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背靴的故事介紹
寇凖先世曾居太原太谷昌平鄉,后移居馮詡,最后遷至華州下邦。寇凖出身于名門望族,其遠祖蘇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時任司寇,因屢建大功,賜以官職為姓。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寇準背靴的故事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寇準背靴的故事介紹
北宋時期,昏王無道,聽信讒言,陷害忠良,將忠心報國的楊延景元帥充軍云南。而后奸臣王欽若陷害楊延昭,假傳圣旨賜其毒藥。
楊延景獄中好友任堂輝不忍忠良遭害,喝下毒藥才使得楊延昭逃過一死。后來,楊府虛報楊延昭病死,假設靈堂,想自此回河東隱居。此時,遼軍進犯,邊疆告急。八賢王和天官寇準聽到楊延景的噩耗,心情十分沉痛,并為朝中失去披肝瀝膽的忠良而深感憂悒。
于是,二人同往楊府吊唁。寇準在靈堂上看到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不甚悲哀;又見到楊延昭的妻子柴郡主外面雖身著孝服里面卻著紅裙;還聽到佘太君向八賢王奏本,舉家要回河東,心中頓生疑團,便以守靈為名留八賢王同在楊府。
夜晚,寇準疑慮滿懷,難以入眠。這時,他忽然發現柴郡主來其窗外窺視后,提著籃子急忙向花園走去。寇準看穿其中有些蹊蹺,便尾隨柴郡主前往花園,柴郡主在黑夜中疾行,不小心摔了跤,籃子落在了地上。緊跟其后寇準也失驚跌倒,碰掉了紗帽,摔脫了靴子。寇準在尋找紗帽時,發現了籃子里的飯菜,并與尋找籃子的柴郡主碰在一起。
寇準躲閃不及,又怕被柴郡主發現,便設法躲過了柴郡主。他為趕上柴郡主看個究竟,便背起靴子踉蹌跟蹤而去。寇準終于看到柴郡主將飯菜送進花廳,并聽到她與楊延昭在花廳里講話。
這可樂壞了忠心為國的寇準,急忙趕回將此事報知八賢王。憂慮中的八賢王聽說楊延昭還在人世,十分驚喜。于是,君臣二人悄悄地來到花廳,設法見到了楊延昭。從此,世代忠良的楊家又重為國為民捍衛邊疆。
寇準求教
初,張詠在成都,聞準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準出陜,詠適自成都罷還,準嚴供帳,大為具待。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準莫喻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此文摘選自《宋史·寇準傳》。寇準是“奇材”,但“學術不足”,他當了宰相仍虛心請教,值得稱頌。張詠示意他讀一讀《霍光傳》,起初寇準不解其意,回到家里一翻書,讀到“不學無術”時,方恍然大悟:張詠這是在說我啊!于是欣然接受。
詠華山 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寇準在與先生爬華山時情不自禁吟誦出的,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看了“寇準背靴的故事介紹”還想看:
1.單相思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