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的奇怪發型
宋元時代,除了中原政權以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政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還有契丹人建立的遼都是宋朝很頭痛的對象。契丹人野蠻而且未開化,這從他們奇怪的發型中就可以看出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契丹人的奇怪發型,歡迎大家閱讀。
契丹人的奇怪發型
契丹人到底什么樣,歷史文獻中的記載與我們現在看到的圖片可以互相佐證:《契丹國志·兵馬制度》中這樣記載:“又有渤海首領大舍利高模漢兵,步騎萬余人,并髡發左衽,竊為契丹之飾。 ”“髡發左衽”是古人對契丹人總體形象的高度概括,這也成為這一民族在中華民族歷史當中特別顯著的特征,以至于北宋時期的沈括對此也有過記述,此后,有很多專家學者進行過專門研究。商周以來,在我國中原地區,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開始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所以漢族無論男女都蓄發,并把髡發看作是對人身的一種侮辱,由此產生一種刑罰就是剃去頭發,叫做“髡刑”,對此《史記》、《漢書》都有記載。不過,我們現在稱契丹的髡發習俗早已沒有了上述意味。
契丹人為什么喜歡髡發左衽
髡發成為契丹的典型特征,更主要是因為其他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過程中,發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而契丹在其活躍于中國歷史當中的千余年間,這一習慣一直未曾改變。通過史料的發掘,我們現在知道,契丹人的髡發是全民族的。
其中男人和兒童髡發的樣式最多,其中的一種只在額頭上方留一小撮頭發,其余全部剃掉,俗稱為“木梳背兒”式的兒童發式,直到現在我們仍可見到。《走進遼河文明》,里面描述的考古實證契丹婦女的髡發樣式:剃去前額至耳鬢沿邊部分頭發,其他未經剪剃的長發,在頭頂用繩帶結扎在一起,另外在左側分出一小綹長發,編成發辮,繞前額再盤回頭頂,壓在頭頂的束發上,與束發扎在一起,耳后及腦后的長發向身后下披。
有史學家稱,契丹男女老幼追求輕便利落的發式特征,與中原地區較為守舊的發式相比,更具有靈活多變性,體現出契丹民族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有人依此推測認為,遠古牧人乘馬馳逐,披散的頭發容易遮擋視線,故而將其剃去或結辮,以便馬上行止。那么,再將契丹婦女不亞于男子的征戰故事結合起來看,髡發樣式展現的正是一個干練務實的馬上民族形象。
契丹人古怪的發型是為了適應他們游牧習慣的產物,對于一個馬上民族來說,美貌啊,頭發啊,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由、方便,還有生存。
看了“契丹人的奇怪發型”還想看:
1.適合12星座的發型
2.長發細軟適合的發型大全
3.2017年流行的發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