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彌遠的歷史評價
史彌遠時任禮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與楊皇后等密謀,遣權(quán)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於玉津園槌殺韓侂胄,後函其首送金請和。史彌遠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獨相宋寧宗趙擴十七年。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史彌遠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史彌遠的歷史評價
彌遠掌權(quán)二十六年期間,雖因金受蒙古威脅無暇南顧,而能保持南宋安定,但彌遠排斥異己,貪污中飽,加重稅金,使南宋國勢漸衰。
史彌遠篡改寧宗的意志,立宋理宗繼位,并假借湖州之變迫死濟國公竑,干擾皇統(tǒng)的繼立。比南宋其他的權(quán)臣更為過份,例如秦檜察覺身為皇子的宋孝宗經(jīng)常與自己作對,但最后并沒有成功改變宋孝宗的皇位繼承者的身份。但史彌遠不同于南宋著名的權(quán)臣,例如秦檜,其家人并沒有大量得到朝廷顯祿。而更不像韓侂胄如此盛氣迫人,峰芒太露。
宋史并沒有將史彌遠列入奸臣傳,在傳中形容彌遠“迨寧宗崩,廢濟王,非寧宗意。立理宗,又獨相九年,擅權(quán)用事,專任儉壬。理宗德其立己之功,不思社稷大計,雖臺諫言其奸惡,弗恤也。”而傳中評論又指“史彌遠廢親立疏,諱聞直言。.....彌遠之罪既著,故當時不樂嵩之之繼也,因喪起復,群起攻之,然固將才也。”
宋史.恭圣仁烈楊皇后傳中亦有記載“(得知濟國公竑揚言即位后流放彌遠八千里事以后)彌遠大懼,陰蓄異志,欲立他宗室子昀(宋理宗)為皇子,遂陰與昀通.....”
史彌遠的人物生平
史彌遠進相位后,對韓侂胄執(zhí)政時罷斥的宗室大臣趙汝愚,以及指理學為偽學 、罷逐理學家的做法加以糾正。他去偽學禁,贈朱熹、復趙汝愚、呂祖謙等人官職,召林大中、樓鑰等故老十五人入朝,受到朝野的好評,拜為少保。皇子貴和對史彌遠獨攬朝政十分反感,在私下談論時說了史彌遠輔政多有不便的話。不料這話傳到了史彌遠的耳里,他便頓生惡念,處心積慮要除去這個無窮后患。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八月,在寧宗病情危急時,他聲稱皇上有密旨,將宗室之子貴誠立為皇子,改名昀。寧宗駕崩當晚,他與皇后密集,召趙昀入宮,廢趙貴和為濟王,讓趙昀接了皇帝位,是為宋理宗。趙昀做了擺事實后,史彌遠推薦真德秀、魏了翁、楊簡、李心傳等二十人,并予重用,朝政為之一新,海內(nèi)望治。寶慶三年,史彌遠被封為魯國公,紹定六年,食邑千戶,封會稽郡王。史彌遠相寧宗十七年,立理宗后又獨相九年。他獨攬朝綱,大權(quán)在握,終其政績而論,雖非賢相,但卻能愛惜人才,善于用人。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宋軍擊斃李全,論功行賞時,從將欲望甚高,朝臣也認為應賜以高官厚祿。史彌廷道:“御將之道,譬如養(yǎng)鷹。饑則依人,飽則飏去,曹彬下江南,宋太祖未肯以使相與之。況今邊戌末撤,警報時至,若諸將一一遂其所求,志得意滿,猝有緩急,孰肯效死亡”這樣,有功將士只得到有限的賞賜。
史彌遠雖獨居相位,也懼怕樹大招風,況朝臣中對他獨攬朝政,迫害濟王,迢立理宗多有微言。雖理宗因感他擁立之功多加庇,終究難得安寧。因而,屢次上疏乞歸。晚年時,他想在家鄉(xiāng)找一塊好墓地作為歸宿。不料竟引出一場風波,幾乎使他遭受滅頂之災。相傳,史彌遠為找墓地招集許多風水先生,最終看中了阿育王寺這塊“八吉祥六殊勝地”。史彌遠覺得很合心意,便下令在那年八月中秋節(jié)后拆寺建墳。正當阿育王寺和尚聽到這個消息,急得如同熱鍋螞蟻,阿育王寺方丈更是六神無主時,有個叫師范的小和尚說他有辦法保護寺院。師范小各尚得到方丈允準,到了南宋都城臨安,
在一個月黑風大的夜晚,在城門、宮墻、大街都貼著這樣一張詩單:"育王一塊地,常冒天子氣;丞相要做墳,不知主何意?"臨安百姓對史彌遠早已怨恨,見了詩單后便紛紛傳言:"史彌遠要霸占天子氣,要謀皇篡位了",消息傳進皇宮,理宗素知史彌遠為人,過去他一手遮天幫他坐上了皇位,如今也難保史彌遠不會篡皇位。便把史彌遠宣進皇宮,查問此事。史彌遠也怕皇上翻臉,不光富貴保不住,怕還有滅九族之禍哩。于是,趕緊撒謊道:“臣的墳墓早已做在東錢湖大慈山了,詩單死中生有,望萬歲明察。"這樣一來,阿育王寺被保留下來,史彌遠的墳墓也真的做到東錢湖大慈山了。史彌遠卒于紹定六年,被追封為衛(wèi)王,謚忠獻。
看了“史彌遠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與秋分節(jié)氣相關的古詩
2.多隆阿的歷史評價
3.薛舉的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