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是誰
彼得大帝,是后世對彼得一世的尊稱。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
人物生平
彼得于1672年6月9日生于莫斯科。1725年2月8日去世。他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婭·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因為的米哈伊洛維奇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斗爭。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姐姐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退位。彼得地位才真正穩固。
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205cm,也是世界最高的皇帝。精力充沛,瀟灑歡快。但是他時常發脾氣,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射擊、印刷、航海、造船等做過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帝王,與中國的康熙帝同時。【康熙生于1654年 卒年:1722年,比彼得大18歲】
彼得結過兩次婚。他17歲時與歐多克亞結婚,他倆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時間。他26歲時把她送進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與她離婚并同另一位女子結婚。他第二個妻子葉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在大北方戰爭中被俄國俘虜才到了俄國)。彼得與他的原配夫人有一個兒子叫阿歷克謝,終日不學無術,但是父子倆的關系也相當惡化,他曾出逃外國。1718年阿歷克謝因反對彼得和通敵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終于死在獄中。彼得大帝精力充沛,熱心俄羅斯國家的福祉,也為俄羅斯的發展付出一生。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堡死去,終年52歲(康熙69歲)。他的繼位人是他的女兒葉卡捷琳娜一世。
軍事生涯
十八世紀肇始,歐陸大國紛紛興起,而俄國卻進展遲滯。彼得大帝,誕生于1682年,是俄國史上一位非凡的君王,為使俄國迎頭趕上當時歐洲的文明進步,他挑戰數百年的無知與孤立,推動巨大的變革,將數百萬人拖離黑暗時代,使俄國的版圖不斷地拓展,并將俄國推入現代世界。 Discovery Channel將帶領您去了解:十八世紀俄國在彼得大帝的統治下
現代化的過程。年輕時的彼得大帝,在擺脫了蘇菲亞女王的控制后掌權繼位,為突破與外界隔絕的地理環境,企圖取得周邊海域的主控權,而成立海軍發動海上戰爭,先后在亞速海、波羅的海戰役中告捷,贏得全歐洲的贊賞與尊敬。繼之而來,彼得大帝將國家發展重心西移,鄰近歐洲各國,便于接受歐洲的開化文明,并建立起圣彼得堡的領導勢力,結束俄國由莫斯科政權統治以來的黑暗時期,帶領俄國進入文明新時代。 1682年被立為沙皇,但實權掌握在他姐姐索菲亞手里。1689年平定索菲亞發動的宮廷政變,親自執政,稱彼得一世。1697年隨“高級使團”出國到西歐考察,回國后進行全面改革,力圖改變俄國落后狀況。同時,為了打通波羅的海出海口,同瑞典進行長達二十一年的“北方戰爭”,于1721年擊敗瑞典。同年為俄羅斯帝國皇帝,是俄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帝王。
俄國通過戰爭吞并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并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干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今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圣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彼得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人物評價
說起彼得大帝,有人這樣評價:“俄國的締造是由于一個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生活在19世紀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最為褒獎的18世紀的兩個偉大帝主,一個是中國的康熙大帝,另一個俄國的彼得大帝。”后世人對彼得大帝有如此之高的評價,絕非虛言。
彼得大帝(l672-1725)是俄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一生中,最使后世得益,也使他名垂青史的便是他推行的多方面的改革。17-18世紀,西歐早已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而僻處歐洲最東部的俄國仍在落后的封建農奴制泥沼中蹣跚。1682年,彼得大帝即位,1689年開始執掌國家大權。在封建農奴制的盛行造成了俄國經濟的極端落后的背景下,為了鞏固他的統治使俄國擺脫落后的狀態,彼得大帝斷然采取措施,學習西方,他毅然決然地推行了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行學校教育的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如下:
政治:削弱大貴族;收回軍權,加強沙皇的專制權力
軍事:改進軍事設備;開辦各類軍事學校;建立和擴大海軍
經濟: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文化教育:簡化斯拉夫字母;創辦報紙;建立科學院;推行學校教育
社會習俗:提倡西歐的服飾禮儀和生活方式
彼得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