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歷史地圖介紹
東歐,歐洲東部的簡稱,多半是指奧地利、意大利以東的歐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東歐歷史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東歐簡介
東歐,歐洲東部的簡稱,多半是指奧地利、意大利以東的歐洲,但缺乏明確的定義和邊界,一般有地理和政治兩種劃分方法:政治上的東歐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或遭蘇聯并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實行共產黨的領導,經濟上多采用蘇聯式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這點與西歐相反。
大多東歐國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包括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摩爾多瓦、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99%以上人口屬歐羅巴人種,是人種比較單一的地區。居民多信奉____三大流派之一的東正教。
東歐地區地貌比較單一,以東歐平原為主。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自然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分布在東歐平原上。經濟發展差異懸殊。
二、東歐文明
被神圣羅馬帝國統治過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以及被德意志帝國和奧地利帝國統治過部分領土的波蘭屬于西方文明下屬的天主教文明圈,這幾個國家不同程度地受德意志文化的影響(尤以曾有大量德國地主移民拓殖的波蘭和捷克為最),大多數民眾信奉羅馬天主教(捷克例外,捷克如今已是無宗教信仰者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較早建立代議制民主政體(如波蘭早在1791年就頒布了歐洲第一部成文憲法--五三憲法),在東歐劇變后民主轉型較為平和。這些國家大多在一戰前就已開展工業革命,經濟雖然落后于西歐但仍然領先全球大多數國家(捷克在二戰前還擁有能與德國克虜伯匹敵的先進軍工企業)。科技和文化也較為發達,如蕭邦、居里夫人、沃卓斯基姐弟、羅曼·波蘭斯基為世界知名的波蘭裔文化與科技名人,約翰·馮·諾依曼、西奧多·馮·卡門、裴多菲、斯坦因、山陀爾·喬馬、索羅斯等皆為匈牙利裔科學與文化名人,德沃夏克、米蘭·昆德拉則為捷克的文化名人。
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長期統治的巴爾干半島諸國(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除外)大多屬于東正教文化圈,這些國家的文明來自對拜占庭文化的學習和吸收,民眾大多信奉東正教。按照亨廷頓的理論,巴爾干的東正教國家沒有如西歐國家一般經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思想解放革命,人文精神薄弱,未能樹立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傳統。這些國家在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后大多實行君主專制政體,而且在二戰后又都建立了共產集權政體(希臘除外),冷戰后的民主轉型較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中歐國家亦困難得多。這些國家和中歐國家的另一顯著區別就是國內民族眾多,民族矛盾復雜,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在冷戰結束后都爆發了激烈的動亂。由于兩次工業革命都沒有趕上,直到二戰后才開始工業化,巴爾干諸國經濟普遍落后(冷戰期間被西歐諸國傾全力扶助了幾十年的希臘除外),不僅落后于西歐和中歐的國家,就是跟臺灣、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先進國家(地區)相比也算是貧窮國家。巴爾干地區的人口販賣活動尤其猖獗。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都是東斯拉夫人的國家,種族血緣和語言文字都很相近,也都屬于東正教國家。但該三國較之巴爾干諸國專制傳統更為深厚,民主轉型更為困難,因而被更早的文明史觀論者湯因比視為獨立的俄羅斯文明圈。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亦屬于經濟落后國家,盡管烏克蘭仍能維持世界一流的軍工業。俄羅斯因為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氣和武器軍備而尚能維持高收入水平。
阿爾巴尼亞、波黑和馬其頓屬于穆斯林和東正教徒混合雜居的地區。歷經霍查對宗教的幾十年鐵拳打壓,阿爾巴尼亞的大多數民眾如今已無宗教信仰。
看過東歐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