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送畫的故事
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觀音送畫的故事
某年,杭州城疫癥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貧病交迫,十分凄慘。一天,城內的湖邊,泊了一只大船,船頭坐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為貧病的人請命,如果有人出錢買她,她就住在他的家里,為他服務,得款用來救濟人民。
岸上的人爭著買她,相持不下,就采用投錢的方法,誰用錢擲中她,就迎她回去。于是,銅錢、黃金、白銀都紛紛投下來,堆滿船頭,卻沒有一枚落在她身上。大家十分失望,只好放棄。
女子微笑,合掌向岸上的人致謝,把每一個捐來的錢都施舍給窮人。消息傳來,轟動整個杭州城,富人們為她俠義的行為感動,紛紛慷慨布施。于是,病人得到醫藥,窮人得到金錢,饑餓的人得到食物,人心都安慰和滿足。
突然,女子的船上毫彩萬道,燦爛光明,一位法相莊嚴的菩薩合掌微笑。大家驚奇極了。她說:“我就是觀世音菩薩,我來,是為了啟發和喚醒大家的仁心。同情、憐憫是最高貴的情操,幫助他人,是最神圣的責任,扶助弱小,是人們義不容辭的天職。今天,你們的表現十分值得贊美,大家將得到幸福。”
眾人既感動又歡喜,不約而同合掌,稱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把畫像送給他們。她的諾言應驗了,她真的住在每一位出錢為善的人家里。
這個故事在中國普遍地流傳,增加了人們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
延伸閱讀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
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愿,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國的江、浙、閩、廣、臺灣, 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