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處暑!即為出暑
2023年8月23日,我們迎來處暑,這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者,“出暑”也,意味著暑熱正式終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今日處暑!即為出暑,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日處暑!即為出暑
“處”的本意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處暑”表示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暑氣開始消退。這期間,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
在處暑節氣的這一天里,民間主要有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習俗活動。
處暑的習俗有哪些
1、出游迎秋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3、開漁節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浙江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結束那一天,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4、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鴨肉味甘、咸、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烏骨鴨藥用價值更大,可使結核病患者減輕潮熱、咳嗽等癥。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作用。鴨子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等。
5、龍眼配稀飯
老福州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滋補養氣的作用。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6、涼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涼茶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7、燕麥南瓜粥
南瓜被稱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進腸道蠕動,幫助人體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謝的廢物。燕麥能有效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環。
8、祭祖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大多都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節”。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開始,就有開鬼門的儀式,一直要到月底關鬼門才結束,在這期間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鬼門結束。
9、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處暑是什么意思
立秋來了沒多少天,這不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也到了,許多人都不了解二十四節氣,更不了解處暑這個節氣。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從地理天文上的解釋為處暑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簡單概括為到了處暑節氣后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但午時的溫度仍然不低,不過是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但俗稱的“秋老虎”還是不容小覷的,但夜晚會比較涼爽,晝夜溫差開始拉大。
處暑節氣的特征有哪些
1、秋老虎
處暑雖然在立秋之后,但在處暑尾聲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樣的天氣被稱為“秋老虎”。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后,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
2、氣溫下降
每年8月底到9月初,氣溫走低是處暑節氣其中一個現象。而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同時也受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的影響。
3、秋高氣爽
處暑之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因此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由于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是很適應,很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4、雷暴活動
處暑節氣里,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我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且以綿綿細雨為主。
處暑下雨有什么說法
1、處暑下雨萬人愁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處暑這天下雨,秋天的雨水就比較多。而民間一般認為,秋天雨多,豐收不保。如果是夏天雨水足的話,稻子灌漿會足些,到了秋天就會迎來豐收。
2、可如果到處暑節氣還下雨,就說明秋天的雨水很多,稻子可能會爛在地里,這是因為雨水過于充沛,雨天的日光又不像夏天那么強,水分不好揮發,谷物倒伏后,灌上漿的谷子里還有不少水分,谷物就容易爛掉。并且這種情況不僅限于谷物,別的農作物也大多如此,葉菜類受影響更大。
3、同時關于“處暑下雨萬人愁”還有一種說法,即是說處暑如果有雨水,秋老虎就要猛回頭,但據氣象部門表示,這句民間諺語雖有一定科學性,但也并不適用于每一年。
根據氣象專家的解釋,處暑到來,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冷空氣活動增強,降雨量也將逐步減少。處暑降雨證明冷空氣活動頻繁,會引來一段綿綿秋雨,但這并不是絕對的,有些年份,處暑之后,“秋老虎”厲害得很,但有些年份,“秋老虎”不會出現。