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俊個人簡介
李重俊(?-707年),唐中宗李顯第三子,在神龍二年被立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韋后所生,頗受猜忌。政變失敗后,帶下屬奔終南山而去,趙思慎率輕騎追之。最終于雩縣西十余里為左右所殺。唐睿宗即位后,追贈為節愍太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李重俊個人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李重俊影視形象圖片
李重俊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圣歷元年(698年),李重俊被封義興郡王。長安年中,授衛尉員外少卿。
神龍初年(705年),封衛王,拜洛州牧,賜實封千戶,不久遷任左衛大兼任不親自到職的揚州大都督。
受封太子
神龍二年(706年)秋,被立為皇太子。李重俊性情雖明白果斷,但沒有賢德的老師教導,舉止多不法。又因為秘書監楊璬、太常卿武崇訓一起做太子賓客,楊璬等都是唐中宗的女婿,年紀輕輕,只會以踢毛毽等無聊的玩耍來取樂于李重俊,居然沒有調教維護之意。左庶子姚王廷多次上疏提意見,右庶子平貞慎又獻《孝經議》、《養德傳》來教化感動他,李重俊都不放在心上。
當時,武三思在宮中得寵,很是忌諱李重俊。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娶安樂公主為妻,常常教公主凌辱戲耍重俊,因他不是韋皇后所生,常喊他為奴。有人勸安樂公主奏請唐中宗廢李重俊為王,自立為皇太女。為此,李重俊非常忿恨。
發動兵變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與兵部尚書魏元忠通謀,命左金吾大成王李千里、左羽林大李多祚、右羽林李思沖、李承況、獨孤祎之、沙咤忠義等人,矯詔以左右羽林兵及千騎三百余人發動兵變,是為景龍政變。
李重俊先在武家殺武三思和武崇訓,同時殺其黨羽十余人。又命令左金吾大成王千里分兵把守宮城所有城門,親自率兵趕到肅章門,斬關而入,尋找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又因為昭容上官婉兒一向與武三思通奸,扣閣索求。韋皇后及公主就護著唐中宗奔向玄武門樓,召左羽林軍劉仁景等,命令他率領留軍飛騎及百余人在樓下列守。不一會兒,李多祚等的軍隊到來,想沖上玄武門樓,宿衛的士兵堅守,不能進。中宗在樓上據檻向李多祚所帶領的千騎喊話:"你們都是我的衛士,為什么反叛?如果能歸順,斬李多祚等,我給你富貴。"在這種情況下,千騎王歡喜等倒戈,在樓下斬李多祚和李承況、獨孤祎之、沙吒忠義等,余黨于是潰散。
戰敗而死
李重俊政變失敗后,率領百余騎兵奔向肅章門,逃往終南山。唐中宗令長上果毅趙思慎率輕騎追趕。李重俊到雩縣西十余里,部下不從命,只有奴數人跟隨,此時正傍晚,他們在林中休息,李重俊被親信所殺。唐中宗令梟首級于朝,又獻于太廟,并以李重俊的首級祭武三思、武崇訓的靈柩。
唐睿宗即位后,下令:"詳細考訂之前的見聞,一切按照老規矩辦事。重俊,本是大行皇帝之子,皇太子過去被讒言嫉妒所困惑,連斧鉞也不顧,輕盜甲兵,才造成誅夷,實令人悲痛惋惜。今四兇俱服,正應申赤軍之冤,來解黃泉之痛。可追贈為皇太子。"給重俊謚號為節愍,陪葬定陵。一子宗暉,開元初年唐玄宗封他為河陽郡王。
李重俊歷史評價
李旦:"朕聞曾氏之孝也,慈親惑于疑聽;趙虜之族也,明主哀而望思。歷考前聞,率由舊典。重俊,大行之子,元良守器。往罹構間,困于讒嫉。莫顧鈇鉞,輕盜甲兵,有此誅夷,無不悲惋。今四兇咸服,十起何追,方申赤軍之冤,以紓黃泉之痛。可贈皇太子。"
劉肅:"太子積忿恨,遂舉兵而死,兆庶咸痛之。"
《舊唐書》:"重俊性雖明果,未有賢師傅,舉事多不法。"
《新唐書》:"中宗失道,身為母所廢,妻所弒,而四子皆不得其死,嗣亦不傳,殆天穢其德而絕之,何耶?彼固自絕于天云爾。"
蔡東藩:"太子雖銳意誅逆,究犯專權之罪,況稱兵犯闕,索交后妃,為人子者,顧可如是脅父乎?竊謂三思父子,既已受誅,太子即當斂兵請罪,聽父取決,雖終難免一死,究之與入犯君父者,順逆不同,死于闕下,人猶諒之,死于山間,毋乃所謂死有余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