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縣博物館簡介
上杭縣博物館建于1975年11月,系利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同志舊居-臨江樓"設立辦公地點和輔助陳列,屬社會歷史和革命紀念類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杭縣博物館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上杭縣博物館展品
該館承擔全縣文物的保護、宣傳和科學研究工作。館內設有<上杭人民革命史>固定陳列展。專題陳列展有《毛澤東九次到上杭》、《抗日戰爭中的上杭軍民》、《革命領袖在上杭》、《南昌起義軍在上杭》、《祖國寶島臺灣在我心中》、《情系老區-部分杭籍老同志文物捐贈展》等,常年對外開放。全年平均接待觀眾3萬人次。
上杭縣博物館簡介
上杭縣博物館建于1975年11月,系利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同志舊居-臨江樓"設立辦公地點和輔助陳列,屬社會歷史和革命紀念類博物館。該館為上杭縣文化體育出版局下屬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現有館藏文物 4730件,有正式編制7人。
上杭縣博物館成就
建館三十余年來,該館專業人員先后在國內外及中央、省、市、縣級刊物上發表有研究價值的專業論文30余篇,市、縣級20余篇,先后參與《上杭人民革命史》、《上杭英烈》、《傅柏翠》、《上杭畬族英才錄》、《上杭縣志》、《中國文物地圖集-上杭分冊》、《解放戰爭中的閩西兒女》、《戰地黃花》等書的編寫出版。館長雷曉華出版《寥廓江天》專著一本。
上杭縣博物館主要陳列
《上杭人民革命史展》 展覽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革命浪潮,風起云涌;第二部分:風展紅旗,創建蘇區;第三部分:紅旗不倒,走向勝利;第四部分:功勛卓著,豐碑永遠。展現了在漫長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中,上杭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與貢獻。在各個歷史時期全縣先后有15000多名青壯年參加人民軍隊。由于戰爭的殘酷和革命征途的艱難險阻,許多英雄兒女血灑沙場,為國捐軀。全縣為革命犧牲的烈士近9000名。建國初尚有老紅軍300余人,他們分別在軍隊或地方擔任領導職務。其中:省(軍)級以上的42名(獲得以上軍銜的27名)、地(師)級34名,縣(團)級53名。上杭不愧為紅軍的故鄉、英雄的故鄉、烈士的故鄉。
《毛澤東九次到上杭》陳列
在上杭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紅色土地上,一代偉人毛澤東曾經九次到上杭,并在這塊2750平方公里的紅色土地上進行革命實踐活動,在上杭主持召開了中共閩西一大、古田會議、南陽會議等一系列在建黨、建軍及土地政策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寫下了《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富農問題》、《流氓問題》、《才溪鄉調查》等一系列重大歷史篇章。毛澤東在上杭的革命實踐,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毛澤東的親自指導下,上杭人民更加堅定地跟著共產黨,全縣有80%的青壯年男子參加了紅軍游擊隊,70%以上的地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30%的地區建立了革命委員會,上杭成為中央蘇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贏得了“紅旗不倒”的贊譽。
《臨江樓舊址》陳列
1929年重陽前夕,毛澤東同志從永定合溪來到上杭城,住在臨江樓二樓東廂房。在二樓前廳,毛澤東接見了紅四軍縱隊司令胡少海、縱隊政治部主任譚震林和上杭縣肅反委員會主席傅柏翠,指示他們做好政權建設工作,指導他們開展革命斗爭。并構思成篇了<采桑子•重陽>一詞。
陳列展覽以鮮明的主題,感人的事跡,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普遍受到觀眾好評,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
看了上杭縣博物館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