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館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占地28畝,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國家AAAA旅游景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辛亥革命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辛亥革命博物館簡介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占地28畝,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國家AAAA旅游景區。主體建筑為二層紅色樓房,因此又稱"紅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后,革命黨人進駐這里,成立軍政府,發布了第一號布告,宣布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這里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學、照片資料。
辛亥革命博物館,是依托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即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閱馬廠,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舊址占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0000平方米。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即清末湖北諮議局的舊址,武昌起義勝利后,革命黨人在此建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建立了紀念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景點。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在紅樓內開辟的以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專題性紀念館,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館名,紀念館占地28畝,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館內收藏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文物1000多件,歷史照片10000余張,分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展覽、黃興先生生平事跡展覽等基本陳列;紀念館樓前建有碧樟廣場,廣場中矗立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在湖北軍政府的舊址上建立的,現在經過復原和修葺,湖北軍政府遺址也一并向游人開放,名為“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以主樓為主,再現了湖北軍政府成立初期的原貌,現對游人開放的陳列有軍政府大門、軍政府禮堂、黎元洪臥室和會客室、秘書處、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孫中山會見湖北軍政人員的會客室等。
二、歷史簡介
“紅樓”——大清王朝的斷頭臺,默默地訴說著這段歷史的壯歌。“紅樓”始建于1909年,當時作為湖北省資議局辦公樓。當年張之洞興辦洋務運動也使這樓被刻畫上西洋文化的痕跡。然而洋務運動挽救不了腐敗的清朝,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孫中山領導下的湖北地區的革命黨人,舉行了震驚中外、名垂千史的武昌起義,次日就在這樓里,成立了革命軍政府,宣布廢除清朝封建帝制,成立中華民國。從而將大清王朝以及數千年的中國封建帝制推上了歷史的斷頭臺。“紅樓”是歷史的見證人,透過她我們仿佛能聆聽到起義將士們的歡呼聲,目睹到起義將士們的驕健身影。武昌起義一聲炮響,結束了中國的封建王朝。
她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和今天的現實意義我們都應該大書而特書。今天在臺灣的一小撮臺獨份子大放厥詞,數典忘祖,誰說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的起點明明是在大陸,明明是在武漢!明明是在武昌明明是在“紅樓”國民黨在臺灣下臺如今落迫到這步田地,就應該好好的反思反思,來看看“紅樓”吧,想想你們的先輩吧!可是,目“紅樓”中人少客稀,有多少武漢人來過“紅樓”?幾多外地人來過“紅樓”?國共兩黨的歷史都充滿了傳奇色彩,民國演義也有各種版本,人們卻熱衷于看韶山,游井岡,奔廷安,吊黃埔……,其實,也應該來看看“紅樓”啊!“紅樓”很值得一看!“紅樓”——辛亥革命的豐碑,武漢為你光榮,中華為你光榮!
三、陳列文物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軍政府,頒發公告,宣布廢除封建帝制,成立中華民國,并電通全國,號召各省起義。1981年10月被辟為紀念館,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學、照片資料。
該館基本陳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展覽、黃興先生生平事跡展覽等基本陳列。館內收集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文物1000多件,歷史照片10000余張,其中有孫中山簽發的“李翊東前往贛州辦理要事”的大元帥令和王霞宙、張善子繪制的劉靜庵烈士畫像等珍品。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內恢復原貌開放陳列的有:軍政府大門、軍政府禮堂、黎元洪臥室和會客室、秘書處、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孫中山會見湖北軍政人員的會客室等。
辛亥革命博物館是以收藏辛亥革命時期及辛亥革命人物相關的文物見長的專題性博物館。20多年來,本館同人篳路藍縷,四出奔波,廣事搜集,已收藏文物數千件。部分已在本館展覽中展出。本館保護收藏文物可分兩類:一是不可移動文物,一是可移動文物。本館依托的武昌起義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屬于不可移動文物,它是中國第一個共和政權的誕生地。1961年,舊址即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移動文物中,以民元前后文物居多,其中尤以“辛亥名人字畫”、“共和紀念瓷器”和“近代名人家譜”各成序列,頗具特色。
四、文化遺跡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澤民親筆題寫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該館已經正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發揮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紀念之際建成,宋慶齡名譽主席親筆題寫了館名。館內收集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文物1000多件,歷史照片10000余張;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展覽、黃興先生生平事跡展覽等基本陳列。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內恢復原貌開放陳列的有:軍政府大門、軍政府禮堂、黎元洪臥室和會客室、秘書處、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孫中山會見湖北軍政人員的會客室等。
館內不僅復原了軍政府大門、軍政府會堂、黎元洪起居室和會客室、孫中山駐鄂會客室、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和宋教仁起草《中會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草案》的軍政府秘書處等史跡點,再現了當年的歷史場景,而且還舉辦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實和孫中山、黃興生平事跡的展覽;編輯出版的有關辛亥革命的介紹性讀物、資料性書籍和學術專著達10余種;接待海內外游客累計近300萬人次,其中包括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30余萬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澤民親筆題寫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該館已經正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發揮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博物館歷史
1979年3月7日國家名譽主席、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宋慶齡為本館題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和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兩方匾名。
8月 張難先之子張徹生捐贈有關辛亥革命珍貴文物25件。
1980年 甘駿等在武昌征集陽夏戰爭中民軍敢死隊隊長黃禎祥血衣1件。
1980—1981年 籌辦《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展覽》和《湖北軍政府舊址復原陳列》。
1981年1月 省政協委員彭雨新等在省政協第省政協委員彭雨新等在省政協第四次委員會上提出議案, 建議將紅樓盡早辟作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8月 《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上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館楚文杰、陳禎璉、余漢濤、甘駿等參與編輯。
9月24日 中南地區辛亥革命史研究會理事長章開沅教授、研究會常務理事姚薇元教授等審查《辛亥 革命武昌起義紀念展覽》和《湖北軍政府舊址復原陳列》。
10月8日 正式開館接待國內外觀眾。書記、韓寧夫為開館剪彩。
9日 接待上海市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籌委會參觀團。
10日 免票接待國內外觀眾15000多人次,盛況空前。
13日 省編制委員會正式下文,同意設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14日 接待參加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學術討論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代表。
同日 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書局總編輯李侃為本館題寫“楚天茫茫涵正氣,長江浩浩育英豪 ”。
15日 接待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廣東代表團。
17日 接待應邀來漢參加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大會的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國際友人一行40多人。知名人士有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鄭乃炎;孫中山親屬戴成功、林達文、林達光及夫人陳恕、孫穗芳、孫穗芬、劉肇云;黃興、蔡元培親屬黃德華、薛君度、蔡柏齡、蔡蘿萊 ;宮崎滔天親屬宮崎世民等。
同日 孫中山孫女孫穗芳為本館題寫“發揚孫中山先生愛國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統一而努力奮斗”。
19日 接待湖南省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參觀團。
10月 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李新為本館題寫“紅樓凝碧血,黃鶴繞青松,英雄垂不朽 ,休唱大江東。”
1982年5月 原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政委成仿吾來館參觀并題寫“創業艱難憶昔賢,登臨憑吊想當年, 惟希萬代后來者,遠勝從前開路磚。”
7月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來館參觀。
同月 章開沅教授為本館題寫“辦好博物館,等于辦好一所社會大學,所以大家都要關心這方面 工作”。
同月 曹亞伯之女曹惠白自重慶來漢,向本館捐贈孫中山為曹亞伯書“博愛”手跡。
初夏 武漢大學歷史系唐長孺教授來館參觀并題寫“江漢英靈蕩王朝,風流人物又今朝,登樓無 限蒼茫意,革命豪情逐浪高”。
夏 著名歷史學家、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周谷城為本館題寫“艱辛歷史到于今,祖國欣欣 正向榮,七十年來思往事,毋忘革命有先行”。
8月 黃申薌之子黃鉉向本館捐贈孫中山遺墨“福壽”和黎元洪遺墨“得天獨厚”等珍貴文物。
9月 《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中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館楚文杰、陳禎璉、余漢濤、甘駿等參與編輯。
秋 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王首道為本館題寫“中山遺志劃一規,兩岸同飲 長江水,協力振興我中華,團圓時節酒方醉”。
10月7日 在軍政府禮堂召開辛亥革命71周年暨建館1周年紀念大會。省人大、省政協負責人陶述曾、 唐哲、孫耀華和辛亥老人喻育之、趙師梅等出席。章開沅教授在會上作“在美國和臺灣學 者討論辛亥革命學術問題”的專題報告。
1983年初春 國家文物局批準對舊址主樓實施第一期搶救維修工程。
春 中共中央委員、著名歷史學家胡繩來館參觀。
3月 《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下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館楚文杰、陳禎璉、余漢濤、甘駿等參與編輯。
6月13日 全國政協委員吳漢家、羅哲文、王振鐸、王世襄、華君武、黃苗子、黃翔、丁聰等在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聯名提案,提請將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全部劃歸文化部門管理,辟作陳列開放場所。
10月6日 本館在省政府第五招待所召開座談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和辛亥老人審定《湖北軍政府舊 址復原陳列》。
同年 雷鳴出席“中國博物館學會第二次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