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發(fā)展歷史 捷克歷史沿革
捷克是一個中歐地區(qū)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但于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地分離。那么關于捷克這個國家大家了解嗎?知道它的歷史嗎?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捷克歷史沿革
土著居民為凱爾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紀,斯拉夫人西遷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qū)。623年斯拉夫(SLOVANE)部落聯盟薩摩公國形成,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VELKA MORAⅥA)公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帝國解體,普熱美斯(P?EMYSLOVCI)家族成立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1086年,德意志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vradislav 2)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后捷克公國臣服于神圣羅馬帝國。12世紀后半葉,公國改稱捷克王國。1867年后處于奧匈帝國統(tǒng)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奧匈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簽訂《慕尼黑協(xié)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將蘇臺德地區(qū)和與奧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區(qū)割讓給德國。1939年3月,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和摩拉維亞成為德國的保護國。1945年4月以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眾起義,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哥特瓦爾當選為總統(tǒng)。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杜布切克(DUB?ECH)出任捷共第一書記,并開始一系列改革。1968年8月21日,華沙公約組織成員蘇、波、匈、保、民主德國5國出動50萬大軍侵入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4月,胡薩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1975年任總統(tǒng)。1989年11月捷政局發(fā)生劇變。12月29日公民論壇取得政權,“天鵝 絨革命”領導人、作家哈韋爾(HAVEL)當選臨時總統(tǒng),捷共失去執(zhí)政黨地位。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改稱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2年6月舉行首次自由選舉,公民民主黨和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分別在捷克、斯洛伐克執(zhí)政。11月,兩個共和國領導人經過談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離,聯邦議會通過了聯邦解體法。同年聯邦解體。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瓦茨拉夫·哈韋爾于1月20日當選為捷克共和國總統(tǒng)。1996年6月,捷克舉行獨立后首次議會選舉,克勞斯繼任,社會民主黨主席澤曼擔任議會眾議院主席。2009年3月26日,由于受到世界經濟危機影響捷克托波拉內克26日向總統(tǒng)克勞斯遞交辭呈。此前,捷克眾議院已于24日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
捷克已于2004年5月1日時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協(xié)約,規(guī)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這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奇恥大辱。
捷克與中國的關系
1993年1月1日,中國承認捷克共和國為獨立國家并與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建交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在涉藏、涉臺問題上保持一個中國原則。
2016年3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捷克共和國發(fā)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捷克共和國關于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捷克名勝古跡
克魯姆洛夫,卡羅維拉利。
布拉格城堡:位于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已有1000多年歷史,60多年來歷屆總統(tǒng)辦公室均設在堡內,所以又稱“總統(tǒng)府”,城堡包括以下部分。布拉格城堡畫廊新近重新整建完畢的布拉格城堡畫廊(Obrazarna Prazskeho Hradu)必須另外付費才可進入,其內收藏了許多古典繪畫,最早從16世紀開始,而以16到18世紀繪畫為主,涵括了意大利、德國、荷蘭等各國藝術家作品,共有4,000馀幅。布拉格城堡畫廊的原址是城堡馬廄,在改建為城堡畫廊的過程中,發(fā)掘出布拉格城堡最早的教堂-圣女教堂,部分遺跡存放在城堡畫廊中。
圣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筑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后長眠之所。圣維塔大教堂歷經3次擴建,西元929年的圣溫塞斯拉斯圓形教堂,在西元1060年時擴建為長方形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的哥德式建筑,卻一直到西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圣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圣約翰之墓和圣溫塞斯拉斯禮拜堂。走進教堂入口,左側色彩鮮麗的彩色玻璃是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教堂 內有純銀打造、裝飾華麗的圣約翰之墓,他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圣溫塞斯拉斯禮拜堂位于圣約翰墓之后,壁畫和圣禮尖塔均有金彩裝飾。
舊皇宮:(Stary Kralovsky Palac)是以往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歷任在位者對不同部分進行修繕。整個皇宮建筑大致分為3層,入口一進去是挑高的維拉迪斯拉夫大廳,也是整個皇宮的重心,往上層的新領地大廳有許多早期書記的圖像;下層有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和仿羅馬式宮殿大廳,大多數房間在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分是后來重建的遺跡。
圣喬治教堂:位于圣維塔大教堂(Bazilika sv. Jiri)后方,紅色外墻,有雙塔。圣喬治教堂是捷克保存最完好的仿羅馬式建筑。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
圣喬治女修道院:是波西米亞第一個女修道院,曾在18世紀被拆除改建為軍營,現為國家藝廊,收藏14至17世紀的捷克藝術作品,包括哥德藝術、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等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
火藥塔:這里的火藥塔(Prasna Vez-Mihulka)與舊城廣場的火藥 塔一樣,原本都是作為守城護衛(wèi)的要塞,后來則為存放火藥之用。16世紀時,國王讓術士居住于此研究煉鉛成金之術,18世紀后改為圣維塔大教堂儲藏圣器的地方,現為展出中古藝術、天文學和煉金術文物的博物館。
黃金巷(Zlata Ulicka):是布拉格古堡最著名景點之一。卡夫卡曾居住過的22號,現為一家書店。黃金巷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之處,后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因而得名。在19世紀之后,逐漸變成貧民窟。20世紀中期重新規(guī)劃,將原本的房舍改為店鋪,出售各類紀念品和手工藝品。
看過捷克歷史沿革的人還會看:
1.從嚴治黨的歷史沿革
2.美國國會大廈的歷史沿革
3.國際兒童節(jié)歷史沿革
4.中國共青團的組織簡介與歷史沿革
5.英國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