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
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國家3A級旅游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簡介
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國家3A級旅游區。
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又名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位于臨沂城區金雀山腳下、沂河西岸,占地290畝,是全國革命烈士陵園重點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F為全國100處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1949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為紀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華東地區革命烈士而建,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
二、建筑布局
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是一處大型革命紀念園林,座落在山東沂蒙革命老區臨沂市區,陵園表里河山,風光壯美,是有名的形勝之地。華東陵園座北朝南,占地19.2萬平方米,園內萬木爭榮、百卉吐芳,塔、堂、亭、館隱現其間,氣勢宏偉,莊嚴肅穆。南門為坊式建筑,面寬36米,高12.8米,黃琉璃瓦廡殿頂,藍色斗栱有規則地布列,紅色匾額題寫著"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八個金色大字,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前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手書。
園內主體建筑革命烈士紀念塔和革命烈士紀念堂都在一條中軸線上,并且分別以它們為中心,將園內建筑物分為兩組。革命烈士紀念塔處于陵園的中央,為五角亭柱式建筑,高47.5米,挺拔雄偉,聳入云霄。正面為毛澤東同志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金色熠耀,頂端綴一大型景泰藍質紅五角星。紀念塔的前面為廣闊的恭祭場,兩側布列著風格各異的烈士墓、亭。
東側自南向北,依次是瞻容思功亭、漢斯·希伯墓、陳明與辛銳合墓、羅炳輝墓、王麓水墓;西側自南向北,依次是仰風承志亭、革命烈士公墓、常恩多墓、劉炎墓、張元壽墓。革命烈士紀念塔的后面是革命烈士紀念堂,系宮殿式建筑,兩層飛檐,巍峨壯麗,三面繞以廊柱,中間抱廈上方匾額題"革命烈士紀念堂"幾個金色大字,堂內巨大的石碑上鐫刻著62576名烈士的英名。
三、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臨沂市沂州路陵園前街4號
開放時間
09:00-11:30,14:00-17:00
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遇國家法定節假日正常開放)
門票
憑有效身份證件進館參觀
四、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
以臨沂為中心的沂蒙山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革命戰爭年代,山東省黨政軍機關和八路軍一一五師長期駐扎在這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先后在這里組建,是山東抗日根據地和華東戰場的中心地帶。無數中華優秀兒女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英勇犧牲,僅紀念堂內的石碑上就鐫刻著62576位烈士英名。其中團級以上烈士372名。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江澤民等都為陵園題詞。館內珍藏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文物,許多烈士生前照片、手跡、日記、書信十分珍貴。園內建筑雄偉,風格獨特,造型各異,蒼松翠柏,百花爭艷,環境幽雅,風景宜人,是進行傳統教育和游覽的最佳場所。
紀念堂兩側分別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紀念館,館內運用照片、文字、雕塑、場景及電視、投影等較先進的聲光電展示手段,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根據地軍民英勇抗擊日寇的宏偉歷程和解放戰爭時期華東戰場上進行的魯南、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等戰役的史實。紀念堂和紀念塔之間有一五角星水池,塔堂倒映其中。池東為抗日浮雕長廊,廊亭相擁,陳展著反映抗日戰爭英雄事跡的石質浮雕,是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教材。
1995年以后,分別被中宣部,國家教委、民政部,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等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等。
看了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