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三取珍珠旗的故事
狄青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立下了卓越的戰功。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系不俗。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狄青三取珍珠旗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狄青三取珍珠旗的故事
《狄青三取珍珠旗》是一部電影,講述了北宋名將狄青英勇奮戰的故事。狄青身為著名的軍事將領,他的故事充滿了傳奇性和英雄色彩。“狄青三取珍珠旗”是狄青的故事之一,選自于粵劇“狄青闖三關”。上世紀五十年代,由導演黃鶴聲進行改編和拍攝,而后制成電影《狄青三取珍珠旗》。
這部電影于1957年在香港上映,電影中,不僅突出了狄青忠義精神,也講述了狄青英雄情長的故事。
首先,先說一下《狄青三取珍珠旗》的劇情概述。當時,北宋皇帝宋仁宗讓狄青率兵前去平定西遼戰亂。這是狄青第一次率兵前往西遼國,所以分不清路線。隊伍先鋒焦廷貴帶領狄青大軍走錯了路,竟然率兵誤打了單單國。單單國國王有一女兒名叫雙陽公主,他看狄青器宇軒昂,武藝高超,便對狄青一見鐘情。隨后,單單國雙陽公主舉辦了比武招親,狄青見雙陽公主美麗大方,也暗暗地喜歡上了雙陽公主。不久后,宋朝廷知道狄青未評定西遼一事,便抓捕了狄青的母親。狄青知道后,想要回朝廷救母親,但是單單國守衛森嚴,狄青想要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雙陽公主的幫助下,狄青順利地回到了朝廷,并救出了母親。隨后,皇帝讓狄青率兵再次出發前往攻打西遼。這次,狄青在雙陽公主的幫助下,成功地平定了西遼。電影《狄青三取珍珠旗》劇情生動有趣,以當時的拍攝水平和制作水平來說,這部電影總體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
狄青戍涇原日
“狄青戍涇原日”出自于《狄青不追窮寇》一文。這篇文章是北宋政治家沈括的作品,以狄青攻打匈奴和儂智高為事件背景,講述了狄青在軍事作戰上的謀略。文章《狄青不追窮寇》開篇就提到了“狄青戍涇原日,嘗與虜戰,大勝,追奔數里”這樣一句話,交代了狄青作戰的地點,即為涇原。
全文的意思是說,狄青率兵在涇原駐守的時候,有一次和匈奴進行了對戰。結果匈奴不敵狄青軍隊,大敗而逃,于是狄青軍隊乘勝追擊,一路追擊匈奴好幾公里路程。突然,敵軍逃往到了一個懸崖邊上,如果再往前走幾步就會掉入萬丈深淵。狄青的士兵都想一舉殲滅敵軍,但是狄青制止了士兵前進,敵軍乘機逃走。狄青下馬一看,敵軍站的位置正好離深淵只有一步之遙,士兵們見此場景,都后悔沒有上前殲滅敵軍。這時,狄青說:“對于逃亡的敵人,忽然停止抵抗,我們不知道他們事先是不是已經做好了埋伏的準備。既然我軍取得了勝利,再一個勁兒地追擊敗兵就沒有太大的意義。萬一我們落入到他們事先設好的圈套中,到時候想后悔也來不及了。在平定山賊儂智高時,狄青率兵圍剿了儂智高的部下,儂智高乘機逃到了邕州。狄青部下想要一舉殲滅儂智高的老窩,但是狄青制止了。當時,世人都埋怨狄青不殺掉儂智高。然而狄青作戰時,奉行只要勝利的策略,他贊成窮寇莫追的計謀。所以,狄青作戰生涯中,幾乎沒有打過敗仗。作戰就像下棋一樣,只要打敗對方便可停止出棋,如果一個勁地只想攻擊,反而可能會被打敗。狄青作戰時,面對勝利就能停止,這正是他的優秀獨到之處。
從“狄青戍涇原日”一文中,看到了狄青作戰過人之處,也知道他成為一代名將的原因。
狄青為將
《狄青為將》是一篇文章,為北宋政治家和科學家沈括所寫。《狄青為將》出自于《夢溪筆談權智》一章,講述了北宋名將狄青帶兵作戰的一則小故事。通過這則故事,展現了狄青驍勇善戰,善用兵法的軍事能力。
《狄青為將》講述了宋仁宗年間,西夏李元昊經常率領西夏軍侵犯北宋邊境,當時,北宋朝廷派遣一支名為“萬勝軍”的新隊伍前去討伐西夏。這支新隊伍沒有過多的實際作戰經驗,和西夏軍對戰時,屢次敗于西夏軍。狄青身為統軍首領后,他將“萬勝軍”成員換為“虎翼軍”成員。和“萬勝軍”相比,“虎翼軍”是一支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隊伍。隨后,在于西夏軍開戰時,狄青率領“虎翼軍”作戰。西夏人看見“萬勝軍”軍旗時,非常蔑視,以一副毫不在意的態度迎戰。結果,久經沙場的“虎翼軍”很快地殲滅了西夏全軍。狄青在涇原作戰時,常常會面臨敵多我寡的戰役,這時,狄青會以軍事智謀制勝。一次,狄青告訴全員士兵不要使用弓弩,在作戰時都拿著短兵器,并下令士兵聽到第一聲鉦聲就停止全部動作。聽到第二次鉦聲時全員假裝逃跑,鉦聲停下來時,此時便可攻擊敵軍。兩軍相戰時,士兵們都按照狄青的命令執行。西夏人看見宋軍如此膽怯的窘態,都互相大笑,并說:“是誰說狄青行軍作戰最勇敢呢?”突然,鉦聲停止后,狄青下令士兵攻打西夏軍,西夏軍軍心大亂,死傷無數。后來人通過拜讀《狄青為將》一文,了解了狄青智謀雙全的一面。
看了“狄青三取珍珠旗的故事”還想看:
1.歷史上狄青是誰
2.歷史上狄青的簡介
3.狄青有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