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人物生平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亂”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義抗賊立下汗馬功勞而受朝廷重用,歷任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要職,封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顏真卿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顏真卿的人物生平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顏真卿生于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
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順。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中進士,登甲科。
天寶元年(742年),中文詞秀逸科,被任命為醴泉縣尉。經兩次提升,任監察御史,奉命巡查河東、隴州。當時五原有冤獄很久沒有斷案,天又干旱,顏真卿平反冤獄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稱為“御史雨”。又巡查河東郡,上書玄宗,彈劾朔方縣令鄭延祚在母親死后三十年還未將其下葬,玄宗詔令終身不錄用鄭延祚。聽聞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天寶九年(750年),顏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當時御史吉溫因為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使其降職至賀州任職。顏真卿說:“怎能因一時氣憤就想害宋璟的后代呢?”宰相楊國忠討厭他,暗示御史中丞蔣冽奏請玄宗任真卿為東都(洛陽)采訪判官,再轉任武部員外郎,楊國忠始終想排擠他,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將顏真卿調離出京,擔任平原太守。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當時安祿山謀反的跡象已顯露出來,顏真卿便假托陰雨不斷,暗中加高城墻,疏通護城河,招募壯丁,儲備糧草。表面上每天與賓客駕船飲酒,以此麻痹安祿山。安祿山果真認為他是個書生,不足憂慮。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河北郡縣大都被叛軍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嚴密,顏真卿派司兵參軍李平騎快馬到長安向玄宗報告。玄宗初起初聽到安祿山反叛的消息,嘆息說:“河北二十四個郡,就沒有一個忠臣嗎?”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對左右的官員說:“我不了解顏真卿的為人,他做的事竟這樣出色!”當時平原郡有三千靜塞兵,又增招士兵一萬人,派錄事參軍李擇交統領,任用刁萬歲、和琳、徐浩、馬相如、高抗朗等人為將領,分別統領軍隊,在城西門盛大地犒勞士兵,顏真卿慷慨陳詞,淚水直流,全軍都感奮。饒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隨、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目韋〉、鄴郡太守王燾各領軍來歸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率領五千精銳士兵渡河援助。
叛軍攻下東都洛陽,派段子光送李憕、盧奕、蔣清的頭到河北示眾。顏真卿擔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將領說:“我一向認識李憕等人,這些頭都不是他們的。”于是殺了段子光,把三顆頭藏起來。過了些時候,用草編個人體,接上頭,裝殮后祭奠,設靈位哭祭他們。
當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殺了叛軍將領李欽湊等人,清除了土門的敵人,十七個郡同一天自動歸順朝廷,推舉顏真卿為盟主,有二十萬兵力,截斷了燕趙的交通聯絡。朝廷任命顏真卿為戶部侍郎,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顏真卿任李暉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銑、賈載、沈震為判官。不久,被加拜為河北招討采訪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來向顏真卿求援,李萼建議顏真卿聯結清河郡,利用其錢糧。顏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計,李萼說:“朝廷派程千里統帥十萬軍隊,自太行山向東進發,準備兵出山郭口,限制叛軍前進。您如果攻打魏郡,殺掉叛將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迎接朝廷的軍隊出〈山郭〉口攻打鄴城、幽陵,平原、清河兩郡共十萬軍隊攻向洛陽,分出精銳部隊控制要沖。您堅守不與敵人交戰,不超過幾十天,叛賊必然潰敗,自相殘殺而死。”顏真卿同意,就傳送文告給清河等郡,派大將李擇交、副將范冬馥、和琳、徐浩與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軍隊駐扎在堂邑。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領兵二萬交戰,叛軍戰敗,被斬了一萬多顆首級,袁知泰敗逃到汲郡。
史思明圍攻饒陽,派游軍截斷了平原郡的救兵,顏真卿害怕打不過敵軍,便寫信請賀蘭進明,把河北招討使讓給他。賀蘭進明在信都作戰失敗。恰逢平盧將領劉正臣據漁陽起義,顏真卿想堅定他的信心,派賈載渡海送去十多萬軍費,并用自己十歲的兒子顏頗做為人質,眾人堅決請求將他留下,顏真卿不聽。
唐肅宗當時已在靈武即位。顏真卿多次派使者帶著用蠟丸封的信向肅宗匯報軍政事務,肅宗任命他為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復任河北招討使。當時軍費困難,李萼勸真卿收取景城的鹽,讓各郡之間互相調濟,軍中的費用才不缺。第五琦當時在賀蘭進明軍中參謀軍務,后來實行這個方法,軍中的物資很豐富。
安祿山乘虛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一帶,各郡又淪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堅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奮起來。顏真卿經與眾人商議,于至德元年(756年)十月,放棄平原郡,渡過黃河,走崎嶇小路到鳳翔拜見肅宗,肅宗任命他為憲部尚書,又調任御史大夫。此時,朝廷正處于混亂狀態,但顏真卿仍像平常一樣按法律治事,武部侍郎崔漪、諫議大夫李何忌都被他彈劾降職。
廣平王李豫統率二十萬軍隊收復長安,辭行的那天,在行宮門前不敢上馬,快步走出柵欄才上馬。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在廣平王之先上馬,顏真卿彈劾他。肅宗退回他的奏章,慰勉說:“朕的兒子每次外出,朕都諄諄教育他,所以不敢失禮。管崇嗣年老腿跛,你暫且寬容他。”百官由此都嚴肅守禮起來。
長安、洛陽收復后,肅宗派左司郎中李選祭宗廟,在祝詞上署名“嗣皇帝”,顏真卿對禮儀使崔器說:“太上皇還在四川,這樣行嗎?”崔器立即報告肅宗更改,皇帝認為他通達事理。顏真卿又建議在長安郊野筑壇,由肅宗向著東方哭祭,然后再派出禮儀使,肅宗未采用此建議。宰相討厭顏真卿直言勸諫,調他出京任馮翊太守。轉任蒲州刺史,封丹陽縣子。又被御史唐旻誣陷,降為饒州刺史。
乾元二年(759年),顏真卿任浙西節度使,劉展將要反叛,顏真卿指示預先做好戰備,都統李峘認為他無事生非,反而攻擊他,肅宗因此召顏真卿為刑部侍郎。劉展后起兵反叛,渡過淮河,李峘逃奔江西。李輔國將太上皇遷居西宮,顏真卿率百官問安,李輔國討厭他,降他為蓬州長史。代宗即位,起用他為利州刺史,沒有下任命書,任吏部侍郎。任荊南節度使,還未赴任,改任尚書右丞。
代宗自陜州回朝,顏真卿請代宗先參拜陵墓宗廟,后在正殿即位。宰相元載認為他迂腐,顏真卿生氣地說:“這意見用不用在您,進言的人有什么罪過?但朝廷規章哪能經受您兩次破壞呢?”元載記恨在心。不久以檢校刑部尚書的職務任朔方行營宣慰使,沒有赴任,留在京城主持尚書省事務,改封魯郡公。當時元載結黨營私,怕群臣奏報代宗,想要欺騙代宗,讓他命群臣進言都經自己審查才能上奏。顏真卿上奏勸阻,于是宦官等在宮中和朝廷外傳播。
后來顏真卿掌管太廟的事務,說祭器沒有整治,元載認為他誹謗朝廷,降為峽州別駕,后改任吉州司馬;大歷三年(768年)四月,改任撫州、湖州二州任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生產,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元載被殺后,楊綰推薦他,提升為刑部尚書,隨后升任吏部尚書。代宗駕崩后,任禮儀使,因而上奏說前幾朝皇帝追加謚號的禮節繁復,請按初定的禮節為準,袁傪堅決排斥他的意見,扣住不上報朝廷。時值國家死喪戰亂之后,典章法令廢弛,顏真卿雖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議多被權臣阻擾,難以送達皇帝。
楊炎掌管國政時,顏真卿因剛正,不被楊炎容忍,改任太子少師,但還兼任禮儀使。到盧杞掌權后,更加厭惡顏真卿的剛正,改任太子太師,連禮儀使也罷免了,多次派人探聽哪一個方鎮方便些,準備把他排擠出京都。顏真卿去見盧杞,告訴他說:“你先父盧中丞(盧奕)的頭顱送到平原郡,臉上滿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親自用舌頭舔凈,您忍心不容忍我嗎?”盧杞表面驚惶地下拜,但內心恨之入骨。
興元元年(784年),李希烈攻陷汝州時,盧杞竟建議派顏真卿做使者到李希烈軍中去傳達朝廷旨意,德宗同意。朝臣為此大驚失色。宰相李勉也秘密上奏,堅決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鄭叔則也勸他不要去,顏真卿回答說:“圣旨能逃避嗎?”顏真卿到后,李希烈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自己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外。顏真卿剛開始宣讀圣旨,那些人就沖上來,手里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顏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護著他,命眾將退下,讓真卿住進驛館。李希烈逼顏真卿寫信給德宗來洗刷自己罪行,顏真卿不聽,李希烈就借他的名義派顏真卿侄子顏峴與幾個隨從到朝廷繼續請求,德宗沒有答復。顏真卿每次給兒子寫信,只告誡他們嚴謹地敬奉祖宗,撫養孤兒,從未有其他的話。
李希烈派李元平勸說他,顏真卿斥責元平說:“你受國家委任為官,不能報答國家,想我沒有兵殺你,還來誘說我嗎?”李希烈請來他的同黨,設盛會,喚來顏真卿,并指使戲子們借唱戲攻擊和侮辱朝廷。真卿憤怒地說:“您是皇帝的臣子,怎么能這樣做!”起身拂衣離去。希烈非常慚愧。當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藩鎮的使者都在座,對李希烈說:“很早就聽說太師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當皇帝,太師來了,選人當宰相誰能超過太師?”顏真卿斥責說:“你們聽說顏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叛時,首先起義兵抵抗,后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叛賊。我將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我的名節,怎么會屈服于你們的脅迫?!”眾人面盡失色。
李希烈最終將顏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著。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傳言說要活埋他,顏真卿約見李希烈說:“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戲!”張伯儀兵敗時,李希烈命令把張伯儀的儀仗和頭顱送給顏真卿看,他悲痛地哭倒在地。恰逢李希烈同伙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襲殺掉李希烈,尊顏真卿為帥,事情泄露,周曾被殺死,李希烈就把顏真卿押送到蔡州。顏真卿估計自己一定會死,于是寫了給德宗的遺書、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著寢室西墻下說:“這是放我尸體的地方啊!”李希烈稱帝時,派使者問登帝位的儀式,顏真卿回答說:“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國家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
后來,朝廷的軍隊又強大起來,叛賊料想形勢會變,派將領辛景臻、安華到顏真卿住所,在庭院里堆起干柴說:“再不投降,就燒死你!”顏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與朱泚叛亂被殺,李希烈因而發怒,于興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派宦官前往蔡州殺害顏真卿,說:“有詔書!”顏真卿拜了兩拜。宦官說:“應該賜你死。”顏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一天從長安來的?”宦官說:“從大梁來。”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詔!”顏真卿于是遭縊殺,享年七十六歲(一作七十七)。嗣曹王李皋聽到顏真卿死節的消息,流下眼淚,三軍為之都痛哭。
半年后,李希烈被手下陳仙奇毒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由其子顏頵、顏碩護送回京,厚葬于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為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貞元六年(790年),德宗發赦書,封顏頵為五品正員官。開成初年,又封顏真卿的曾孫顏弘式為同州參軍。
顏真卿書法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顏真卿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顏勤禮碑》比較端莊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詩文后人編輯有《顏魯公文集》15卷,并著有《韻海鏡源》等。
看了“顏真卿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顏真卿的生平簡介
2.歷史人物顏真卿簡介
3.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個人資料
4.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介紹
5.中國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及其作品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