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成立于1960年,館址太平天國忠王府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蘇州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蘇州博物館簡介
蘇州博物館成立于1960年,館址太平天國忠王府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內保存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歷史建筑物。
1999年蘇州、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筑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2006年10月6日,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新館占地面積約107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000余平方米,加上修葺的太平天國忠王府,總建筑面積達26500平方米,投資達3.39億元。
蘇州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位于蘇州市東北街的蘇州博物館,這座投資達3.39億元的新館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輝映,總建筑面積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地面一層為主,局部二層;新館建筑面積19000平方米,為充分尊重所在街區的歷史風貌,博物館新館采用地下一層,地面也是以一層為主,主體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內;中央大廳和西部展廳安排了局部二層,高度16米。“修舊如舊”的忠王府古建筑作為蘇州博物館新館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新館建筑珠聯璧合,從而使蘇州博物館新館成為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在整體布局上,新館巧妙地借助水面,與緊鄰的拙政園、忠王府融會貫通,成為其建筑風格的延伸。新館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塊:中央部分為入口、中央大廳和主庭院;西部為博物館主展區;東部為次展區和行政辦公區。這種以中軸線對稱的東、中、西三路布局,和東側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襯,十分和諧。新館與原有拙政園的建筑環境既渾然一體,相互借景、相互輝映,符合歷史建筑環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獨立性,以中軸線及園林、庭園空間將兩者結合起來,無論空間布局和城市機理都恰到好處。
新館正門對面的步行街南側,為河畔小廣場。小廣場兩側按“修舊如舊”原則修復的一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為書畫、工藝、茶樓、小吃等于一體的公眾服務配套區。
二、展館分布
該館地塊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處、大廳和博物館花園;而西部為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茶水服務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該部分還將成為與忠王府連接的實際通道。忠王府將恢復成原貌。由于忠王府難以在現有的結構下提供合適的展覽空間,它將被用作展示其豐富建筑遺產的櫥窗以及那些通常無需高檔展示空間的藝術品,諸如家具和雕塑等。
大廳是博物館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與博物館花園之間。這個擁有八個角的大廳是通過對傳統的蘇州建筑和中國建筑要素的幾何形狀轉變以及重新詮釋設計出來的,它是所有參觀者的導向并為去博物館所有展區提供通道。參照國際通行慣例,臨時性的展區設在人流路線的入口處。除了字畫、雙塔瑰寶、明清瓷器和蘇州工藝美術品展區外,還將布置特色家具展區,以強調蘇州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傳統。在人流路線的終點處,也就是在它的花園庭園處,將安排一個宋代書齋的復制品,主要展示當年的工藝品和家具。字畫展區設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廳的二樓,高高的墻面為展示字畫長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
現代美術作品設在博物館花園東邊的一個特別展區里。展區由1.35米的模塊組合而成,為布展提供了靈活性。這些模塊外飾簡潔優美,地面鋪設地板,踢腳,木質框架墻體和白色涂料。還有一個靈活的展示窗系統,專門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藝品。由于地塊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館設計規劃的要求,相當一部分的博物館功能空間安排在地下室。游人可以通過室內荷花池上方的懸臂樓梯到達地下室。新石器時代和吳文化文物的展廳,影視廳、多功能廳、衛生間,藏品儲藏庫,各種行政管理和博物館內部用房,機械設備用房、停車庫以及裝卸區域都安排在地下室。
新館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塊:中央部分為入口、中央大廳和主庭院;西部為博物館主展區;東部為次展區和行政辦公區。這種以中軸線對稱的東、中、西三路布局,和東側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襯,十分和諧。新館與原有拙政園的建筑環境既渾然一體,相互借景、相互輝映,符合歷史建筑環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獨立性,以中軸線及園林、庭園空間將兩者結合起來,無論空間布局和城市肌理都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