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經國務院批準的一座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也是中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中國文字博物簡介
中國文字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Writing),是經國務院批準的一座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也是中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
博物館位于甲骨文的發現地--河南省安陽市,是"十一五"期間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是一組具有現代建筑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的后現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廣場、主體館、倉頡館、科普館、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組成,總占地143畝,總建筑面積34500平方米。
2007年11月29日,一期工程開工,2009年11月16日開館。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級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漢字發展史、漢字書法史、少數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個方面。
二、建設背景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河南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始終占據重要地位,先后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河南。 安陽市作為河南省的省轄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發祥地,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有文獻可考,并被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殷墟的所在地。在"中國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評選中,安陽殷墟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名居榜首。
為了更好地保護殷商遺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2001年4月20日,安陽市啟動了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在殷墟申報過程中,鑒于安陽殷墟出土的文物中,除大量的甲骨文外,許多青銅器、玉器等文物上也有文字,在展示悠久的中華文字和文明方面具有顯著資源優勢,安陽、市政府向河南、省政府建議,籌劃建設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文字博物館。鄭州大學教授、古文字學家王蘊智先生也給時任的同志寫信,建議建設一座文字博物館。同志將王蘊智的信件批轉給安陽、市政府,并批示同意文字博物館建在安陽。2002年8月14日,在安陽調研時,要求文字博物館建設要盡快立項,并作為河南省政府督辦的重點項目予以全力支持。
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2005年11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安陽文字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復函》國辦函〔2005〕94號文件,批示"擬在河南安陽建設的文字博物館名稱可定為'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2007年10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更名的函》國辦函〔2007〕107號文件,批示"擬建的'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可更名為'中國文字博物館'"。
三、項目概況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于河南省安陽市人民大道東段北側,東鄰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廣高速鐵路項目,總占地143畝是一組具有現代建筑風格和殷商宮庭風韻的后現代派建筑群。
中國文字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設計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建筑學會史學分會會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楊鴻勛教授,設計理念按照"后現代"理論進行設計,設計方案、造型包含了殷商時期的高級宮殿建筑形象的基本要素,采用殷商時期的饕餮紋、蟠螭紋圖案浮雕金頂,引起殷商宮殿"四阿重屋"聯想,并采用紅黑圖案的雕墻和雕柱,以產生殷商文化輝煌的裝飾藝術效果。其造型定位采取殷
開館活動
開館活動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經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進行設計,整體建筑布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藝術風格。
中國文字博物館門前屹立著高大的字坊。字坊高18.8米,寬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通向展館的主干道兩旁,是中國文物學會青銅修復委員會委員、殷商青銅工藝研究所所長兼總工趙干民制作的、由28片極具代表性的青銅甲骨片組成的碑林,隱含了殷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元素--甲骨文和青銅器。這批甲骨文精品大都來自《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和《花園莊東地甲骨》,最大尺寸高達1.4米、寬0.9米,總重量3噸,青銅甲骨片背面則為這些甲骨卜辭的釋義。同時,28片向上天卜問吉兇禍福的甲骨片又代表著28星宿,象征人與自然密切相連,是我國古典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
文字是歷史文明傳承的載體和見證。中國文字博物館作為一座全面反映、專題研究中國各民族文字、文字歷史、文字文明的專題博物館,通過薈萃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征和演化歷程,反映中華文明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進一步提高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展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將對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傳承和保護、研究和發揚產生深遠影響。建成后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將成為立足于甲骨文的故鄉--安陽,面向國內、國際開放的知識型、信息型博物館。
看過中國文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