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中的異獸排名
古本《山海經(jīng)》中的上古華夏神州,萬物皆有靈性,在廣瀚的三界之中,出沒著一些極富靈性的神獸。它們長有各種奇異的外形,并且有著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神獸的出現(xiàn)能給世人帶來幸福,也能招來災(zāi)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山海經(jīng)中的異獸排名,歡迎大家閱讀。
山海經(jīng)中的異獸排名
這些上古傳說中有很多種神獸,如白澤、夔、鳳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等。而這些被后世從中選取的“上古十大神獸”,想必很多人是只聞其名,不知其形,即便知道其形也都是從動漫或影視作品中所看,而不知其真實(shí)面目。
夔是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記載:夔牛是古時代神獸,古時生于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只腳,每次出現(xiàn)都會有狂風(fēng)暴雨。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后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威懾天下。
“白澤”是傳說中昆侖山上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dāng)時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是可使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從很早開始,白澤就被當(dāng)做驅(qū)鬼的神和祥瑞來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當(dāng)時《白澤圖》一書非常流行,到了幾乎家手一冊的程度。在禪宗語錄中,也常見有“家有白澤圖,妖怪自消除”“不懸肘后符,何貼白澤圖”“家無白澤圖,有如此妖怪”一類的語錄。人們將畫有白澤的圖畫掛在墻上,或是貼在大門上用來辟邪驅(qū)鬼。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為漢族的民族圖騰,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鹍雞等。在西方神話里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并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后,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并獲得較之以前更強(qiáng)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fù)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山海經(jīng)·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麒麟,亦作“騏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簡稱“麟”。麒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dāng)作仁獸、瑞獸,現(xiàn)實(shí)中常認(rèn)為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杰出的人。
麒麟是中國古人創(chuàng)造出的虛幻動物,這種造型是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yōu)點(diǎn)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gòu)上。在中國眾多的民間傳說中,關(guān)于麒麟的故事雖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實(shí)實(shí)在在地?zé)o處不體現(xiàn)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麒麟在四靈獸中地位僅次于青龍,后由于封建皇帝對龍鳳的褒揚(yáng),麒麟被排擠到民間,成為民間祥瑞的獨(dú)特代表。麒麟主太平,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玄學(xué)稱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懷義。
山海經(jīng)異獸圖
山海經(jīng)異獸是《山海經(jīng)》記載的奇異怪獸。《山海經(jīng)》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chǎn)、神話、巫術(shù)、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y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nèi)容。除此之外,《山海經(jīng)》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山海經(jīng)》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其極具神秘感的異獸。這些異獸讓我們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時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古人對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而這些長相奇特的異獸也為眾多美術(shù)愛好者、藝術(shù)家提供了無盡的遐想,讓大家總是樂此不彼的創(chuàng)造著。
山海經(jīng)異獸圖有很多的人繪制過,中國古人有蔣應(yīng)鎬、胡文煥、成或因等人為其繪圖;日本有《怪奇鳥獸圖卷》;現(xiàn)代也有很多人繪制過眾多版本的《山海經(jīng)》異獸,其中比較完整的有孫曉琴、王紅旗的《帝禹山河圖》、《全本繪圖山海經(jīng)》,王旭龍的《人神異獸錄:山海經(jīng)畫傳》等等。
山海經(jīng)饕餮
饕餮,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獸。古書《山海經(jīng)》介紹其特點(diǎn)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性格貪婪,比喻好吃之徒。為縉云氏之子而非龍九子。
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jīng)·西南荒經(jīng)》:“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彊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宋邵博《聞見后錄》卷二六:“紹圣初,先人官長安府,於西城漢高祖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馀,遍刻云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shí)三代寶器。”隨著時代的變遷,商、周鼎上寓有治身治國寓意的饕餮紋逐漸被人們淡忘,后人對饕餮形象中貪吃的部分加以夸張,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為饕餮增添了可愛。至今,喜好美食的朋友被稱做“饕餮族”。
《山海經(jīng)》中“狍鸮”指的就是饕餮。
看了“山海經(jīng)中的異獸排名”還想看:
1.上古十大神獸是哪些
2.上古十大神獸排行榜
3.四大兇獸和四大神獸分別是什么
4.雙魚座守護(hù)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