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的歷史故事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位。有關記載以僧文瑩的《續湘山野錄》最為著名。現在給大家介紹燭影斧聲的歷史故事。
根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后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即與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繼恩奉詔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趙光義。
光義立即進宮,入宮后不等通報徑自進入太祖的寢殿。王繼恩回宮,宋皇后既問:“德芳來耶?”王繼恩卻說:“晉王至矣。”宋皇后見趙光義已到,大吃一驚!知道事有變故,而且已經無法挽回,只得以對皇帝稱呼之一的“官家”稱呼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趙光義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
史載,趙光義進入宋太祖寢殿后,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以及“柱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隨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這個事件由于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弒兄登基的傳但是無法證實,成了千古疑案。
延伸閱讀:
偶然致死說
近世學術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確實死于非命,但有關具體的死因,則又有一些新的說法。一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太祖死于家族遺傳的躁狂憂郁癥。一說承認太祖與太宗之間有較深的矛盾,但認為“燭影斧聲”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發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際,調戲其寵姬 花蕊夫人費氏,被太祖發覺而怒斥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宥,便下了毒手。縱觀古今諸說,似乎都論之有據,言之成理,然而有關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確鑿無疑的材料。
有專家認為趙光義早有篡位之意,當時開封府尹趙光義不斷在帝都內培植黨羽,賄賂 御史中丞 劉溫叟、禁軍殿前司控鶴指揮使田重進。趙普發現趙光義的親信劉嶅賄賂馮瓚,事後劉嶅僅是免職。趙普很早就因姚恕、劉嶅事件與趙光義結怨,王禹偁《建隆遺事》道:“太祖將晏崩,方召趙普于寢閣,及趙普欲立太祖之子……其后太宗聞之,故與普有隙。”開寶六年(973年)趙普罷相,出任河陽三城 節度使、同平章事,不久趙光義成為開封府尹兼晉王。據吳蔚所著「宋史疑云」里之考證,“燭影斧聲”之「斧」不指斧頭,而是指“紙鎮”。
反對意見
趙光義并沒有殺死趙匡胤的動機。因為《宋史·太祖本紀》里明明白白寫著,太祖生前,就已經明確表明太宗趙光義才能勝過自己,理應接替宋朝皇帝的位置。而且兩人關系至少在表面上很好,宋史中,多次有趙匡胤去趙光義家里的事情,只不過,記載的是“幸光義宅”。最重要的一點是,趙匡胤并沒有立太子,當然同樣也沒有立皇太弟。這個也有情可源,畢竟皇太弟這個稱呼不倫不類,宋朝沒有必要一開國就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而且,當時雖然宋朝已經建立,但是還有許多國家未能臣服,包括十國里的吳越、北漢。中國領土上,還有契丹、西夏、黃頭回紇、西州回紇、黑汗、大理以及衰落下去的吐蕃諸部。國家還需要一個有能力的君主來處理這些事情。趙光義相對于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太祖共四子,兩個早亡)趙德昭和趙德芳來說,顯然更加優秀。趙匡胤為了國家,把位置傳給弟弟,也是合情合理的。戰時傳位給兄弟,有很多先例,比如孫策孫權、司馬師司馬昭、成漢的李雄李特、閩的王潮王審知等等。
最重要的是,這件事首先記載在《續湘山野錄》上,這本書有什么史料價值?怎么能當做信史來看?就算是畢沅的《續資治通鑒》,稍微比《續湘山野錄》有說服力,但在中國的歷史書籍里,說服力也相當有限。且這個故事記載本身就有問題。它說趙匡胤在臨死的時候招趙德芳。據宋史看,似乎趙德芳的哥哥趙德昭更有能力繼承這一位置。再者,趙匡胤如果真的想讓趙德芳繼位,應該考慮到有實權有能力的趙光義會在自己臨死或者死后對皇位的威脅,怎么可能在對趙光義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招趙德芳呢?如果沒有《楊家將》、《包公案》系列,是不是就要改成招趙德昭了呢?
中國古代,除了皇子繼承皇位,最多的就是弟弟繼承皇位,這無可厚非。比如非正常繼位的漢文帝劉恒是惠帝的弟弟、獻帝劉協是少帝的弟弟、孫休是孫亮的弟弟、南朝宋的劉義符劉義隆、李旦李顯、后梁朱友珪朱友貞、后唐李從厚李從珂,以及后來的元文宗明宗、明朝的英宗景帝、清朝的載淳載湉等等。正常繼位的雖然不多,但也有東晉的安恭、南齊的蕭昭業蕭昭文、蕭寶卷蕭寶融、南陳的陳霸先陳蒨,包括多爾袞攝政、拖雷監國等等。可見,兄終弟及也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十分普遍的繼承手段。何況秦國就是因為這一制度而逐步強大的,而宋國則正是因為這一制度衰落的。所以,制度本身并沒有任何問題,關鍵看實行。
而真正要防止兄弟奪權,應該怎么做呢?秦始皇至少殺了自己三個兄弟,殺光沒有,史料缺乏記載。漢文帝景帝雖然有文景之治,但都殺過兄弟,有的還相當親。楊堅、楊廣幾乎把自己的兄弟殺了個精光。玄武門之變太著名了,唐朝還有韋后之亂以及后來的太平公主 李隆基政變也是對付潛在繼承者的。明初的“靖難之役”、明英宗的奪門之變,還有傳說雍正把兄弟叫做豬狗等等。趙匡胤并不缺乏政治頭腦,如果他想防備趙光義的話,難道不知道提前下手么?據那個《續湘山野錄》講,趙匡胤死之前還和趙光義一齊喝酒。如果趙光義想殺趙匡胤,何必像書里寫的那么麻煩?他有大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