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東京城簡介
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布局,基本上是繼承隋唐以來的傳統,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宋東京城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北宋東京城基本布局
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布局,基本上是繼承隋唐以來的傳統,但與隋唐的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又有所不同,它不是在有完整規劃和設計下建筑起來的,而是在一個舊城的基礎上改建而來的。再加上城市人口的眾多,商業經濟的空前繁榮,這些對東京城的布局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有三重城垣圍護,皇城居中,外為內城,再外為外城。外城為商業區和居民區;內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為商業與居民區,內城與外城之間有一段緩沖地帶,以保障居于內城之中的皇城的安全;皇城在內城的中央稍偏西北,不僅是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的核心,更是北宋王朝的中樞。
北宋東京城一馬平川
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位于華北大平原的南端,周圍是一馬平川,地勢坦蕩,無險可守,因此,北宋王朝非常重視東京城的軍事防御功能,除了修筑了三重城墻并常年派重兵防守以外,還完善了城墻本身的軍事防御設施。如神宗熙寧年間,"始四面為敵樓,作甕城及浚治濠塹",元豐七年(1084年),"又買木修植京城四御門及諸甕城門,封筑團敵馬面"。甕墻、馬面等原僅用于邊防城堡,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全面采用甕城,反映了北宋統治者對防御的重視。
北宋東京城城市設施
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的主要街道是通向各個城門的大街:從宣德門至南薰門;從宣德門外向東至土市子,再折向北經封丘門一直延伸到永泰門,從州橋向東經麗景門至陽門;從州橋向西經宜秋門至順天門。這4條街道稱為"御路",為皇帝出入所經。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的街道寬窄不一。宣德門前的御街寬二百余步,約今300米,實際上是一個宮廷前廣常"舊許市人買賣于期間,自政和間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兩行。中心街道,不得人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權子之外",其他街道寬二十五步至五十步。北宋中后期以后,由于"侵街"現象日益嚴重,街道已不如當初寬廣。
北宋東京城城市發展
在城市發展上,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最重要的變化,是坊市制度的崩潰,北宋初年,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基本上仍保留古代的坊(里)市制度,市民居住區為坊,商業區則有東市、西市。但是,隨著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商業貿易的迅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加,商業活動已不限于東、西兩節,而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經合法,市不但突破了區域的限制,而且也突破了時間的限制,市制開始崩潰。后至太守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的主要街道景陽門大街出現了"侵街"現象,坊制也開始崩潰。
北宋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中出現了一批新興的手工業作坊,如歷史上最早的火藥作坊,以及由五代而來。
北宋東京城手工業
經過北宋才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印刷作坊等。這些手工業曾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產生過重大的歷史影響。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商業更是繁榮,坊市合一的城市市容布局,夜市、瓦市和定期市場貿易的形成,成為了商業發展的顯著特點。當時的居民在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中五方雜處,面街而居,打破舊日坊墻的約束,將工商業的經營擴大到全城各個角落,橋頭巷口,形成"南河北市"的繁榮市常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當時的京城之內還出現了一批富商大賈,"京城資產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官僚、貴族也爭相開店,古代官場以商為恥的思想,已被沖蕩得干干凈凈。
北宋東京城東京城的人口
從戶數上看,在10萬以上,就人數而言,約百萬能上能下,"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不但是當時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都城。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城市文化生活日趨豐富,文藝活動的專門場所也開始形成。當時東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內最突出的娛樂場所是瓦子勾欄。瓦子勾欄的伎藝有說書、小唱、雜劇傀儡、講史、小說、散樂、舞蹈、影戲、雜技等。東角樓"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余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
看了北宋東京城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