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歷史評價
晏殊在文學上成就頗高,他是北宋婉約詞宗師,代表詞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等;他擅長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兒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晏殊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晏殊的歷史評價
總體評價
晏殊性格剛毅直率,生活儉樸。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對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懼。他善于了解別人,富弼、楊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樞密使,富弼做樞密副使,于是,晏殊請求辭去所兼的樞密使職務,皇上沒有允許,他受到皇上的信賴和恩遇達到如此地步。晏殊的文章,內(nèi)容豐富,詞藻華麗,他能寫各類文章,尤其善于寫詩,有閑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緒,晚年仍專心孜孜地學習,不知疲倦。
名人點評
歐陽修《宋史·晏殊傳》說他人仕“遂登館閣,掌書命,以文章為天下所宗。”后來又“由王官宮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輔道圣德,憂勤國家,有舊有勞,自始至卒,五十余年。”
《晏公神道碑》說他“及為相,益務進賢材。當公居相府時,范仲淹、韓琦、富弼皆進用,至于臺閣,多一時之賢。”
宋祁《筆記》載:“晏相國,今世之工為詩者也。末年見編集者乃過萬篇,唐人以來所未有。”
《宋史》中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云:“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
清代學者馮煦說,曼殊與歐陽修二人同受馮延巳的影響,共“開江西一派”。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贊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
晏殊的詞
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chuàng)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diào)和諧,如其閑雅之情調(diào)、曠達之懷抱,及其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纖佻,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將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敘寫中,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nèi),表現(xiàn)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chǎn)詩人。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
蝶戀花晏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tài),蘊含著愁苦之情。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晏殊和晏幾道是什么關系
晏殊和晏幾道其實是父子關系,晏殊是晏幾道的父親,晏幾道是晏殊的兒子,排行第七。
晏殊出生在江西臨川,從小就有神童之稱,雖然說他天生就聰明,但是從來不怠慢,尤其是學習方面是非常的刻苦。后來通過科舉中了進士。于是在朝廷做事,且擔任比較重要的職位,后來因為撰修李宸妃墓志之事,遭人彈劾,被貶知州,51歲的時候在家因病去世。
對于晏殊給晏幾道一出生就豐衣足食的生活,這位公子哥從小就不知道上進,但是直到晏幾道的父親晏殊過世后,晏家的政敵方才出來打壓。
晏幾道這是的生活過得也是越來越糟糕,知道不出人頭地就沒有出路后。于是晏幾道開始發(fā)奮圖強,潛心六藝,不僅學術百家,而且文才出眾。但是晚年過得比較凄涼,但是他留下來的詩詞還是流傳至今,且對于文學史上是非常重要的瑰寶。
看了“晏殊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經(jīng)典歷史小故事
2.誠信的歷史故事6個
3.古代關于“字”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