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海戰的背景是什么
黃海海戰,名載史冊,震鑠古今。戰況空前激烈,雖持續時間不長,但影響可謂十分深遠。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海海戰的背景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黃海海戰的背景是什么
1894年清朝海軍分為北洋、南洋、福建和廣東四支水師艦隊。其中北洋水師實力最為強大,其他各支水師除廣東水師的三艘小型巡洋艦滯留北洋參加了海戰以外,因實力貧弱,在戰爭期間無所作為,坐視北洋水師的覆亡。
日本海軍各支艦隊于甲午戰爭爆發前夕統一整編為聯合艦隊,由伊東佑亨海軍擔任聯合艦隊司令。聯合艦隊的編隊分為以下小隊:本隊第一小隊、第二小隊、第一游擊隊和第二游擊隊。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在朝鮮豐島海域突然襲擊北洋水師的濟遠和廣乙兩艘巡洋艦,隨后擊沉了英籍高升號運輸船,俘獲操江號炮艦即豐島海戰,甲午戰爭隨即全面爆發。北洋水師和聯合艦隊面臨著相同的任務:護送援軍、爭奪黃海制海權。
北洋水師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線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聯合艦隊迫近威海,清光緒皇帝責難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李鴻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黃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憤怒和緩解輿論的壓力。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師主力艦12艘由威海出發,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護送陸軍登陸。
與北洋水師在戰略上“保船制敵為要”不同,日本海軍在戰爭之前就制定了以艦隊決戰奪取制海權的明確計劃。當日本聯合艦隊護送援軍登陸仁川的行動完成后,1894年9月13日,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開赴鴨綠江口,搜尋向北洋水師主力決戰。
黃海海戰的影響是什么
黃海海戰是中國和日本在近代發生的第一次直接的大規模正面作戰,在此戰之前,中國由于海軍實力在日本聯合艦隊之上,所以日本對海戰還是心有余悸的,并制定上中下三種對策。上策:如戰勝,趁勢擴大戰爭;中策:如戰平,保住朝鮮既得利益,陸軍待命準備退守本土;下策:如戰敗,放棄一切既得利益,陸軍全力防御本土。
黃海海戰日本方戰勝,直接重創了北洋水師,并導致一系列連鎖效應:北洋水師轉為守勢并最終全軍覆滅;北洋軍全軍覆滅導致洋務派在中央再無發言權,朝廷大權再落滿族貴族手中;中國的發展方向由先前的“洋務興國”這樣的君主政體下的官僚資本主義政體轉為保守的半殖民半封建政體。直接導致中興日本,衰弱華族的《馬關條約》的簽訂。
看了“黃海海戰的背景是什么”還想看:
1.黃海海戰的介紹
2.甲午戰爭的介紹
3.丙子胡亂戰爭的背景及過程
4.甲午中日戰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