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
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坐落于天河龍眼洞的廣東金融學院內,毗鄰華南植物園與龍眼洞森林公園,周圍山水相連,景色清新怡人。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廣州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簡介
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坐落于天河龍眼洞的廣東金融學院內,毗鄰華南植物園與龍眼洞森林公園,周圍山水相連,景色清新怡人。
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隸屬于廣東金融學院,是在黨委書記劉莊、原校長傅伯松、副書記廖振亮等領導的倡議及學院的大力支持下的組建的,由中國錢幣收藏鑒定專家、(首任館長和榮譽館長)肖茂盛教授(為本館捐獻了4000多枚的系列錢幣)和趙忱同志具體組織、征集,并得到了中國錢幣學會、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博物館、陜西省錢幣學會、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錢幣學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王貴忱先生、黃本杰先生、劉志嘉先生、陳堅成先生等貨幣收藏家的大力協助。
博物館建立以來,立足于貨幣金融的行業特色,利用館藏資源,在提高學生認識貨幣、辨別貨幣及研究貨幣的能力,加強學生貨幣實驗實踐教學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了解中外貨幣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的基地。
二、成果榮譽
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的系列錢幣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廣東省錢幣學會聯合創辦了《廣東錢幣》雜志;與廣州永正紀念幣有限公司合作探索產學研結合項目;完成了2004年廣東省高?,F代教育技術"151工程" 項目《中國貨幣金融博覽》,2005年廣州市天河區立項課題《基于網絡貨幣識別系統研究》,2009年天河區科普項目《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科普信息系統開發》和2010年天河區科普項目《基于智能多媒體技術的貨幣反假科普展廳建設》等,這些成果現均已成為廣東高校共享的貨幣金融的教學資源和公眾科普教育的資源。2006年受批為天河區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受批為廣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受批為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全國范圍看,貨幣專題的博物館有許多,但規模和陳列內容有較大差異,廣州貨幣金融在館藏規模、涵蓋內容、科研成果轉化、數字化發展以及金融教育資源共享等方面都有較大優勢與特色。為弘揚貨幣文化,繼承和發揚貨幣文化傳統,深入開展貨幣理論教學與研究,為廣大市民提高貨幣鑒賞、貨幣識假、防假反假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三、館藏典例
先秦三孔布
先秦類貨幣十分珍貴,主要由三類貨幣組成:布幣、刀幣、蟻鼻錢。其中布幣(即鏟幣)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其中以三孔布最為珍貴(如圖),其圓化的特征在貨幣發展史
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刀幣主要分布在山東沿海地區,其狀似刀;蟻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是最晚期的金屬銅制仿貝,狀小刻有"兕"字。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
西漢王莽時期,胡亂改革幣制,導致貨幣市場混亂。"一刀平五千"是王莽將環錢與刀幣的概念結合而成,貌似鑰匙,質地沉重,上以金線錯入環中寫"一刀"兩字,刀身直書"平五千",均為大篆,十分精美。在收藏界被譽為"金錯刀",十分珍稀。
第一套人民幣
1948年12月開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非常罕有,是中國最早也是最珍貴的一套人民幣,市場價值每年上升,保守估價600萬以上。整套收集十分不易,曾有市民拿過零散的紙幣過來鑒定,雖均為真幣,但面額不高、數量不多。在廣東省內估計整套完整保存的機構極少。
1985廣東本票
1985年廣東走在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因銀行業務結算及運輸等方面的需要,發行了一套50、100面額的本票,等同于人民幣流通,即1985年廣東省本票。因其仍有不完善之處,被全部回收,流通期僅57天。但其推動了第四套人民幣的50與100元的盡早投放?,F市場上存貨極少,價值每年攀升,保守估價10萬一套。
看了廣州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