖曼帝國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圖曼帝國占領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拜占庭雖然頒布法律統一教會,但拜占庭的居民并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傭軍來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占庭死亡。他們看著鄂圖曼帝國將剩余的地域蠶食。
1400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國疆域一開始鄂圖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墻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克服它。但隨著炮的出現,這堵墻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領了。穆哈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干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緊緊地落入鄂圖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繼承人。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
拜占庭帝國的影響
許多拜占廷學專家都認為,拜占廷文化在古典文化與西歐文藝復興之間起到了傳承者的作用,拜占廷帝國所留下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1453年,拜占廷滅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巨大影響,不僅在曾經是拜占廷領土的那些國家,而且在拜占廷帝國舊疆界以外的國家中仍然存在。拜占廷文化在其國土之外的東歐和西歐甚至具有更深遠和強大的影響。”“1453年5月29日,一種文化被無情地消滅了。它曾在學術和藝術中留下了光輝的遺產。它使所有的歐洲國家擺脫了野蠻,并給予其他國家文化精華。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幾個世紀中一直保護著__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個世紀中始終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
拜占廷帝國的文化和宗教遺產至今仍然可以在俄羅斯、保加利亞、希臘等國家看到。在希臘帕特莫斯島的神學家圣約翰修道院,作為拜占廷帝國永不滅絕的象征,帝國的金地黑色雙頭鷹國旗至今仍飄揚在修道院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