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歷史沿革烏干達發展歷史
烏干達共和國是東非的內陸國家,被稱為“非洲明珠”。關于烏干達這個著名的國家大家了解多少呢?知道它的歷史知識嗎?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烏干達歷史沿革
烏干達一詞最初是東非沿海居民對巴干達人的國家-布干達的稱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人將其含義擴大到鄰近地區。
早期國家
公元13世紀前在今烏干達西部有一個叫基塔拉的酋長國。13~14世紀,游牧部落巴契韋齊人征服了這個國家。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居蘇丹南部的盧奧人南下取代了巴契韋齊人的統治,建立布尼奧羅王國,在布干達建立了巴比托王朝。這些外來統治者不久被當地從事農業而文化較高的班圖人所同化。在烏干達西南部,欣達人建立了安科萊王國。在烏干達北部,建立了許多各自為政的小國和氏族部落。1830年左右,布尼奧羅王國的王子卡波約在魯文佐里山以東建立托羅王國。從17世紀起,布干達王國日漸強大并不斷向外擴張。到18世紀中葉,其勢力已超過布尼奧羅王國。
殖民者的入侵
19世紀70年代,英國殖民者企圖吞并烏干達各地,為布尼奧羅王國所阻。70年代末,英法____會先后到布干達王國傳教。他們干預政治,引起教派紛爭。連年的戰爭,使布干達王國迅速衰落。
1890年,英軍入侵布干達。皇家不列顛東非公司的代理人弗雷德里克·盧加德(后來的香港總督盧吉)迫使布干達國王姆旺加兩次與他簽訂保護條約。1894年 6月,英國政府與布干達簽訂新約,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接著,英國于1896年將其保護范圍擴大到烏干達全境。
烏干達各地人民對英國的侵略進行了頑強的抵抗。1893年,英國派兵侵占布尼奧羅王國,國王卡巴雷加率領部分民眾進行了長達 6年的游擊戰。1897年,布干達國王姆旺加舉兵反英,后來在蘭戈地區與卡巴雷加會合。1899年 4月,兩位國王被俘,起義失敗。為了便于統治,英國保存了布干達、布尼奧羅、托羅、安科萊等封建王國及其君主,其中布干達保留了較多的權利。但行政大權控制在以總督為首的英國殖民官員手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個別非洲人才被允許參加殖民當局的行政和立法機構。在經濟上,英國將烏干達變為棉花、咖啡等農產品供應地,竭力阻撓非洲人自己發展商業和加工業。
國家的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烏干達人民長期對殖民統治的不滿終于爆發。1918年爆發了全國性總罷工和農村騷動。1919年布干達又掀起了巴塔卡黨和烏干達非洲農民聯盟領導下的民主運動。1921年,烏干達第一個全國性政黨烏干達國民大會黨成立,提出了實行普選、建立自治政府、由非洲人控制經濟等要求。1921~1928年,烏干達人民為要求釋放被放逐在英國的布干達國王穆特薩二世展開斗爭。
20年代后期,英國在烏干達進行以自治為目標的憲法改革。1931年底在烏干達形成 3大政黨:烏干達人民大會黨、民主黨、卡巴卡耶卡黨。1931年3月,烏干達舉行首次大選,民主黨獲勝,貝內迪克托·基瓦努卡被任命為首席部長。1932年 3月,烏干達實行自治,基瓦努卡任政府。同年 4月,烏干達再次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和卡巴卡耶卡黨組成的聯盟獲勝,成立了兩黨聯合自治政府。根據1932年6~7月在倫敦舉行的烏干達制憲會議的協議,烏干達于193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
獨立后的國家
根據1942年憲法,烏干達獨立后實行聯邦制,布干達、布尼奧羅、托羅、安科萊等王國以及布索加特區均為聯邦成員。人民大會黨和卡巴卡耶卡黨組成聯合政府,人民大會黨主席米爾頓·奧博特任,卡巴卡耶卡黨主席、布干達國王穆特薩二世任總統。1964年兩黨聯盟破裂,中央政府與布干達王國的矛盾日益激化。1966年 5月,中央政府攻占布干達王宮,穆特薩二世逃亡英國。1967年烏干達通過新憲法,取消各封建王國及國王,建立烏干達共和國。奧博特先后發表了《平民憲章》(1969)、《納基伍博公報》(1970),譴責封建主義,強調一個民族、一個政府。1971年 1月25日,陸軍司令伊迪·阿明發動政變,推翻奧博特政府。奧博特流亡坦桑尼亞。
在阿明統治的8年內,軍人專政,政治混亂,經濟凋敝,國民大批外逃。烏干達與坦桑尼亞關系緊張。1978年10月,阿明派兵占領了坦桑尼亞邊境一塊領土。1979年1月,坦桑尼亞軍隊發起反擊。同年3月,20多個流亡國外的反阿明組織在坦桑尼亞的莫希開會,組成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和民族解放軍。4月11日烏干達民族解放軍在坦桑尼亞軍隊支持下占領坎帕拉。以Y.盧萊為首的新政府宣告成立。
1979年3月,流亡國外的20余個反阿明組織在坦桑尼亞的莫希成立烏干達解放陣線和烏干達民族解放軍。4月10日烏民族解放軍在坦桑尼亞軍隊支持下攻占坎帕拉,阿明出逃。4月11日宣布成立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臨時政府,該陣線主席盧萊任總統。 盧萊當政68天,因權力之爭被黜,6月20日,比奈薩繼任總統。1980年5月烏全國解放陣線軍事委員會解除比奈薩總統職務,組成以軍委會主席保羅·穆萬加為首的新內閣。同年12月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獲勝組閣,奧博特在被推翻9年后再次就任總統。參加競選的愛國運動黨主席約韋里·穆塞韋尼指責奧博特操縱選舉,1981年成立全國抵抗運動及其武裝組織全國抵抗軍,開展反政府的游擊戰。1985年7月27日,烏干達民族解放軍北方旅旅長巴西利奧·奧拉拉·奧凱洛發動政變,推翻奧博特政權,組成軍事委員會,由原烏干達軍司令蒂托·奧凱洛任主席兼國家元首。1986年1月全國抵抗軍攻占首都,奪取了政權。1月29日穆塞韋尼就任總統。烏干達議會批準修改憲法取消總統任期限制。
烏干達同中國的關系
中烏自1962年10月18日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發展順利。
自建交以來,中烏兩國經貿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進展順利。自1962年至今,中國援助烏干達建設的成套項目主要有:奇奔巴農場、多禾農場、坎帕拉制冰廠、沼氣池、食品陶瓷研究中心、國家體育場、漁場碼頭、外交部辦公樓等。中國在烏干達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始于1987年,主要領域為房屋和路橋建設。中烏貿易始于1960年。2012年兩國貿易額5.38億美元,同比增長34.7%。其中中方出口4.95億美元,進口0.43億美元。中國對烏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機電產品、服裝鞋類等,從烏進口的商品主要為皮革、芝麻、咖啡、棉花等。
兩國簽有文化合作協定。2005年4月,兩國簽署《關于中國公民自費旅游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向烏提供525個政府獎學金名額。2012年全年烏在華留學生總數為636名。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下,湘潭大學與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結成合作伙伴。1983年至今,中國已向烏派出15批醫療隊共147人,2012年在烏醫療隊員8人。
烏干達飲食特色
烏干達的美味香蕉飯 非洲的烏干達,招待客人自始至終不離香蕉??腿巳胛荩染瓷弦槐r美可口的香蕉汁,然后端上烤得焦黃的香蕉點心。正餐吃一種叫做“馬托基”的香蕉飯。“馬托基”是以一種不甜的香蕉品種為原料,剝皮搗成泥狀,蒸熟后拌上紅豆汁、花生醬、紅燒雞塊、咖喱牛肉。吃過“馬托基”的人,普遍稱贊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因而它成了烏干達國宴的主菜。烏干達的“國飲”是以香蕉和高粱面混合發酵釀成,香甜醇厚。開宴時,將酒壇擺在桌上,壇頂插著1米長的草管,賓主吮管對吸。
烏干達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講究肴豐富多彩,注重菜肴味美適口。
2、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辣味道。
3、主食慣以飯蕉為主食,也樂于品嘗面類食品。4、副食愛吃魚、牛肉、羊肉、雞、蛋類等;蔬菜喜歡辣椒、黃瓜、茄子、西紅柿、豆類等;調料愛用椰子油、棕櫚油、花生醬、辣椒汁、丁香、玉果、咖喱等。
5、制法對燒、煎、炒、烤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
6、中餐喜愛中國的粵菜、京菜、川菜。
7、菜譜很欣賞大拼盤、紅燒雞塊、咖喱牛肉、鍋里脊、干燒鮮魚、扒牛肉條、冬瓜盅、拔絲香蕉、
看過烏干達歷史沿革的人還會看:
1.從嚴治黨的歷史沿革
2.美國國會大廈的歷史沿革
3.國際兒童節歷史沿革
4.中國共青團的組織簡介與歷史沿革
5.英國歷史沿革 英國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